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探讨

时间:2022-10-30 06:21:31

城固县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探讨

摘要 介绍城固县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的主要做法,针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规模养殖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创建;做法;问题;建议;陕西城固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83-01

城固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腹地,北依秦岭,南靠巴山,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养猪环境条件和传统习俗,是国家生猪生产和调出大县。在国家推广畜禽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过程中,城固县规模养猪场大部分都能积极参与,严格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简称“六化”)要求进行创建,现已建成3个部级、2个省级和6个市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推进了全县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发展。通过政府、业务部门和规模养猪场的共同努力,虽然标准化养猪场创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1 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的主要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引导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分别负责领导和指导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在工作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化示范创建“六化”要求,积极宣传报道畜禽标准化创建的典型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使标准化创建意义深入人心,广大规模养殖户积极主动申报创建[1]。

1.2 扶持龙头企业,提升样板带动作用

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在推动畜禽标准化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在行政引导和技术支持方面加大对申报创建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和养殖档案等。通过示范带动,使得全县5个规模场通过了部、省级标准化创建验收,6个场通过了市级标准化创建验收。

1.3 强化服务意识,努力解决养殖难题

目前,规模养殖场最缺乏的是畜牧兽医管理和技术人才,城固县根据创建申报场的实际困难,从县镇兽医站选派高、中级畜牧兽医师驻场包联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其改进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措施,解决技术难题等[2]。

1.4 严格日常考核,提高创建验收通过率

县局、县站在日常工作检查指导中重视标准化创建,把省级标准化创建指标纳入对规模场的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于申报创建场,每次检查都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在上级验收通知下达后,县局组严格按照相应级别标准化规模场验收指标进行初步验收,凡是4项硬件指标不达标或综合评分不到88分的场,不予推荐,从而大大提高了创建通过率。

2 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落后,缺乏创建意识

标准化创建是按照有利于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生产的需要,对养殖环境、设施、设备、粪污处理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资金投入较大,影响其生产流动资金和扩大生产规模。因此,部分养殖场只顾眼前利益,进行简约化生产,不愿申报标准化创建。

2.2 盲目引种,档案资料不全

种畜禽是畜牧业生产的源头,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规模养猪场良种化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纯种种猪和优良二元母猪仍然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有的场跨省、市引进种猪或二元母猪,事前不报检、事后不补检,引种手续和种猪系谱档案不全,严重影响后代选育,导致良种猪的优良性能无法充分发挥。

2.3 基础薄弱,养殖设施落后

城固县养猪业历史悠久,随着养殖业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起步较早企业的基础设施已经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

2.3.1 选址不科学,布局不合理。随着农村和城镇的不断扩大,原先相对远离村庄、交通要道的养殖场,现已被居民区包围;场内生产区与生活区、各栋圈舍间距太近或无隔离带,净道污道有混用现象等。

2.3.2 防疫条件不健全。规模养殖场大部分建有消毒池、更衣(消毒)室、兽医室等防疫基础设施,但大部分消毒池建设不规范,宽度、深度、长度达不到要求,有的更衣室紫外灯不能正常使用,兽医室生物制品及兽药储存、使用不规范,厂区入口、生产区入口无防疫标识等。

2.3.3 猪舍设施差。发展较早的养殖场大部分设备陈旧,圈舍缺乏通风换气、保温、防暑、除湿等设备设施,致使圈舍内空气浑浊、冬冷夏热;大部分养殖场仍采用直冲式清粪方式,未采用干湿分离等生产工艺。

2.3.4 无害化处理方式简单。目前,城固县大型规模场都建设了沼气池和化尸窖等,都能规范化处理粪污和病死畜,但中小规模场缺乏硬件设施,多采用尸体深埋或焚烧、粪便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措施,不能完全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治污目标。

2.4 专业人才缺乏,生产不规范

据调查,城固县养殖企业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比例不到5%,大部分场都有管理制度、技术规程等,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监督和具体实施,导致许多规范性技术措施难以落实,生产效益不高,档案填写不规范等。

3 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扶持科学养殖

在目前传统养猪数量仍占较大比例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要加大标准化养猪技术的宣传力度,对主动申报开展标准化创建的企业给予政策和技术支持,以提高标准化养殖普及率。

3.2 强化监管,提高依法生产意识

各级畜牧兽医执法机构要加大对规模场的监管力度,促使其按照标准化创建“六化”要求规范生产,对于多次检查不达标场,依法取消政策性补助,促进其科学养殖[3-4]。

3.3 科学规划,立足长远发展

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规划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规划区,对于新建或扩建养殖场,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为养殖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养殖竞争力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业务单位要加强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能力;各规模场也要充分认识人才对于养殖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要不惜重金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以提高生产经营效能[5]。

4 参考文献

[1] 2014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J].农村实用技术,2014(4):7-8.

[2] 晓楠.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启动会在大连召开[J].中国牧业通讯,2010(10):1-2.

[3] 江苏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J].农家致富,2013(10):49.

[4] 杨清容,戴隆江,谭剑锋.来宾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的成效、问题及建议[J].广西畜牧兽医,2013(5):266-268.

[5] 褚秀玲,吴昌标.动物普通病[M].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0.

上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pH与光照对苹果多酚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