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时间:2022-10-30 01:55:17

这里是炎帝神农故里,5 000多年前华夏农耕文明在这片土地开启;这里是编钟古乐之乡,1978年出土的曾乙侯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随州,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让小编产生过无数遐想。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的笼罩,有别于江城武汉的清冷包裹全身,让这座令人敬仰的城市又平添了几分神秘。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属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独特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2016年发展设施蔬菜生产面积4 200 hm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其中位于广水市蔡河镇老虎岗村的广水市腾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腾龙合作社)已被纳入广水市无公害蔬菜标准示范园、湖北省设施蔬菜标准生产基地,拥有33.3 hm2蔬菜基地,建有210个钢管大棚,年产各类时令蔬菜1 000多t。理事长夏齐江40岁出头,是位地地道道的农人,从事蔬菜批发、种植22年,可以说是业内的“老江湖”,采访中他鲜少抱怨农业之多艰,而“如何做大做强”这个课题却始终困扰着他。

菜农经纪人的经历,为合作社发展奠基础:厚积薄发

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用《周易》去解读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定数”。夏齐江出生在一个菜农家庭,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蔬菜行业有着难以言表的情愫。18岁那年,他进入贩菜大军,在广水从事蔬菜批发行当,专门为学校、工厂、超市和当地驻扎部队等单位供应日常所需蔬菜,17年的坚守,让他累积了海量的蔬菜市场信息,编织了稠密的销售网络,坚定了从事蔬菜行业的信心,也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创业基金。2012年夏齐江与当地其他4位志同道合的新农人一同创立了腾龙合作社,带领105户社员流转蔡河镇老虎岗村53.3 hm2土地,33.3 hm2种植蔬菜,20 hm2布局果园,重走以往需组织货源的贩菜路,编织属于自己的农业梦。

创建之初一切均在筹备阶段,忌急于求成:潜龙勿用

《周易》乾卦第一爻,爻辞:初九,潜龙勿用。这个象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是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在腾龙合作社创建之初,夏齐江按捺住自己的雄心壮志,慎重布局,丝毫不敢冒进。以18万年薪从山东聘请一流专家(夫妻2人),联合当地6位技术员组成技术团队,为合作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广水市所处位置临近我国南北之间的天然地质分界线,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四季分明,因此设施蔬菜成为合作社发展重点:钢管大棚210个,占地面积13.3 hm2;连栋大棚8个,占地面积2.7 hm2,确保四季有菜。截至记者采访之日(2016年12月28日),已累计投入六七百万元。

创夏齐蔬菜品牌,获无公害绿色蔬菜认证:以质取胜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经济体系中,在国际强势品牌的冲击之下,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整体上还处于品牌弱势状态。夏齐江正在思考如何更快地提升品牌竞争力,更好地实现优质优价。他十分重视蔬菜品牌的打造,注册了蔬菜商标“夏齐”,获无公害蔬菜认证品种2个,绿色蔬菜认证品种5个,产品主要销往广水市各大超市、蔬菜批发市场、部队、工厂、学校,因质优价廉,受到用户广泛好评,年销售额达三四百万元。据夏齐江介绍,腾龙合作社的蔬菜产量远不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他名下的蔬菜销售公司每年仅调运蔬菜的销售额就有三四千万元。也就是说再多10个像腾龙一般规模的蔬菜合作社,广水市场也消化得了。究其原因,以广水100多万的人口总量,最少得有几十万亩的配套蔬菜基地才能满足当地市民的蔬菜需求,而实际上广水目前仅有几千亩蔬菜基地,大量依赖外菜调入,如此现状给蔬菜专业合作社带来了无限商机,但风险与机遇并存。

灾害无情人有情,政府酝酿规避风险机制:有备无患

2014年腾龙合作社创建湖北省蔬菜科技示范园得到项目补贴40万元,2015年创建设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又获项目资金50万元。然而面对自然灾害,人类有时是那么渺小和无助,正当合作社走上正轨之际, 2016年7月突临的一场大暴雨,使蔬菜基地全部被淹,损失惨重。受灾后广水市政府下拨10万元,广水农业局下拨10万元救灾资金帮扶广大受灾农户,怎奈杯水车薪。大部分的损失只有夏总自己一力承担,好在2016年蔬菜行情不错,通过补种快生菜才略有弥补。问及蔬菜保险,夏总坦言:“没有保险意识,面对自然灾害也司空见惯,以前没涉及种植业不知后果的严重程度。”随行的当地蔬菜管理部门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广水市还没有开辟有关蔬菜的保险业务及政策,不久的将来会密切关注并积极拓展蔬菜保险业务,为菜农解除后顾之忧。

效益达不到预期,分析原

因找根源:管理出效益

腾龙合作社的蔬菜产品主要销往广水市,而当地的蔬菜市场需求夏总了然于心,如何安排种植品种及茬口都不在话下,可每年三四百万元的销售额,刨去各种成本后,利润却十分微薄。通过账务盘点、田间地头调研及市场分析,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一是种植管理不到位,因管理不当667 m2产量能达到

3 000 kg的大棚,实际上只产

2 000 kg,1/3的减产幅度应了一句名言“管理出效益”。二是合作社的劳务成本高企,种植成本中劳务支出高达80%,而高额的劳务支出并没有带来高效益,这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人员管理,合作社长期聘请30个固定工人,每月2 500~3 500元的固定工资标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缺少激励机制。四是品牌优势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合作社以健康绿色为理念,采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施农家有机肥,生产的蔬菜品质佳、卖相好,但市场售价却与普通蔬菜无二。

前途与出路在哪里―守得

云开见月明:见龙在田

问及腾龙合作社的未来,前途和出路在哪里,夏总心中已有了规划和布局。多渠道多途径体现品牌优势,针对广水当地用户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做足做透当地消费市场;加强技术管理,在基地全面普及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计时工资为计件工资,体现多劳多得,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合作社效益空间;分析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制定自然灾害规避预案,增强御灾能力。

万事俱备,只欠修炼。幼龙原先潜藏于深渊,戒急用忍,待积累起足够的力量后,才爬上地面,将万物的生机普施天下。夏总说他现在的状况就像《周易》中乾卦的象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腾合作社虽然还没有完全成长为飞龙,但已经第一次显F于世间了。只要怀着利于大众之心,终会有所作为,并以德济天下苍生。

上一篇:关注学生发展,将课堂还给学生 下一篇:“一带一路”新环境下海南高职院校实习生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