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铅笔抗日

时间:2022-10-30 01:05:21

他用铅笔抗日

吴羹梅是江苏武进人,中国铅笔工业的奠基人。

一支中华牌2B铅笔,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多年来,每逢高考或其他大型考试,每个学生都拿着它进入考场,在答题卡上慎重填上自己的答案。

这支铅笔也许并不起眼,但它背后有着一段光荣历史。自1935年中国第一家铅笔厂――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在上海诞生,中华铅笔便开始了它的艰难起步。它的创始人,就是被后世称为“铅笔大王”的吴羹梅。

在吴羹梅之前,中国本土的企业家们从未关注过铅笔这个产业,外国铅笔商每年都从中国人口袋中掏走数百万元。年轻时的吴羹梅也未曾想过,自己日后会和铅笔打交道。在同济大学读书时,他因组织学生运动抗议段祺瑞政府向学生开枪而被校方开除。随后,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进入一家铅笔公司实习。虽然工作努力,但日本老板依然瞧不起他,还曾不屑地当着他的面说:“即使到下辈子,中国人也制造不出铅笔。”

日本人的挑衅,反倒激发了吴羹梅发展中国铅笔工业的决心。他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潜伏”,从日本人那儿学会了一整套铅笔制造工艺。回国后,吴羹梅变卖家产,创办了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铅公司。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铅笔工厂。经过多次试验,他的公司制成了“完全国货”的铅笔。

此时,抗日爱国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吴羹梅请书法家、时任上海教育局局长潘公展手书“中国人用中国铅笔”几个字,然后用特殊技术,将墨宝影印在每支铅笔上。铅笔的品牌,也多与当时的时代潮流相呼应,比如当时就有一个品种的铅笔叫“500号航空救国”。

中铅公司生产的铅笔,比同档次的外国铅笔价格便宜10%~15%。利用价格战,吴羹梅成功地把自己的铅笔摆上了当时上海滩四大百货公司的文具柜台。到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甚至通令全国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推荐采用中铅公司的铅笔。这为吴羹梅带来了大量订单。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吴羹梅将其呕心沥血创建的铅笔厂迁移到大后方。首迁武汉,再迁宜昌,三迁重庆。迁徙数千千米,机器大半沉于江底,却不改其抗日之志。在重庆,铅笔厂两次被日机轰炸,在车间监督生产的吴羹梅也因骨折住院,他却吊着绷带回到厂里,指挥抢修与生产。

八年抗战期间,中铅公司总共生产了5 000余万支铅笔,其用户从重庆到延安,从城市到村庄,从战场到教室,从将军、士兵到一笔一画学写汉字的孩童,这家当时中国大后方唯一的铅笔厂,承担着支持中国文教事业的重任。

战争结束后,这个江苏人依旧在现代化的战场上贡献着力量。

1954年以前,中国没有品质过硬的国产绘图铅笔,专业人员大量使用的是价格昂贵的美国“维纳斯”牌铅笔。经过吴羹梅与同仁们数百次的试验,1954年3月,中铅公司终于制造出“中华”牌绘图铅笔,其质量与舶来品不相上下,这成为中国铅笔工业史上划时代的一笔。从此,外国绘图铅笔在中国市场上几乎绝迹。

最有趣的“抵抗”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年逾七旬的吴羹梅前去日本访问,他点名要去当年实习的那家日本铅笔公司。在接待宴会上,这位老人掏出两支用新技术生产的中华牌细杆铅笔,对日方说:“我为我们的新产品作宣传来了,请大家赏光!”

上一篇:“青歌王子”的脊梁 下一篇:韩雷:红花虽小,唱作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