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花背蟾蜍食性的初步研究

时间:2022-10-30 02:26:23

尧都区花背蟾蜍食性的初步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本文以花背蟾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尧都区不同体长花背蟾蜍的食性研究,得出花背蟾蜍随体长增加,捕食的种类和数量都依次增多。繁殖期,空腹现象比较多而且雌性比例明显高于雄性,后期空腹现象较少。雌性个体在繁殖期食物多样性低于雄性,后期却明显高于雄性。

关键词:尧都区;花背蟾蜍;食性

中图分类号:Q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150-02

花背蟾蜍(Bufo Madeiran St rauch),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在消灭害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其食性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它们。尧都区花背蟾蜍的食性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我们于2013年4月到8月,共捕获花背蟾蜍70只。采集到的花背蟾蜍个体小的立即放置于有乙醚棉球的广口瓶里处死,个体大的用毁髓法处死,然后用70%的酒精浸泡待用。

数据采集前先进行种类鉴定和雌雄分辨,用游标卡尺(精度0.01mm)进行13项的外形数据测量。最后进行胃检,取出内容物镜检、计数、分类。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体长的花背蟾蜍的食性分析

1.体长的划分。捕获的70只花背蟾蜍:雌性49只,雄性21只。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花背蟾蜍的体长介于34.26mm-60.12mm之间。我们把花背蟾蜍的体长分为四个等级:30mm-40mm(含40mm)、40mm-50mm(含50mm)、50mm-60mm(含60mm)、60mm以上,然后对各体长的个体胃内容物的成分进行比较。

2.不同体长的花背蟾蜍的食性分析。所采集的个体中体长30-40mm个体9个,有一个空腹。40-50mm个体共有33个,有一个空腹。多数胃内都有两种以上的昆虫,最多的可达四六种,食物的个体数量也较大。50-60mm个体有26只,只有6只胃内有食物,空腹的个体多达20只,可能是处于繁殖期,性成熟个体在争取时间繁殖,没有取食。

(二)花背蟾蜍繁殖期和繁殖后食性的分析

采集到的繁殖期个体共30个,其中空腹的个体有22个。雌性共19个,空腹的个体有16,采集食物的个体数3个;雄性的11个,采集食物的5个,空腹的6个。空腹的个体约占繁殖期总数的73.3%,在空腹个体中约72.7%都是雌性。

通过对表1、表2、表3的比较可以得出:在繁殖期,花背蟾蜍取食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繁殖期个体空腹现象较多。繁殖期取食科目主要分布在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和蛛型纲的种类;从数量上看,鞘翅目和双翅目所占的比重较大,从频率上看,叶甲科、蜘蛛目、蚊科出现的次数较多。繁殖期过后,个体所食种类有所增多:由原先的5个目8个科增多到现在的5个目19个科,而且取食的数量也明显增多;空腹现象减少,仅占2.5%;从捕食数量上看:蚁科、瓢虫科、叶甲科、叩甲科、双翅目的蚊科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与繁殖期比较,在数量上有的科目持续增大,如叶甲科、蚁科和蚊科,有的科却下降甚至消失,如黾蝽科。从频率上看:瓢虫科、蚊科所占的比重较大。

由表可看出:繁殖期雄性取食的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雌性的多,可能是雌性个体要花更多的时间繁衍后代。

繁殖后,雄性捕食种类占了2纲5目19科而雌性为2纲5目18科,两性的食物多样性基本趋于相似,捕食数量雌雄约各占50%且捕食频率也近于相似,异于繁殖期。

被捕食昆虫中,有害昆虫占78.4%,二者兼有的占14.8%,有益昆虫仅为6.8%。由此可知花背蟾蜍在防治害虫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结论

1.尧都区花背蟾蜍繁殖期捕食种类分为2纲5目8科,繁殖后分为2纲5目19科。花背蟾蜍在繁殖前后随着体长的增加,捕食的种类和数量都依次增多。

2.繁殖期,空腹现象比较多而且雌性比例明显高于雄性,后期该现象较少。雌性个体在繁殖期食物多样性弱于雄性,后期却明显强于雄性。繁殖期过后雌雄两性之间的食物多样性基本一致。

3.花背蟾蜍繁殖期过后食物以严重损害农作物、蔬菜、林木、果树、牧草的昆虫数量较多,说明其在消灭病虫害方面的巨大功效。

参考文献:

[1]费梁.中国两栖类动物图鉴[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1.

[2]周立志,宋榆钧.花背蟾蜍摄食生态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7,16(4):29-34.

[3]嵇保中,刘曙雯,张凯.昆虫学基础与常见种类识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问题牵引讨论式”教学法 下一篇:地方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双语教学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