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兴趣及能力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2-10-30 02:54:34

小学生写作兴趣及能力培养之我见

[摘要] 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阐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从教会学生观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好文章是培养、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直接手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文章等方面论述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 责任 信心 兴趣 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甚至怕作文,这是什么缘故呢?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研究。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关心程度不够――对作文认识不足,认为写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当作家,于己无关;

2.平时怕麻烦――他们说:作文难、作文难,讲到作文心就烦;

3.习作中没词写――没有留心生活,不注意积累素材,没东西写;

4.没法写――有些同学虽然有积累生活素材,但不懂得如何写,从何写。

针对以上情况,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

一、树立责任心和责任感

有些学生认为写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当作家,就可以不要学习写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了解作文,通过实例说明作文教学的目的、意义和实用价值。教育学生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应该明确时代赋予的重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然离不开写作知识),长大才能为建设祖国作出更大贡献,从而树立起学习写作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二、“通阻开源”,逐步克服畏难心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产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的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三、树立信心,培养作文兴趣

1.先降低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先求“通”,再求“好”逐步提高。在作文指导时,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先考虑“写什么”,再考虑“怎么写”。在语言表达上,让学生从小养成一个习惯,写了一个句子就问一问自己:这个句子“通”吗?在写得“通”的基础上,再逐步要求写得“好”。

2.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经历失败,从未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永远得不到成功。因此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特别要鼓励程度较差的学生。要树立他们进步的信心,把他们的习作作为黑板报的稿件刊登,或推荐到红领巾广播站播诵等形式,让学生有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信心,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

四、平时多积累、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要厚积博发,要写出好文章,就要象蜜蜂“采蜜”一样辛勤积累。引导学生:

1.加强阅读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我们开展了读书、读报活动,发动学生把他们读到的好书向全班同学推荐,并做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交流。并在黑板的角落留出一角,让学生轮流抄写自己读到的好的句子或成语。

2.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作文能力。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为积累作文素材打下坚实基础。

五、多训练、多实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克服了学生畏难情绪后,还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1.童话引路,提高兴趣

针对小学生富于幻想,喜爱童话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从而把学生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之路。开始,可先听老师讲童话故事,再让学生自己讲一讲,最后写下来,或者让学生看图写童话,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提高作文的兴趣和作文能力。

2.采用素描作文教学解决作文时有可写的内容

对日常生活和各个局部,如文具盒、书包、老师、同学、教室一角进行分项素描,从说到写进行片段训练。然后逐步扩大观察范围。起初要求他们早晨从校门口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走这段路,并没理会的、没什么可看的,在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写下来,并告诉他们就这样作文。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么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许多事物可以观察,而且可以用来作为作文的材料,我们周围可写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后来要求他们观察家里的、邻居的、大街上的、商店里的、公共场所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阔,思维越来越活跃,觉得作文有内容可写,积极性也就高了。

3.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如让学生自编手抄报、为红领巾广播站写稿,“元旦”送贺年片,给同学、亲友写信,开会做记录等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实践证明:作文教学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能,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正确引导,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作文教学的成效必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2]乌美娜.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张祖忻.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4]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011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编号:18856 研究成果]

上一篇:“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家畜传染病学》课程... 下一篇: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