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成功素质教育模式思考

时间:2022-10-30 05:54:10

“四位一体”:成功素质教育模式思考

摘要:本文从社会对成功人才需求的角度探讨了成功素质教育模式的三个层次的“四位一体”内容,阐述了成功素质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开展成功素质教育的基础、必要条件和内容。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模式;三个层次;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成功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大学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由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教授率先提出并得到推广应用。它以让学生具备成功者所共有的特质即成功素质为培养目标,实行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开始因材施教,挖掘潜力,进行针对性成功素质培养,从而使其在学校期间及迈向社会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自从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提出,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有效推行并产生实际效果后,其影响越来越广泛。我个人认为,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模式是来源于大学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我作为一名曾经在国际优秀企业工作过的高级管理人员,现在又回归大学讲台的教授,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从社会和企业的角度谈谈成功素质教育的体会,向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请教。

大学培养的目的无非是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中成为有价值的人才。成功素质教育模式应体现三个层次的“四位一体”,如下图所示。

从人才自身而言,成功是实现了既定目标,或者实现了个人价值;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成功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成功是人才比较优势的体现,也是对服务对象、目标方认可程度的体现。因此成功素质教育首先应当明确社会和企业的人才价值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是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成功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成功素质教育的机构和具有成功素质的教师的培养,以及培养对象的自我努力,实现成功。

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并能够获得成功的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也是检验成功素质教育成果的标准。因此成功素质教育应当首先体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价值目标。

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素质有四个基本的判断标准,即具有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的素质;具有思考问题和通过行动解决问题的素质;具有执行与创新的素质;具有成就自我与奉献社会的素质。这四个方面体现了人才能力与人才需求的统一。

成功的大小可以衡量,虽然评价标准各异,但基本而言,社会和企业不需要的人才不是真正的人才,能够不断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高价值的,并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达到和谐统一的人才才是成功人才。

具有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的素质要求人才培养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将人才培养成为对社会、对工作单位、对家庭、对自我有意义有价值的人。考察成功人士的发展历程,他们都是价值观念正确、政治方向明确、目标定位准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是成功素质的必要方面,决定了这个人是否有价值;正确地做事才能决定人才的价值究竟有多大,社会影响力和认可程度有多高。

人才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思考问题和通过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才在思考问题和通过行动解决问题时往往具有更强的能力。对于复杂的矛盾、问题,如果思考不清楚怎么能够去做正确的事,又怎么能够去正确地做事?思考问题和通过行动解决问题虽然是不同层面的两个问题,但概括而言,二者都需要行为人应用一定的观念、知识、技能、方法去实践而达到目标。在成功素质教育过程中构建培养对象的观念体系、品格体系、方法体系、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成功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否能够为培养对象所接受,是否能够为社会所认可。

一个人不管在受教育阶段还是独立工作阶段,首先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执行能力,尤其是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即使在工作岗位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仍然首先需要具有执行能力。只有那些具有坚强的执行能力的人才有通向成功的可能。不管在什么岗位,也不管做多么小的事情,在执行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创新。因此具有成功素质的人才才会具有在执行中细化,在细化中创新的能力。

成功素质人才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就是成就自我与奉献社会的统一。只有这种统一才最终决定了人才价值的大小。

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模式是开展成功素质教育的基础。

大学的成功素质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系统。大学应当将社会和企业的人才价值标准纳入到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中去,形成具有大学自身特色的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模式。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大学的基本责任,能够培养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成功人才是大学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之大,在于人才之大”。能否培养出一流的成功人才,这是检验一所大学是否一流的重要标准。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经验表明,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成功人才。我非常赞成赵校长的观点,大学只有以培养成功人才为目标,学生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大学才有竞争力。但如何开展成功素质教育培养成功人才?首先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有可复制和推广的模式进行操作。

不具备成功素质的教师是不能培养出具有成功素质人才的,这是大学开展成功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哈佛、斯坦福、牛津、北大、清华无不如此。教师的成功素质首先需要高于学生的成功素质,而这种成功的素质源于三方面:道德品质、思想与学识、成功的社会经历。不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思想和学识的人不可能成为大学教师,但一位负责任有成功追求的教师还需要具备思想理论上和实践能力上的优势。优势越明显,吸引力越大,开展成功素质教育的说服力越强,成效越显著。考察世界优秀大学的工、商类教师背景,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学而优则行,行而优则师”。这些大学里称为大师的教师除具备独创性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之外,无不具有丰富且成功的社会经历,有的甚至直到目前仍然兼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而我国大学里的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多少社会实践经历。因此,为了能够又好又快地培养具有成功素质的学生,从教师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社会实践做起。

在学生的成功素质培养过程中,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观念体系、品格体系、方法体系、能力体系、知识体系五大体系,凝练成为“学好一个专业、掌握二个基本技能、夯实三项基本功、塑造四项基本品质”的“一二三四”目标模式。并且在实践推行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社会的赞同,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和学校的声誉。可以说,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成功素质教育“做了正确的事”,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整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力量,“正确地做事”,让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成功素质教育又好又快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4-9-2.

[2]杨尧忠,廖小磊.对几种素质教育观的评价[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3]杨尧忠.论实现素质教育的困扰及其舒解的取向[J].长江大学学报,2006,(3).

[4]孙连清.大学素质教育理论的创新――对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评析[J].学校管理,2006,(10).

[5]杨尧忠,廖小磊.评赵作斌教授的成功素质教育观[J].人文城市,2006,(1).

上一篇:论新信息技术对政务革新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健康人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