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147例临床治疗体会

时间:2022-10-29 11:46:40

腺性膀胱炎147例临床治疗体会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95-01

2005年8月2012年5月我院通过膀胱镜检与病理活检确诊腺性膀胱炎147例,均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加术后膀胱内灌注盐酸表柔比星30mg溶于5%葡萄糖50ml,经导尿管注入膀胱,保留1~2小时,每周1次,连续8次,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7例,男46例,女91例;年龄30~72岁,平均45岁。病程1~10年。主要症状:尿急、尿频、尿痛30例;下腹部痛28例;膀胱刺激症状伴血尿24例;其中肉眼终末血尿18例;镜下血尿26例;排尿困难3例。体检:尿道外口狭窄4例;尿道外口肉阜8例;尿道出口处女膜病变6例;男性患者直肠指诊:前列腺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触痛或变硬。尿常规检查:无异常16例,白细胞(+~+++)17例,红细胞(+~++)14例;中段尿培养10例无细菌生长;12例有致病菌生长。30例均行彩超检查,其中16例表现为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口不规则隆起、粗糙、回声增强,其中2例怀疑膀胱肿瘤。30例均行尿道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发现一大小不等粘膜滤泡样改变,或水草样成簇存在为主,病变多位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口处。而2例B超怀疑膀胱肿瘤的患者为瘤样改变。位于膀胱底部。发现膀胱颈肥厚、硬化或下唇抬高的10例,未发现膀胱结石及膀胱癌并存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应用等离子电切镜电切,切除所有上皮细胞性病变膜固有层。深达浅肌层,范围超过病变周边1 cm。膀胱颈口隆起者同时行电切术,留置导尿管1~3d。术后膀胱内灌注盐酸表柔比星30mg溶于5%葡萄糖50ml,经导尿管注入膀胱,保留1~2小时,每周1次,连续8次。

2 结果

本组147例,术后随访6~36个月。膀胱镜检查正常,症状消失121例,好转20例,5例复发,1例癌变。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非肿瘤性炎性病变,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以往诊断为“女性尿道综合征”者有一部分类似此病[1]。目前认为腺性膀胱炎为癌前病变[2],腺性膀胱炎与有害化学物质长期刺激,持久的反复发作的感染、下尿路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镜下血尿、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及活检[3]。好发部位为膀胱颈部、三角区、尿道内口下方。镜下病变部位粘膜充血,米粒大小或片状连起的透明囊性或状隆起。病理表现尿路上皮增生深及膜固有层以下,形成Brunn巢,其内出现缝隙或形成分支状或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结构,与此同时出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有多种,有单纯膀胱内灌注治疗、单纯膀胱电切、膀胱部分切除、膀胱粘膜剥脱,甚者行膀胱全切除手术。我们经尿道电切,术后早期膀胱内灌注抗癌药物效果良好。然而,也有作者研究表明,单纯经尿道电切与加抗癌药物膀胱内灌注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但我们认为既然多种迹象表明腺性膀胱炎有能转变为膀胱癌的可能,单用经尿道电切后加用抗癌药物短期治疗不甚满意。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膀胱以下的尿路病变,术后同时服用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尿道内括约肌痉挛,对改善病人的自觉症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章咏棠.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及前列腺疾病[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15(10):437.

[2] 方平,王文成,马腾骧.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电灼治疗腺性膀胱炎[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6,(11):96-96. 转

[3] 姚友生,王一峰,湛道明.女性腺性膀胱炎单纯经尿道电切与加噻替哌膀胱灌注的疗效比较[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439.

上一篇:探讨术前超声钩丝定位切除乳腺触诊阴性肿块临... 下一篇:子宫腺瘤样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