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手足口病的危害与防控

时间:2022-10-30 04:31:38

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呈局部感染状态。本文主要分析手足口病的危害和病毒感染因素,对症状进行诊断与治疗,以及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毒感染 诊断治疗 预防策略

手足口病是由多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三岁及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很多,有20多种,主要有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其中肠道病毒71型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和死亡患者最多。本病主要是急性发病,临床特征以发热和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疱疹,少数患者可能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由于手足口病常见于三岁以下婴幼儿,又是急性传染,危害幼儿健康,很容易导致家长恐慌。现主要对此病的危害,病毒感染因素,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找到合适的应对治疗方法,以及正确有效的防控策略,提高对本病的有效诊治与预防。

1.手足口病的定义:手足口病是由多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三岁及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而且多呈局部流行状态。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隐性感染者和患病病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播。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很多,有20多种,主要有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其中肠道病毒71型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和死亡患者最多。

2.手足口病的危害和病毒感染因素。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轻度造成患儿手足疱疹和口腔疱疹,严重则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膜炎等一系列后遗症,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引起家长恐慌。

肠道病毒每次在流行的时候,因为病毒血清型的差异及流行地域社会经济状况、气候条件、卫生医疗条件和暴露人群自身免疫力水平等因素的不同从而造成传播形式、疾病的流行方式和人群的易感性都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则需要密切监控,关注流行高峰,提前做好防控工作。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与资料的查询可以得知,三岁以下的男性散居儿童;与他人密切接触,且时间较长;家庭儿童过多或者学校所在班级人数过多,过于拥挤嘈杂;个人不注重个人卫生习惯,不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等因素都与手足口病的感染密切关联。

3.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普通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呈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发热时间持续在2-4小时,出现手足疱疹、口腔疱疹,臀部丘疹等,患儿还患有不同程度的咽痛,少数患者伴有出现咳嗽、流涕、呕吐、咽痛等症状,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普通病例病程较短,发热烧退后立即恢复正常。

严重手足口病只是少数病例,三岁及以下幼儿感染后,病情发展迅猛,在发病几天内出现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其中极少数病例病情转危,重者致死,存活患儿以后仍伴有严重后遗症。

4.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普通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为患儿出现手足疱疹、口腔疱疹,臀部丘疹等。手足口病的普通病例需要与皮肤科常见疾病水痘,疱疹等区别开来。表面上都是出现皮肤上出现疱疹,很容易混淆误诊,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临床上诊断时,严格依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出现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相应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最后严格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甄别,避免误诊。

5.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措施。临床诊治手足口病采用药物更昔洛韦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治疗,P

临床诊治手足口病还可以采用腰椎穿刺术联合术前镇静进行手足口病患儿腰穿,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腰穿痛苦。在手足口病腰穿检查60例分析的论文中,可以得知应用改良腰椎穿刺术联合术前镇静进行手足口病患儿腰穿检查,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腰穿痛苦,医患配合良好,效果较好。术前镇静处理,有效消除患儿的心理压力,能够很好配合医生进行腰椎穿刺,体现出医院的人文关怀,减少医患不必要的纠纷,临床诊治更顺利进行。

6.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手足口病流行暴发期,对于其易感人群应早期应及时干预,阻断发病途径,尽量减少危害。首先可采用中医预防措施,未病先防,阻隔病源,可以在手足口病流行期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板蓝根等,起到早起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

其次应加强手足口病流行期幼儿的调护工作,患病期间应服用苹果汁、梨汁等瓜果汁水,应注意饮食,宜清谈、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影响患处恢复进展。

若在某地出现手足口病暴发或流行时,家长一旦发现幼儿出现发热、皮肤疱疹等症状,应马上到医院检测治疗,保证及时确诊治疗。幼儿园或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地如果出现相关或者类似并列,也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更要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蔓延,否则就会大面积的传播,危害更多幼儿。

幼儿家长应注意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经常通风,回家后应先洗手、洗脸以及更换外衣,再接触幼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儿童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减少该病的发生风险。

手足口病主要威胁幼儿健康,这点应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应督促医疗机构积极研发相应有效的手足口病疫苗。目前,针对EV71的疫苗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最适合的疫苗还需要继续进行安全性评估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

总结: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在手足口病流行暴发时节、地区应加强宣传,做好患儿的病毒诊断和临床治疗。更要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危害。国家应督促医疗机构积极研发相应有效的手足口病疫苗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

上一篇:浅析油田企业协解职工及离岗家属培训与开发 下一篇:园林植物配置方法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