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江奠基国术馆

时间:2022-10-30 02:37:18

西北军将领张之江在大刀队挺进胜利的启发于推动中国武术强国强种,又无奈地在全民抗日的洪流中,放弃了他的国术之梦,重归行伍。

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表演观摩大会的中国武术队中,有很多队员来自中央国术馆。在这次表演中结缘并成为终生伴侣的温敬铭刘玉华二人,就是中央国术馆选的队员。

创立国术馆的人

河北黄骅人张之江是个传奇人物,这位1882年生逢乱世的男子,8岁发蒙修文演武,后就读于被称为东北的黄埔军校的东三省讲武堂,毕业后又进入国民政府陆军大学将官班。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张之江任西北军冯玉祥代总司令期间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武术的理解,起因是1923年河北人马凤图为冯玉祥部队组建了大刀短枪队,在冯军克奉系李景林部的“廊房之战”中,率以沧州武术健儿组成的敢死队,一路刀劈枪挑攻克天津。

张之江由此叹服中国功夫的威力,视武术为“军之胆”、“国之魂”,开始在西北军中推广拳、刀、枪、操,并规定凡西北军人必须通过这四项科目,他希望以此“强我宗族,壮我国魂”,靠武术“强种救国”的思想也是在此时萌发。1927年张之江打算创办中央国术研究馆(后改称中央国术馆)时,把他的西北军同事马凤图一同带到南京,马初任“少林门”第一、二两科科长,次年开始筹备第一次国考。

在为自己武术强种的理想而筹建国术馆的日子里,张之江先后到东南亚各国和香港去动员爱国侨领捐助国术事业的发展,最初的40万大洋就是这样受捐赠而来的。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当时的教育部早就认为武术已是被历史淘汰之物。最后还是得到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的理解,才以国民政府直属机构的方式办起了中央国术馆。国术馆提出了“强我宗族,壮我国魂,洗刷东亚病夫,振兴黄帝子孙”的口号,馆训为:“自强不息”。

国术馆招考

温敬铭28岁这年的一天,突然听他的师傅罗成立说,准备些盘缠到南京去考中央国术馆。师傅向他描述了国术馆的景象,不种地、不干手工活、每天只练武,天天有饭吃,还发现大洋。罗成立还告诉温敬铭,国术馆是一个叫张之江的人创办的,因为他认为,习武可以强国强种。

这般景象真是习武人的理想境界,于是,南京市西华门头条巷多了两位远道而来的河北人氏。

考场上温敬铭舞的是一杆长枪,征服了场内场外的名公巨卿,主考官张之江把温敬铭录取为“一等练习员”。武林中有所谓“前三十年看师傅敬弟子,后三十年看弟子敬师傅。”张之江出人意料地拍板:“罗成立留任国术馆教练!”

民国21年,南京中央国术馆考场上演出了一场精彩的师徒双及第。

和温敬铭师徒同时被招录进国术馆的学员们,开始了他们衣食住所全部由国术馆供给的生活,温敬铭们身上的校服,胸前写着“强种救国”,背后写着“自卫奋斗”。和他同样穿上这件馆服的,还有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刘玉华,这位来自九朝古都开封的姑娘,当时才17岁。

国术教学系统

温敬铭和四年后才有缘结识的刘玉华,在国术馆开始了他们文武兼修的新生活,学习内容包括学科和术科。

学科借鉴了西方军事教育的体系,包括国文、地理、历史、算术、国术源流、国术学、军事学等。术科的教学涵盖了中国武术的方方面面:腿法、拳术、器械科、竞技科等。在术技中学生们要修练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查拳、新武术等拳术,还有剑、刀、棍、枪、鞭及气功、散打、摔跤、长短兵器等。

这种教学体系和科目设定与张之江的决心有关。他从国术馆创办之日起,就要在全国提高武术的地位,改变社会上把国术看成民间杂技和耍把式卖艺的歧视。要把古老的中国武术纳入现代教育的范畴,就得从这所全国最高武术机构开始促使武术在价值观上的转变,在教学、表演和竞赛方式上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推进。

温敬铭的外甥女、保定市作协主席、温敬铭传记作者刘素娥介绍说:“在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下过指令,要求全国各省、市、县成立国术馆。每年入秋后,县有县考,省有省考,国有国考,通过者分别为勇士、壮士、国士,国士、侠士、武士为国考前三名的称号。”

就在国术馆日益壮大的1930年代中期,日本侵华的步伐已从东北进犯到了华北,华北很多地方已经成为沦陷区。兵临城下的中央国术馆也在教学中不断加强爱国主义内容,这一时期有馆训为“健身强种,自卫卫国”,校歌中也加入了“明耻教战,强种御侮”的词语,刘素娥介绍道。

为奥运会选拔人才

国内时局逐渐恶化的这一时期,国术馆得知德国柏林将举办1936年奥运会的消息,馆长张之江亲赴上海主持了选拔国术界国手组成武术代表队参加第11届奥运会的选拔大赛。可惜的是,当时中国北方大部已被日军进犯,所以来参赛的只有南京、上海、河南等地武术队。围绕着运动员的选派规模,大会主要决策人士在赛前还发生分歧,有人认为少派几个人,表演一下就行了:另一种意见是要借此机会为中国武术做大力的宣传和推广,因此要多派选手,而且要男女都选。

经过多轮淘汰,选拔大会评出了9名运黟员代表组成“中国武术代表队”,其中6名男队员为温敬铭、张文广、郑怀贤、金石生、寇运兴、张尔鼎。3名女队员是翟涟源、傅淑云、刘玉华。

这次选拔中,形成了温敬铭与小他10岁的张文广为固定搭档的空手夺枪,他们设计“对打”套路科学严谨,既有惊无险又能体现中国各科技能和功力,所以解放后这些方案和理论成为全国武术院校的教科书。温敬铭和来自河南通许的张文广在建国后分别任武汉体育大学和北京体育大校武术系教授。

事实上,在1936年出征德国之前,张之江也不清楚他们面临的是一场什么比赛。他只知道奥运会是世界上成员最为广泛的运动盛会,奥运会的各竞技项目有田径、举重和球类,各国体育健儿就是去争名的。可是这中国武术,到哪里去找竞争对手呢?它没有对手啊!后来,在1936年8月的柏林奥运会上,9名国手的将甚武艺震惊了西方,张之江也因中国武术队在奥运会期间表演观摩大会上的卓越成果,获得了第11奥运会以“五环”为标志的纪念章,并被誉为“中国国术开始走向国际体坛的第一人”。

国术馆解散 国手北上抗日

国手们从柏林回国后。已经找不到自己熟悉和热爱的“家”了。行伍出身的馆长张之江在国难当头之际,应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的邀请,去担任高级顾问,李宗仁在台儿庄的战役,张之江曾协助作战。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张之江就无心再顾及中央国术馆。南京是在5个月之后遭屠城的,所以此时的中央国术馆已完全没有了经济来源。虽然还没有摘下来牌子,但是国术馆已经名存实亡。

这时温敬铭己任中央国术馆国术部主任,本打算在这所学校里坚持到底,与中国武术共存亡的温敬铭就是在1938年开始给他的老馆长多次写信的,他恳求张之江带他上战场。

温敬铭终于有机会来到徐州前线,可他们的职位与上前沿打日军看起来没什么关系,每天的任务不外乎挑担、烧饭、抄文牍,与抗战有一点关系的一项工作是代张之江给韩复榘发一份一成不变的电报:“向方兄,要北上抗日。”

上一篇:国术辉煌亮相奥林匹克 下一篇:中国武术的奥运之途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