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吧:名正言顺地玩泥巴

时间:2022-10-30 01:06:18

说到瓷器的制作,一般人印象应该是这样的——娴熟的工匠们在浓烟弥漫的作坊之中,将大块的瓷土制成瓷胚,画师在纯白的胚面上绘上天青色的云釉,之后将胚整个放入窑中,经过烈火多日的淬炼,出窑便是“片瓦值千金”的珍品。

不过当你来过“碰瓷吧”后,你会发现想多了,取“在这里碰到瓷器”之意,碰瓷吧是一个手工DIY瓷器的地方。老板是川美的学生,直言开“碰瓷吧”纯属“玩”。而比起脑海中想象的制瓷大手笔,这里也确实更符合小时候将水掺进沙子里面“玩泥巴”的感觉。唯一不同的是,小时候玩泥巴会被家长教训,而在这里则是名正言顺,你甚至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正在制作艺术品。”

在这里倒是不用担心不会做的问题,老板会不厌其烦的解释制瓷的步骤。简单来说,制瓷分为四步:制胚、修胚、上色、烧制。在碰瓷吧中,我们只需要做的就是制胚和上色这两步,其中最有“玩泥巴”感觉的就是制胚环节了。

制胚有专门的机器,叫做拉胚机,四四方方的,上面有个圆盘,拉下一旁的机括,盘子就开始飞速旋转。老板会给新来的客人演示做泥巴的过程——将切成方块的高岭土(这是制瓷的专用土,粘性好)放在拉胚机上,打湿双手后将两手并拢固定在圆盘的圆心上,随着圆盘的转动,高岭土慢慢从方形变成了倒扣碗状,这是整个制瓷过程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然后是破口。左手继续护住土,然后将右手的拇指土的中心,圆盘继续转动,渐渐便有了容器的样子。初时看着像杯子,随着老板手型的变化,慢慢变成碗、盘子、罐子甚至是高脚杯,简直是神乎其技,而且好像也并不是太难。

这种“很简单嘛”的感觉一直延续到自己动手的时候才知道是错觉。先是固定圆心,在老板手上老老实实的泥巴到了你手上突然就变得“野蛮”起来,随着圆盘的离心力不停想要脱离手的掌控,只要脱离了圆心,基本上制胚就算失败了。然后是控制干湿度,实际操作中,你要么忙着和离心力搏斗忘了沾水、要么是太过紧张用了太多的水。结果也很“惨烈”,太干的泥巴转着转着就碎了,飞出去老远;太湿的则完全无法塑性,白白浪费一块泥巴。而开口也有讲究,千万不能用力,不然你做的东西可能就在底面多了一个大口。

好不容易做了一个像是罐子的东西,照老板的吩咐用一根细铁丝在圆盘底一割,制胚的步骤就结束了。割下来的胚要经过几天的时间风干然后才能修胚,不过修胚太过专业,一般还是由老板代劳。之后就可以上色了,这是第二个有DIY乐趣的步骤,据说客人的作品中既有工笔勾勒了上百朵花的精致画功,也有仿若小学生涂鸦的信笔之作。不过无论什么作品,老板都不会干涉,全凭客人自己的喜好。上色之后,等釉彩沉淀在胚面之上,便是最后的烧制步骤,在密封的迷你窑中待上24小时,一件DIY的瓷器就出炉了。整个过程一般会持续8~12天,不过当看着自己亲手做出的瓷器那晶莹的釉色,再久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上一篇:大世界与小世界 下一篇:蚝情往事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