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 湖山永存

时间:2022-10-30 03:01:31

享誉全球的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先生走了。他早年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开始其美术生涯的第一步,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远渡重洋、开创艺术新天地。赵先生对母校、对西湖山水深深眷恋。我们特地约请中国美术学院前院长肖峰撰文,以表达缅怀之情。

2013年4月9日,从遥远的瑞士传来噩耗:中国美术学院的杰出校友、享誉全球的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2岁,大家感到无比悲痛!阳春三月,万花吐艳,本是中国美院校庆85周年的喜庆日子,而如今却因之蒙上阴影。

自罹患病症恶化之后,赵先生便移居瑞士莱蒙湖畔休养。过去,这位被《华尔街日报》称作“最畅销的艺术家”,只是笑称自己像一个工人,每天早晨定时在巴黎住所顶层的天光画室中工作。“来世不作画,真不知道做什么好”,赵先生曾说。他从15岁开始正式学画,一直画到生命终了的前一年。

斯人已去,面对悬挂在书房内赵先生赠送的水墨画,心中浮起的无尽哀思将我带到三十年前。

1983年,我担任浙江美术学院的领导不久,听人讲“赵无极画展”将于秋天在北京展出,为此,我走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中国美术馆。负责策展工作的郁风女士十分兴奋,她递过来画展简介:“赵先生是当今现代艺术界极具影响的一位大师,继承林风眠先生融汇东西艺术的教导,以东方人的胸怀,继承中国艺术之神韵,博采西方当代艺术的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广受世界艺坛的推崇与敬重,这是我中华民族的光荣。”可是后来,原本的计划有所调整。文化部领导对我讲:“浙江美院的前身杭州国立艺专是赵无极的母校,你们那里不妨再作展览,同时还可以请他讲讲学。”经与赵先生多次沟通,他的画展于次年10月在我院开展。这次展览规模宏大,仪式隆重,声名远播,苏、浙、沪、赣、闽、粤、鄂、云、川的朋友和爱好艺术者专程前来观摩,反响所及直达港、台。赵先生对此行十分满意。我们趁机提议,一年后请赵先生回母校举办“赵无极绘画讲习班”,赵先生欣然允若。

1985年5月1日,赵先生携现任夫人弗朗索瓦·马尔凯来到我院。赵先生上课非常认真,每天8小时课务,他都是准时到达教室,衣着整齐,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学者的风度。赵先生对不同对象分别传授他的艺术理念,时而讲诉见解,时而修改作业。有一次,赵先生请夫人当模特,有个别学员片面理解抽象艺术就是放手乱画,他说:“这是我的夫人,因为她美,所以我才娶她,你们把她画得这么丑,叫我怎么爱她呢?抽象艺术也要求美,也需要有造型的基础功力,希望大家正确理解。”

课间休息时,赵先生坐在藤椅上和大家聊天,讲他的国外艺术见闻,讲他跟毕加索交往的故事,等等。有学员把他的讲话记录下来,整理之后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赵无极讲习班笔录》。讲习班结束前,我们举办了结业汇报展。短短一个月,赵先生与学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员的艺术理念与造型技能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赵先生诲人不倦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推崇。赵先生离校前夕,我院给予他最高荣誉—聘为唯一的“名誉教授”。

与此同时,法兰西第二电视台一行四人专门跟踪拍摄了赵先生回母校访问讲学的纪录片,在法国各电视台多次播放,使浙江美院在法国家喻户晓。

赵先生在杭州讲学期间,我们陪他故地重游,参观西湖的名胜古迹。他动情地说:“离开杭州快四十年了,但我常常思念。我忘不了我的恩师林风眠校长与吴大羽教授,他们教导我‘要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事物,用自己的手来表现自己的感觉’,引导我进入艺术大门,令我终身难忘。”他感慨地说:“年轻时总免不了调皮,不懂事。记得在艺专时,我不爱上国画课,考试时在试卷上乱画了几个大墨团,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激怒了潘天寿先生,惹得他大发雷霆,给我打了0分。按校规这是要强令退学的,幸亏林风眠、吴大羽两位先生竭力担保,否则我早就被开除了。”

赵先生于1935年求学杭州国立艺专,抗战时随校内迁重庆,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胜利,赵先生携第一任夫人谢景兰又重返杭州的母校授课。1948年2月,夫妇俩离开杭州,从上海启程,远渡重洋,到达向往已久的艺术之都巴黎,亲身体验西方的优秀文化。

赵先生原来打算只镀两年金,有个小小的满足就称心了。谁知到巴黎后,他的艺术天性得到极大的勃发,多次获奖,很快被美术界和社会接受,并与画廊长期签约,衣食无忧,声誉也大振。法国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贝尔纳·多利凡尔先生称赵无极“本质是中国的,某些方面则是现代的和法国的,赵无极的画体现了这种意趣深厚的综合”。1964年,赵先生在许多友人的支持下,加入法国籍。

赵先生虽在法国,但始终不忘祖国,正如他的友人、法国诗人亨利·米肖为他写下的诗句:“但是月亮没有离开中国/而且/为了捍卫她的祖国/她斗争着。”这种愈演愈烈的思乡之心、热爱祖国之情,逐渐与他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

赵先生以前多作布面油彩,从1971年开始,他常用中国水墨工具作画。在他的书房中,有从中国带回的珍贵毛笔,有塞尚和马蒂斯的西方艺术书籍。他爱好欧洲古典音乐,熟知从莫扎特到瓦雷泽。这如同他的作品,是中西合璧的艺术的一个印证。他的水墨有别于中国传统技法与形式,自造韵律,人们称他是“旷世的天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讲:“凡是我设计的建筑,都必须有赵无极的水墨画。”1982年,贝聿铭设计北京香山饭店,就有赵先生的两幅巨幅抽象水墨画。有人不解其意,所以才促成了让人阅读的“赵无极画展”的创意。

赵先生非常关心祖国、关心母校。1972年,他与群先生回国探亲,他要求会见林风眠、吴大羽等前辈。1974年、1975年,他两次组织中国户县农民画到巴黎展览,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贡献。1985年,赵先生在我院讲学回巴黎后,还不断和我们联系,每年寄书寄贺卡,还赠送给版画系很好的印刷机器。他说“母校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他还时常邀请我院学生前往他在法国巴黎的别墅里学习,感受艺术之都的氛围。赵先生作为中国美院的校友,是我们的骄傲。他总说自己的心和中华民族紧紧相连,中华艺术是他成长的土壤。

2001年,赵先生来杭州出席第四届西湖艺术博览会。其间,泛舟西湖,他不停回头张望西湖美术馆—当年国立艺专所在地,不断眺望北山葛岭—青年时代他与夫人谢景兰的居住地。

赵无极和谢景兰在国立艺专相识相恋,葛岭24号曾是他们的寓所。在他俩的儿子赵嘉陵看来,父母的爱情、事业可谓刻骨铭心。“抗战时期的1941年,我太祖父过世,按照习俗不可以在一年内结婚,为此父母从重庆长途跋涉一直跑到香港结婚,那段旅途异常艰辛,当时父亲才20岁。”赵嘉陵说:“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国立艺专重回杭州开课,父母也回到西湖。葛岭的老房子,妈妈生前很牵挂,1993年回国时还去找过。父亲想在旧宅里做展览,这是他生前的心愿。”

赵先生说过“如能找到,希望改成艺术馆”的话。为此,1985年,我曾与作家黄源先生陪赵无极先生找过旧居,但终因年代太久未能找到。杭州市政府十分关心此事,曾专门致函赵先生,请他旧地重游,指导杭州文化建设,还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赵公子嘉陵为其父建馆多次来杭,今年两度来函来电与我商量建馆事宜。我想,赵先生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2003年,赵先生成为法兰西学院法兰西美术院院士,荣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是第一位进入西方主流美术史的中国艺术家,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大师”。到今天为止,赵先生已在世界各地举办过近百次大型画展,许多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都收藏了他大量的作品,包括伦敦的泰特美术馆和纽约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以连锁方式经营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出版商、评论家为他出版的评传不下数十种。

赵先生曾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他又说:“我希望以后人们可以在我的画作中散步,就像我作画时一样踱步。”面对老境,思想多么豪壮而潇洒,赵无极先生将永在水墨氤氲的西湖湖山!

上一篇:蔡经炜:医者仁爱心 下一篇:在梅里雪山的怀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