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如何有位又有为

时间:2022-10-30 05:52:43

毋庸讳言,家委会的规范,就是要真正弥补以往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家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打通家校教育之间的壁垒。因此,学校和家长就应给予足够重视,那么该如何充分发挥家委会的综合功能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是构建明晰的家委会成员进出机制。家委会是沟通家校的桥梁,可以反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意见,向家长说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纠正家庭教育中倾向性的思想偏差和行为失当;协调学生校外活动需要的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等,工作内容具体,专业性较强。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个得力的组织机构。学校要认真筹划其组织建设,家委会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并依民主程序,选出有广泛代表性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家委会成员的进入和退出应该有一套较明晰的机制。

二是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家委会成员不是教育专业人员,他们对教育政策的了解,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教育行为的判断,对先进理念的掌握等是相对薄弱的。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绝不是代办,流于形式,学校必须经常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适时给予“充电”,使他们始终坚定教育教学大方向,让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三是教育理念要合一。建立家委会,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作用下,全面、健康、和谐、个性化地成长。学校与家委会之间,工作对象、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工作要求不同,但都应该向着同一个目标。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学校要拿出更多的素质教育成果,赢得家长、社会的认可;家委会要发挥自身优势,多做正确的舆论引导,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是家委会工作开展要有定位。家委会工作一定要定位于班集体,避免形式主义和为活动而活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家委会工作更要关注日常培育。立足孩子的阶段需要、年龄特点、学校教育目标、班级状况以及每个孩子的特点与个性,制订相应的工作内容和活动计划,以生动的形式贴近孩子,以丰富的内容全面培育,以系列性的活动深入强化,以家校一体的合作累积出教育的硕果。

上一篇:用文化催生德育的种子 下一篇:对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