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作文,重在引导

时间:2022-10-30 06:38:40

起步作文,重在引导

起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头疼的。那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在习作中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观察体验,激起学生写作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的观察体验,在第三、第四学段的目标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表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学生怎样才能把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搬上稿纸呢?那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充满洞察力的眼睛,有一份与众不同的体验,善于从生活中撷取素材。

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序观察,加强内心体验。观察的有序性是思维条理性的一个必要前提,思维的有序性又是作文条理性的根本保证。而中年级学生缺乏的就是这个。教师应在与同学们一起参与的学习、活动中适时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一草一本,一人一事都可成为自己观察的对象。同时,教师可以恰当地教给学生有顺序、有层次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以空间分、有远近、上下、左右、里外等;以时间分,有早晚,先后等……如我在教学《写一处建筑物》时,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参观了幼儿园教学大楼,边参观边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还适时地让学生说说观察时的想法,感受,加强学生内心体验。同学们观察后回到教室,基本上都明白了应该写什么,怎样去写,连平时无从下笔的同学也能写一、两段话了。

2.在自我意识领域的再观察,强化独特体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不断的训练,因此光靠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观察体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时时刻刻擦亮自己的眼睛,把生活中的每一人、一物、一事都尽收眼底,对生活充满激情。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思想,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角度,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一是开放时空,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统一,多类型,多样化的扩大学生视野。二是开放内容,开拓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突破学科框架的藩篱,确定“多种群”观念,倡导合科教学,促进学科间的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自然地整合,自由地联想,敏捷地展开思路,流畅地表情达意,强化学生的独特体验。

二、合作对话,飞扬学生作文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在作文教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怎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很好地做到互动对话,飞扬学生作文的个性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创设合作对话的情境,激起学生交流欲望。一谈到作文教学,给人的感觉只有两个字“枯燥”。因此,我们就要在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充分调动各因素的作用,使作文课堂活起来。

①利用导语激情。作文课上,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情趣、生动形象,通过绘声绘色的讲,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与人交流的冲动。特别是作文课开头的导语,要富有启发性和鼓动性。激起学生强烈的交流欲望。如我在教学“写一种植物”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小朋友们,一年四季,花草树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是它们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在我们走过的春夏秋冬中,你肯定和许多植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愿意把和你最好的一位‘朋友’介绍给自己的同学吗?”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弹拔起儿童诗的琴弦,开启了学生记忆的闸门,学生兴致盎然地谈起了自己深爱的植物。

②营造和谐氛围。交际往来活动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才能进行。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显示,展现意境,强化感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表达的愿望。如学习作文“春游”时,教师为学生出示了一群小朋友去野外的画面,当学生的耳边传来轻柔的音乐时,教师恰当引导:“同学们,看,美丽的春天来了,我们要去春游了,此刻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想去哪儿呢?为什么呢?”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畅所欲言。这情境激起学生内心的向往,使学生在这和谐的氛围中使自己的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张扬,当然,教师还可以创设恰当的活动情境,展现真实,增强趣味。

2.注重“合作对话”的过程,实现学生多向互动。把学生交流的欲望调动起来,还应注重学生“合作对话”过程的设计。我们要努力突破师生之间纵向交流的局限性,发展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使信息传递方式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从而实现多向互动。

①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三四年级的学生初学作文,可让他们阅读例文、对例文质疑,并通过阅读自行解疑。此时学生把例文当作学习对象,在读例文后初步感知了习作的要求、内容、方法,并针对例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从而在完成自己的习作时有章可循。

②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而作文课上,这“平等对话”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才能构建新颖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演,真正地动起来。如在教学“看图作文”时,让学生通过看图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展示,再请学生选择擅长的方式来交流。同学们或讲述、或表演、或边说边演,教师俨然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课堂上没有教师的牵与灌,只有师生共同的探讨与研究。

三、交往实践,发展学生作文潜能

要使中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还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使自己的习作潜能得以发展。如我在一堂作文准备课上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研究性课题――调查研究溧阳的环境污染状况,要求他们调研后完成一篇关于“环保”方面的文章,一周后在作文课上交流。在学生们自愿的情况下,我将研究内容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全班被分成五个课题组。之后的一周是属于孩子们的,他们积极地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各领任务分头调查。调查水污染的去了护城河、天目湖、自来水厂……调查噪音污染的去了市政府广场,研究声音测试仪,观察一天中分贝表的变化……一调查废气污染的课题组去加油站、各交通要道了解情况……调查森林破坏情况的课题组去了燕山岭、天目湖……孩子们通过在实际中的考察、实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与资料。在这交往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内在的写作潜能得以调动、发展,作文水平自然也获得了提高。

四、评价开放,形成学生个性品质

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调动起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了学生作文的个性。但学生的这份写作热情怎样才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呢?我认为还要在学生的作文评价上下点工夫。

1.利用评价语言,增强习作动力。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应以表扬为主,使用的语言要带一点商讨、来一点幽默、用一点情感。要让学生读着评语,感觉老师是在和自己谈心,心中备感轻松,亲密。特别是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要用上一些鲜明的符号。这样,始终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同别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进而觉得作文是心灵自我感受的释放。

2.下放评价权力,激活思维求异。求异有利于思维追求个性,会带来无限思维的空间和蓬勃的活力。我常常指导学生进行“反批作文”,即让学生依据原文改笔、批语,对已经批改过的作文重新批改,于无疑处生疑。这样,就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悟性和鲜活的个性。

由此可以看出:观察体验、合作对话、交往实践、评价开放,都在作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相对独立的,但又不是完全孤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融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我手写我心 下一篇:小学探究式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服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