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运行管理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时间:2022-10-30 04:48:50

变压器运行管理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变压器运行管理中接头发热的发现与防范、变压器故障监测与早期报警等技术问题。

【关键词】变压器;运行管理;技术

1、接头发热的发现与防范

载流电器的接触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接触不良而发热,会给供电带来严重后果。要及时发现和避免接头发热问题。

1.1怎样发现接头发热

用红外测温仪在负荷最大时测量,尽管准确度较高,而因接头数量多、有的受位置限制无法测量等原因,难以全面、无遗漏地普测。应采用以下两种简易的测温方法:自制试温腊片与变色漆。它们具有制造、使用简便,不需要贵重工具和复杂技术及造价低、有效时间长等优点。

(1)一是试温腊片。用熔点高低不同的蜡混合熔解后加入熔性颜料配制。为了使用方便,要避免腊片“误掉”引起误判断,在每个腊片中浇铸细线作为使用时栓系用。用酒精溶解漆片成粘合状,将腊片粘贴上,运行中观察腊片如无软化、变形、溶解,证明未发生过发热情况。

(2)变色漆。制作方法与配方是用碘化银90%与碘化汞10%混合研细,再加入25%清漆搅合均匀。为避免对铝板的腐蚀,要加入少量阿母尼亚水,调成乳状的变色漆,放入密封瓶中待用使用。在涂变色漆前要先刷白底漆,使变色漆的指示明显。60℃以下为常温,变色漆呈黄色;75℃以下为允许温度,变色漆呈橙色;90℃为异常温度,变色漆呈红色。未经严重过热,变色漆的颜色会随温度的变化,并具有可逆性。

1.2怎样防止接头发热

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接头发热,并注意防范接头发热。导致发热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接头接触电阻大,接触压力不够;第二,由于短路时受机械力影响,导致接触不良;第三,负荷增大,接触面小,载流量不够;第四,接触面氧化或电腐蚀,导致接触不良。

前两种原因导致的发热,一般出现在新造、安装、投入时和带电运行短路后,所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紧固螺栓、塞尺检查及在短路掉闸以后,要重点巡视有关接头等措施。能够杜绝和消灭以上前两种原因导致的接头发热。第三个原因,由于负荷增大导致的发热,可换大导线或加大接触面解决。对接触面氧化和电腐蚀引起的发热,虽然可用涂中性凡士林油、导电膏、挂焊锡或做铜铝过渡接头等方法进行处理,由于数量较多,运行时间较长、现场条件苛刻等原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涂敷D.J.B-823,凡经处理的接头都符合GB763-74标准,能保持接头长期、可靠接触,接触电阻不变化、升高,可避免发热。

D.J.B-823电接触保护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把它与120号溶剂汽油和正丁醇混合后加热制成浓度为1%的D.J.B-823溶液。把溶液涂在接头表面上,加热成膜,厚度约5A(5×10-10m)。打磨平、清洗净、涂敷匀、烘干透是工艺等要点。

2、变压器故障监测与早期报警

变压器是供电的重要设备,如果出现故障,会给电力生产与国民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所以,及时发现变压器潜伏性故障,提早“报警”非常重要。

判明变压器潜伏性故障常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试验”方法,即从变压器取得油样,分析油中溶解的气体及其含量,可用于不同原因导致故障形成的分解物不同,产生的气体成分和含量也不同的原理,判明变压器是否有潜伏性故障。它的缺点是:操作复杂,分析环节多,可能出现误差;检测周期长,不能及时发现故障;变电所点多,分散取样检测工作量大。

在变压器上加装故障监测仪,其工作原理如下:变压器内部故障不管是放电性或过热性,氢都是主要和先期产生的气体,特别是低能量的放电性故障(局部放电与电晕),氢气是主要特征。对氢气含量及其变化的监测能够判明变压器运行正常与否。

监测仪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下:

(1)透气膜。选用聚氟乙烯薄膜,用以分离油、气,它与变压器油接触,把油隔离,使气室形成空间。要求它对气体有高的渗透性,耐油、耐热、耐老化。在变压器中有故障气体时,气体通过透气膜向气室扩散,实现从油中分离出故障气体的目的。

(2)气室。加工精细、密封良好、方便安装。它是放置气敏元件的空间。安装在油器下部与变压器主体连接处。气室设有注(采)气孔,用硅胶垫封闭。

(3)气敏元件。它是实现氢、电转换的关键器件,对氢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反应。在氢气接触到钯栅时,开启电压下降,其下降幅度准确反映氢气浓度的高低。

(4)监测仪。安装于配电盘室,除可显示氢含量外,有声、光报警功能,有数字化输出接口,能与微机联网。

参考文献

[1]蒋振忠.发供电设备运行管理手册—供电卷.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5

[2]倪建立等.农村电网节能降损与自动化实用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

[3]陈家斌.变电设备运行异常及故障处理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2

[4]陆荣华.电气安全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4

[5]廖学琦,郑大方.城乡电网线损计算分析与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8

上一篇:电子设备测试在实际接地应用中的抗干扰措施 下一篇:影子价格在经济管理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