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已去,春既来……

时间:2022-10-30 04:34:49

又一次无奈于文字的苍白无力,的确有许多故事,不能用言语来表达,有很多情感,无法用文字去承载。听着胡婷婷和周候衡为我们一一讲述那些孩子们的故事,那些情感交织后面,是一个民族承载的伤痛,可试问谁又能承受这些沉重?大人尚且不能,何况那些孩子?而谁又敢直视那些孩子无辜的眼神呢?没有经历,更没有亲眼目睹的我们自问能为那里的人,那里的孩子做的是什么?我从与胡婷婷和周侯衡的交流中不断捕捉着一些早就想了解的信息:一年过去了,那里的孩子过的怎么样,伤痛是否已抚平?他们告诉我,地震给环境造成的伤害也许十年二十年可以恢复,可是对那些孩子造成的影响也许是一生的,他们需要的是持续的关注,而不是高潮之后的遗忘和冷落。

导演胡婷婷和周候衡用他们的方式关注着这些孩子,关注着汶川:“我们唯一会做的就是拍片子,所以我们竭尽我们所能去教这些孩子拍纪录片。我们希望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一部作品的这次经历,使他们抚平创伤,能够在这件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中寻找快乐,获得自我价值,建立自信心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孩子们记录他们眼中的生活,而我们会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记录这些孩子和他们镜头里的各种人生,这就是《冬去春来》。”

《冬去春来》是一部关于在四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五位北川少年,用DV影像纪录地震过后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生活上面临的新选择,以孩子们的视角来展现在大地震后人们积极“重建家园”的纪录影片,该片已被Discovery选中合作拍摄。

婷婷告诉我他们是去年七月份到北川的,刚到那里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灾难过后的孩子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交流,有点茫然无措,“当时都是地震棚,我们也接触了很多孩子,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对拍片子感兴趣,这个影像计划是不是真正能帮助他们。而这时志愿者告诉我们:只要你在那里静静的倾听,那些孩子就非常愿意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他们的确发现这些孩子对影像很有兴趣,喜欢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最后他们与基金会共同商定选中了五个中学生,周侯衡是他们的老师,教他们如何拍纪录片,如何记录身边的人和故事。同样身为四川人的周老师告诉我他们也希望通过完成整个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使这些孩子得到专业技能,希望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兴趣的培养和人生选择起到有意义的帮助。

《冬去春来》于今年一月份开始正式拍摄,胡婷婷,周侯衡与片中的这几个主人公一起生活和拍摄了40天,从冬到春,包括春节也在那里,已经与他们成为朋友,并建立了非常好的友谊,她们的家人也很高兴接受拍摄和采访。

《冬去春来》的主题为:“重建”,它不仅包括整个地震灾区大规模的生活家园的建设,同时也包括地震灾区人们心灵家园的重建,冬去春来,从寒冷萧瑟的冬到万物复苏的春,也正是这部纪录片所要体现的主题,整部影片将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叙述。五个孩子用他们手中的镜头记录着他们的生活,一个镜头一个故事,主题包括重组家庭,家园重建,生命重生……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灾后人们的各种状态。

灾难使许多孩子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魏茜,15岁,北川中学初三学生,母亲在地震中遇难,重新回到学校的她觉得生活和父亲给她很大的压力,有辍学的念头。半年后,父亲与在地震中失去丈夫的邓女士结为夫妻,成为地震过后众多“重组家庭”之一,得到DV影像培训的她,将自己的拍摄主题定为“家”,以自己新的家庭为背景,讲述重组家庭后自己生活的变化。而《冬去春亲》要展现的将是她如何面对和接纳新的家庭成员,处理和爸爸的关系,以及这个新组合的家庭如何幸福的生活下去。

重建

灾后重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5岁的王平,他所在的村庄屋子都被摧毁,现在村民都在建房,他在北川山上的家也成为了废墟,他拍摄的主题为“重建”,讲述新春过后,山上村庄里的人们开山打石,重建家园的故事。就是这个勤劳勇敢的孩子曾在地震中从学校逃生后,冒着不断的余震危险步行十几里前往倒塌的北川中学教学楼,救自己最喜欢的堂姐。

伙伴

周侯衡告诉我们地震过后每个孩子面对的情况都不同,但大多数已经从灾难中慢慢恢复,但是令他心痛的是这些孩子中有一个男孩叫余清双,15岁。在地震中逃生,目睹了20多个同班同学在一瞬间被掩埋于废墟之下,在7月份见到他的时候还特别可爱,乖的要命,带他们上山,给他们扛脚架,对摄影很感兴趣。而11月份胡婷婷他们再回来时,他已经辍学,偶尔会和父亲一起出现在工地上做木工,又或者找那些同样辍学在家的小伙伴一起在废墟上向游客兜售有关地震的DVD光盘。他的DV拍摄主题为“伙伴”,拍摄人物为同样辍学在家,靠卖照片和光盘赚钱的小伙伴。胡婷婷称他为“我们的灰色男孩”:走路弓着背,双手插在口袋,眼神发出一种茫然的目光。

当我们第一次把DV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拿在手里摆弄着,问他为什么想加入这个计划,他说:“好玩”。每次大家一起开会看素材时,他都困的要命。每次拍摄的时候必须盯着他,他才漫不经心的拍一些。否则他早就同小伙伴一起跑到网吧里打游戏,或出现在台球厅打台球。没有人知道他对未来的打算。”

寒假过后,他和他的小伙伴都想继续回到学校念书,却因为曾经表现不好,被学校拒绝,现在,他们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他们的求学之路。现在他甚至对求学也已经失去了兴趣。周侯衡谈到这个孩子时非常痛心:“地震后有一批孩子辍学,可15岁的孩子辍学后又能做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和他们交流,而《冬去春来》给我们最大的欣慰就是我们能继续留下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

回忆

笑,可以爽朗无邪的大笑;哭,也会放开嗓子嗷嗷大哭。这个情感如同暴雨般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做余清蓉,余清双的孪生姐姐,北川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地震后她和家人生活在板房里,在板房制成的教室里上课,和同样在板房里生活的孩子们嬉戏,吃饭,学习,睡觉……她的DV拍摄主题是“记忆中的北川中学”,怀念已成为废墟的学校,和拍摄在新的北川中学的学习和生活。现在北川中学已成为一片废墟,但是在她的镜头里看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校园”,而不是残垣断壁的“废墟”景象。教室,操场校道,花丛,乒乓球桌、黑板、公告栏……每一个镜头无不注入她生活过的情感,仿佛她记忆中漫步校园的身影又再次出现在她的镜头之中。现在的她正在全力备战高考,新的北川中学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或许当新的校园建成的时候,生活和学习过的板房又会成为她的另一份“记忆中的北川中学”。

重生

13岁的庞雅芝,在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是他的爷爷和另外几个爷爷抬了几个小时将她抬了出来,之后由于受伤截肢而失去了双足。性格乐观开朗的她坚强的面对这一切, 并十分感激从废墟中营救她,给她第二次生命的爷爷,她的拍摄主题为:“生命”,以绘画和影像纪录,讲述自己在地震中重生的经历。庞雅芝在第一次拿到摄影机时就说:“太好了,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她从成都回到家时,所有人一起看她拍摄的素材,她慢慢的开始回忆自己地震中的经历:“我在教室里昏迷了,醒来就躺在了……”她没有哭,是那么的淡然的述说着当时的情景,而在场每一个人都默默的流着泪。“我们无法体会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当时所承受的一切,她用近似微笑的口吻讲述着那么沉重的一件事情,让我们觉得很震撼,就像在你面前展现破碎的花瓣一样,你感受到的是凄美和心痛。”当胡婷婷问到她做手术有没有哭时,她竟然微笑着回答:“如果我哭了,我的爸妈怎么办?”

在清明节时,庞雅芝回到了北川县城,这是她从地震中获救后第一次回到已成为废墟的学校和家,她曾无数次从地震的恶梦中哭醒。而这一次他的父母希望她能从伤痛中走出,接受现实。在亲眼看到已成为废墟的学校时,雅芝抱着妈妈哭了。但就在这时雅芝对另外一个拿着自己摄影机的女孩说:“给我,我要拍。”之后她在DV前低语着:“这是六二班的教室,这是图书室,这是教室前的走廊,这是我们六一班……”

目前,这位坚强而乐观的女孩仍然要适应假肢上的生活,克服种种困难。不过欣喜的是从她胖胖而可爱的脸上经常能看到快乐的美容。胡婷婷告诉我:“当我们看着孩子们拿着摄像机时脸上露出的欣喜时,就想感受到了天使的微笑,我们觉得特别欣慰,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坚持的原因。和志愿者一样,这种坚持源于一种安慰,一种被需要。是希望,更是寄托。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这帮孩子,我们已经丢不下他们了,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了。”

那些孩子的故事不仅仅是故事,更是现实。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废墟上青青草木也已经长出来,可这些孩子背后的废墟依然存在,新的建筑也将拔地而起,这些孩子也在慢慢长大。他们的健康成长是胡婷婷和周侯衡最关心的,“有时间去汶川看看吧,去看看那里的孩子,他们非常高兴有人去看他们,关心他们。”采访的最后,胡婷婷这个看似外表柔弱的80后女生对我如是说。

导演手记:从瓦砾中走出来的孩子们

北川,一个可以让干涸的眼泪再次流淌的地方,对这些亲历5・12的孩子们来说地震就像是一场梦,闭上眼睛是梦境睁开眼睛是梦魇。刚刚历经2008那个最难度过的严冬,为了帮助这些瓦砾中走出来的孩子们,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更深刻的了解他们――将五部DV送到五个北川孩子的手上。我们用的是一款CanonXHP1的专业小高清摄像机。孩子们用的分别是:SonyPD150,JVC HD30A的摄像机。

这些孩子们他们一直以各种方式感动着我们,而我们则把从孩子们身上获取的力量传送给更多的人。在这个项目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其中一个小朋友还在辍学,就在我们想尽办法如何能再留下来帮助他时,这个方案入选了“Discovery先锋导演计划”他们不仅解决了我们最棘手的问题,并让这部片子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作品,看到这些孩子。

我们从一开始就想把这个影像帮扶作为一个长期的计划来执行,只有这样那些慢慢才相信你,信赖你的小朋友才不会在你走后,又一次接受伤痛。这个影像帮扶不只希望能够帮助这五个孩子,还希望有更多的孩子都能够加入这个计划中来,只有这样这个计划才有意义。而我们,就从现在,就从这五个孩子做起……

摄影师手记:天堂梦噩

地震后泥石流形成的崎岖小路伸向天际,路边堆砌着巨石,马帮驮着砖头在野花和竹林间若隐若现,谷中树木葱茏,山花烂漫,垮塌房屋的废墟和山体受伤的肌肤点染其间,重建木屋的敲打声像烟寺木鱼声的空谷回音。偶有灵猫在废墟中闪现,所经之处,稀松碎石纷纷滑落。去山顶废墟为在地震中去世的妈妈烧纸焚香,是魏茜军训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她是北川中学初三学生,是在地震中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废墟已变成一道自然景观,房子,家具,衣服,鞋,一切都在瞬间任由大地疯狂的肆虐摧毁和撕扯,被往前推进了一百多米,然后裸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忍受烈日雨雪,溶入泥土,长满荒草野花。暮色将至,万籁俱寂,谷中渐雾霭沉沉,下起细雨,魏茜在废墟的砖石中点燃香,蜡,冥钱,光影唏嘘,显得孤单零落。妈妈是她曾经最亲近的人,也是唯一可以尽情倾诉的对象,现在更是,可惜妈妈被深埋在废墟下,已沉默不语。早已看不出撕心裂肺和痛不欲生,烧香的过程平静而虔诚,回忆中带着甜美和忧伤。父亲在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变得抑郁寡言。魏茜和他有隔阂,很少交流。在地震中失去丈夫的邓阿姨带着儿子与魏茜的父亲生活在了一起。如何消除与父亲的隔阂,融入这个重组家庭,与邓阿姨和哥哥和谐幸福的生活,是魏茜目前面临的困境,也是她拍摄的主题。上香一场,我做了消色处理,将Preset中的CGN降到-25,GGN调到6,BGN增加到30,曝光不足一档,加0.9 ND sE,压出天空和远山层次,获得阴郁苍灰的色彩气氛。

录音师手记:北川行

触目惊心的震撼,唏嘘生命如此脆弱,俯视一座掩埋的北川城,平静,内心难以理解的平静。感觉空空的,只有身体不自觉的直往下沉。身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双手捂着面庞发出微弱的悲鸣,听这哭声的颤抖感觉就像从心脏里拔出了一根丝,再将丝一点一点的往外抽。

余清双,一个辍学在家的十五岁男生,看人的眼神带着刺,对人的态度爱理不理,叛逆的个性很是让人头痛,对于我们,他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见到他重返校园的那一天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老者的悲鸣像是溪流汇集到了宽广的湖面,越哭越伤心,越哭越悲凉,哭声渐渐在废墟的边缘回荡。

余清蓉,余清双的双胞胎姐姐,她狂哭狂笑的样子很是让人振奋,笑能像万屡阳光透射般灿烂,哭又如黄河泛滥般汹涌。现在她正全力投入到中考的学习中,余清蓉加油。

老者的哭声越来越大,哭着哭着开始跪坐在地上,双手仍然捂着脸,身体正对着北川县城的废墟,哭得那么认真,哭得那么专注。

王平,一个懂事成熟的男孩,他骑摩托车下山去学校的潇洒样感觉还蛮酷的,拿起DV拍摄也能显现出一副很专业的样子,从他拍摄的作品中能读出这个勤劳的孩子确实有不同于常人的天赋。

老者一直哭一直哭,仿佛前面的泪水只是小小的热身运动,她不再抽泣而是放开嗓门嗷嗷大哭,就像个婴儿般不会说话只会用哭来表达。

庞雅芝,地震中失去双足,如今戴上假肢和正常孩子一样走路、吃饭、学习,游戏。庞雅芝很爱笑,曾经认为她的笑很沉重,理解成一种悲伤的掩饰,其实不然,当她戴上假肢,一下从轮椅上跳起来的时候我明白了她笑的含义:你看,我很完整,别看我的脚,看我的微笑。

老者的家人纷纷上前去搀扶老者,老者却像一个被惯坏的孩子,开始躺在地上撒娇不起,家里人无奈的围着她,任由她哭得舒服,哭到满足。

魏茜,一个开朗阳光的女孩,她的话很多,总是在不停的说,常常喜欢在四川话中夹带着一两句普通话,听得人是一头雾水。她什么都说,但却很少聊到她地震中死去的母亲,更少提及她地震后新加入的妈妈――邓娘。新妈妈,新哥哥,新家庭,对于她是一个新的开始。

老者的任性很快被围上的子女们制止了,目送老者和子女们的身影远去,感觉到的是一丝隐隐约约从废墟中飘散而来的暗香。

上一篇:南极,最冷酷的美景 下一篇:01“青春与梦想”活动江苏首站成功举行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