实现河南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2-10-30 06:49:36

实现河南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小额贷款公司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新兴的企业组织,是解决“三农”经济、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加快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民间资本规范运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9年河南省颁布了《河南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老办法),试点工作开始启动。截至2012年11月末,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86家,注册资本123.86亿元,自2009年以来累计贷款461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就业,防范金融风险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该行业仅快速成长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开始经历自2011年以来从鄂尔多斯到温州、再蔓延到郑州等国内多个城市的民间借贷风波,各级政府加大对担保行业治理整顿。从2012年起河南省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监管部门为防范风险,促使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健康发展,放缓了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申报审批速度,2012年7月新颁布的管理办法(下文简称新办法)显示行业准入门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条,一是注册资本金的门槛由老办法的2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笔者在2013年的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培训会上获悉,下一步在省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郑州市等城市,计划将门槛提高至1亿元。二是必须有法人股东,法人股东的净资产必须在1亿元以上,入股前连续三年盈利,利润总额1000万元以上,股权占比由老办法的大股东(即主发起人)最高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变为最高不得超过50%,最低不得低于30%。其他股东股权占比不得超过10%,不得低于1%变为不得超过20%,不得低于5%。三是新办法规定公司成立三年,大股东股权允许转让;成立两年,其余股东股权允许转让。从这三条中可以看出政府引导小额贷款公司的股权向集中化和实力化方向发展,试图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和合规经营的良苦用心,但这也导致这个行业的重新洗牌,那些按老办法已设立的公司不得不面临引入实力强的大股东和增资,而无力增资的股东想退出又因不够经营年限,却不能退出的局面,使得这些在正常经营中的小额贷款公司由于股权和股东的改变,产生经营理念和经营政策动荡的现象。

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怎样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监督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加强自身建设,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促使经济发展血脉畅通,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大税收扶持政策

河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没有任何政策扶持,成本高、税负重。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直接转为村镇银行的政策没有明确,这就意味着在没有转为村镇银行前,小额贷款公司虽然从事传统的金融放贷业务,但不能够享受银行业金融机构优惠政策,例如无法获得同业拆借利率的资金补充,只能以工商企业身份从银行借入高成本资金。税收政策完全参照一般服务业,缴纳25%所得税和5.6%营业税及附加,以及股东20%的股东分红个人所得税,税负约占营业收入的30%,纳税负担较重,也没有政府财政补贴支持。但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机构3年内可以享受其贷款余额2%的财政补助,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经地方政府批准的非金融企业,所以不在补助之列,无法享受银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降低了小额贷款公司向三农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导致利率较低而风险较大的“三农”贷款占比减少。而在其他省份,如湖北省在《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财政补贴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税收管理程序上报地方税务机关审批后,可给予减免税照顾。

河南省属于农业大省,是全国的粮仓,更应该借鉴其他省份的相关经验,出台符合河南省实际的财税扶持政策,使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资金向农业倾斜,更好地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

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以政府为主导的河南省融资担保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自律、维权、培训和服务”作用。借鉴外省先进经验,研究出台河南省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及时维护协会网站,加强行业引导,提高服务水平。组织高级管理人员去外省市进行同行业交流,开拓视野。

解决人行登记系统对接问题。以协会为组织,建立信息化平台,挑选适合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信贷和财务软件,在全省小额贷款公司中进行推广,履行对系统进行维护更新的职责,并以总部的性质与人民银行进行信贷系统对接,每个小额贷款公司以分支机构的形式在系统中录入和上报数据,从而实现业务与人行征信系统无缝对接。它的作用一是提高借款人融资业务的信用透明度,防范风险,也便于同业了解借款人信息,避免过度融资。二是可以帮助监管机构随时查阅各公司相关信息,防范于未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三是可以降低接入人行征信系统的成本,以总部的身份与相关机构谈判,获取较低的接入费用,再分摊到各小额贷款公司中,充分发挥协会的力量。

三、明确法律身份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是货币,只能发放贷款和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做的是银行核心的资产业务,但是却不能享受银行的“待遇”,这是亟待解决的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大问题。身份问题必须尽快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颁发金融机构许可证,否则将会严重制约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抵质押权问题。尽管在新办法中明确规定,房管、土地、工商、车管所等部门应对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办理抵质押登记,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地市的房管局、土地局、车管所不承认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抵押权人的身份,认为自己分别隶属于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公安厅,这些政府机构并不是新办法的制定者和联合会成员,也未收到上级主管单位的相应通知和文件,所以不予办理抵押登记。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主管部门应积极协调相关政府机构,落实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抵质押权人的合法地位,从而使其降低风险。

四、充分发挥融资杠杆作用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杠杆率只有1.5倍,应逐步扩大到2~3倍,并取消不超过向两家银行融资的限制,进行市场化竞争。充分发挥融资杠杆作用,避免小额贷款公司因后续运营资金不足,发生变相吸收存款、非法集资等现象。

适度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融入渠道。一是将超出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规模的信贷资产转让给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在贷款到期前进行回购。二是学习重庆金交所的经验,建立交易平台,将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资产挂牌交易,发行小贷资产收益权凭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小贷资产证券化,收益权凭证到期时,小额贷款公司回购信贷资产,担保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三是对那些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健全,净资产连续三年大幅增长,资产质量良好,盈利水平较高,坏账损失准备金计提充足的小额贷款公司培养上市和发行融资券。

五、加强行业监管

(一)加强监管人才力量

目前,河南省小额贷款行业监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滞后,这就需要不断充实人员,需要向河南省财政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建立河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平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建议将小额贷款公司由银监会负责业务监管。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的是信贷业务,在政府机构上,只有银监会最具能力进行监管。银监会拥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许多具有丰富监管经验的专业人才、健全的监管制度和信息化网络平台。由其监管,一是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金融监管能力,减少财政人力成本支出,减少机构,提高效率。二是可以实现银监会掌握全国的整个金融信贷体系的运营情况。三是可以帮助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层改善经营管理,指导其业务发展方向,顺应国家的行业信贷政策。四是可以随时查阅小额贷款公司的银行账务,避免弄虚作假现象发生,促使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引入中介机构和合作银行

中国目前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财务数字虚假现象时有发生,建议引入实力较强的、经过检验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财务进行审验,避免串通作假行为,确保数据真实性,便于行业监管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六、有条件的放开经营区域

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有条件的放开经营区域,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规模化发展,实现优胜劣汰。如陕西省对于注册资本金达8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且连续两年盈利、净资产收益率大于5%的小额贷款公司,经批准可在注册地以外的市、县开设分支机构。

七、政策引导信贷投放方向

银监发[2008]23号文件规定:“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在此标准内,可以参考小额贷款公司所在地经济状况和人均GDP水平,制定最高贷款额度限制。”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投放方向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行业,但是当小额贷款注册资本金大到一定规模时,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投放目标就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比如2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单笔单户可以贷款1000万元,这显然违背了“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因此,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贷款单笔单户最大限额,以保证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投放方向,降低经营风险。如浙江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将70%的资金发放给50万元以下的借款人;四川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单户单笔放款额度不超过20万元,对于超过20万元的贷款,须向市政府主管部门报批;广东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最高贷款限额为500万元。

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只有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不遗余力的监督执行,才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小额贷款公司这个新生事物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创造价值。

(作者单位:郑州市金水区金水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下一篇:浅析初中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