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接入网下的光纤网建设

时间:2022-10-30 01:41:26

全业务接入网下的光纤网建设

全业务成为方向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应用的不断发展以及电信服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众多电信运营商正从纯粹的宽带网络提供商向综合信息服务供应商的角色转变。2008年,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进行了大重组,形成了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此次重组为三大电信运营商未来的全业务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运营商可以通过网络改造向最终用户提供全业务服务,以获得更多的业务收入。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宽带用户的持续增加以及新兴业务的不断涌现,全业务对现有承载网络尤其是接入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光进铜退”已成为全球运营商的共识及重要发展策略,也就是要通过各种FTTx的部署来实现深光纤化,将光纤推进到家庭的FTTH是终极目标,而FTTB/FTTN则是现阶段较经济的部署模式。

接入网在全业务运营下的新需求

在整个网络系统中,接入网的建设资金几乎占到运营商每年固定网络投资的50%左右,因此接入网络的改造对于提升全业务运营服务质量至关重要。“高带宽、全业务、胖终端、统一管理”,成为当前运营商对于接入网络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全业务运营,全业务接入网必须要考虑业务的多样化和智能化、网络的融合化、网络IP化和光纤化;全业务服务要提高接入品质,同时能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服务。

近期,国内几家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全业务运营的网络规划,而发展全业务接入网将成为重中之重。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全业务环境下,宽带接入是运营商制胜的不二法门,也是固网甚至移动网络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为此我国三大运营商都在全力冲刺光纤接入网络的建设。中国移动在着力研究光接入网络对于新兴业务的承载,特别是光纤接人对于移动基站业务的承载;中国联通也一直谨慎地研究光接人建设的合理模式和技术选择;而中国电信集团更是已经开始投入600万线的FTTx接入网项目。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09年底,国内FTTx用户有望突破2000万。当然,发展“全业务接入网”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诸如规划、业务支持及技术选择上的问题。

带宽规划及业务支持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业务发展路径有所差异,需求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具体见图1。

如图1所示,无论是固定网络还是移动网络,随着业务的多样化,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的融合,尤其是视频类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接入带宽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近两年,运营商利用“光进铜退”的发展策略加速推进了FTTx网络的建设。同时也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业务发展需要提出了相应的业务规划,例如,中国电信就预测到2010年接入节点的宽带业务模型如图2所示。

图2中的宽带业务信息基本可以理解为“2路高清+1路标清+1路高速宽带+2路电话”,每户带宽需求为27Mbps。而从国外全业务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和预测来看,其下一代接入网带宽标准基本上也在25~100Mbps之间(如图3所示)。

在全业务运营模式下,全业务接入网络在具备支持固定宽带业务发展能力的同时,必须具备支持移动用户宽带业务需求的能力。众所周知,2G/3G、LTE等无线宽带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未来全IP基站和IPRAN(居民接入网)被广泛采用,传统的基于SDH的MSTP的传输技术难以承担新时期基站接人对带宽和低成本的要求。在全业务运营模式下,全业务接入网不仅能接人固网和宽带业务,也必须满足移动业务的接入。这对于接入网络的带宽接入能力、可靠性、业务支持能力及QoS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品质、高精度、高可靠性、多业务支持是全业务运营对新型全业务接入网的技术要求。

参考接入网发展和规划的经验,运营商建设新的接入网至少要满足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业务发展需要。考虑到目前新建的网络将大量采用光纤技术,这些新建的接入网络将承担更长时间、更多业务的接入,因此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的新型FTTx网络的建设,是当前运营商在全业务运营模式下对接入网络发展的一项重要要求及战略决策,其建设规模及部署速度必将对于全业务接入网络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接入技术选择及网络部署

目前,接入网络中的接人技术主要有以ADSL2/2+/VDSL为代表的铜线接入,以GPON和EPON为代表的点到多点的光纤接人及以交换机为基础构建的点到点的光纤接人。运营商一般会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接入技术的混合部署将光纤部署到最经济的节点,在满足用户业务需求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建设周期。因此,运营商一般会将GPON、EPON、VDSL2、RG和WiFi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以满足现在和未来全业务的部署要求。

毫无疑问,xPON是宽带接入网长远的、理想的技术选择,只是这个x还存在一定的争论。现在APON已经自然夭折,不会被考虑;EPON技术相对成熟,非常适于承载IP业务,再加上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目前已实现设备芯片级和系统级互通,从2008年起已经有规模商用,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WDM-PON具有潜在的容量和安全优势,但成本过高,正处于研发阶段,需要低成本光器件的突破;而目前可选技术中指标性能最高的GPON,虽然目前尚不够成熟,成本暂时偏高,但其具备更高的速率、更好的性能,具备多业务能力(特别是高精度TDM)和电信级管理能力(参见附表)。

作为一项由全球运营商主导的标准,在国内除了中国移动倾向于GPON外,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是采取EPON与GPON两条腿走路,尤其是中国电信今年已开始大规模进行GPON试点。因此,可以说GPON是运营商进入全业务运营时想的宽带光接入技术,可构建符合运营商长期健康发展目标的接入网络GPON在带宽、分光比、传输距离方面以及对TDM业务的支持、多业务的QoS保障以及OAM能力上的优势,非常适合于FTTH/FTTB的部署。除了国内的电信运营商组织GPON功能测试及互通性测试外,在全球如美国Verzion、AT&T、韩国、法国电信等对GPON的规模部署及更多芯片商的加入,标志着GPON设备已经逐步成熟,具备了规模部署的能力。

同样作为新兴技术的VDSL2,欧美运营商从2007年也开始大规模进行部署,预计未来5年内全球部署将超过1亿线。其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终端的兼容性也得到可极大的改进。而目前商用的多种VDSL2套片均可以向下兼容ADSL2+,VDSL2不但能结合点到多点光接入技术实现FTTB的部署,也是GE+FTFN模式部署的较好选择。

从全球范围来看,除了日本因为政府支持和高消费水平等原因全面建设FTTH网络外,大多数运营商都会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接人技术的混合部署,可有效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如西班牙电信采取基于CO的VDSL2和FTTH的混合部署模式,不但可以最大化地利旧CO的现有铜缆,同时减少因FTTN部署而带来的室外机柜的昂贵维护费用;AT&T则在没有铜缆部署的新建区域采用FTTH部署网络,在有铜缆部署的老区采用FTTN+VDSL2的部署模式;韩国Haroro等运营商出于快速占领市场、减少CAPEX的目的,则尽量在高层建筑利用现有铜缆来部署FTTB+VDSL2。国内的固网运营商,如中国电信等也根据国情制定了相应的宽带接入部署策略:在老城区改造和农村区域,采用FTTN+ADSL2+/VDSL2的模式;在城市新建的普通区域一般采用FTTB+LAN/VDLS2的模式;在城市新建的高档用户区域直接采用FTTH的模式。总之,中国电信通过FTTx网络的部署,基本能做到“铜不出楼,铜不出村”。

实战FTTx接入网解决方案

一个支持全业务运营的接入网络不能完全脱离现有网络架构,成本上既要追求最优化的CAPEX(固定资产投入)和OPEX(运营成本),业务上还要充分满足客户传统业务和不断发展的新业务的需求,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比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ISAM系列接入设备(具体架构见图4),就支持点对多点的GPON和EPON的光纤接入,可以满足国内外运营商的各种FTTX部署要求,将光纤向最经济点推进部署。另外,阿尔卡特朗讯在全球拥有90多个参与建设的FTTx项目,其中GPON项目超过75个。

上一篇:家电“以旧换新”的两个着眼点 下一篇:彩电业:平板电视技术新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