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正向我们走来

时间:2022-10-29 09:43:34

长期从事数学基础(非标准分析,FUZZY集合)的研究和教学,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先后于四通、实达和中科红旗公司担任软件总工程师,主持开发应用软件。现任福建扬帆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近,国际开源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提出了一种新观念“DCC”(Debian核心联合体),指出国际Linux发展的最好策略是:基于类似Debian这样的依靠国际开源社区开发的开源项目实现“大联合”,使每一家厂商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各自的客户群体的需要,同时,仍然保持与“核心版”的兼容性;国际市场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使其不受单一厂商的控制。由此,产生了构建Debian核心联合体的构想。而先前鼓吹的LCC(Linux核心联合体),由于Mandriva和TurboLinux自身的原因,很难与Progeny合作,共同建立起基于Debian的核心联合体。人们都看好Ubuntu(以Linux为基础的操作系统)与DCC能够携手实现大联合,走上双赢之路。

在Linux操作系统之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软件包”,每个软件包里面的程序文件都需要单独“编译”,这些软件包经过大量“整合”,才能构成某件“软件作品”,Debian发行版就是这样的一种“软件作品”。各种“软件包”一般都放置在相应的互联网网站上,以便广大开源爱好者登录,参与各种开发活动。软件包的版本随时都在不断变化、逐步提高。Debian发行版的所有源代码放在何处?能够统统收集在一起吗?如果能够收集在一起,关起门来做开发,再由某个国家单独发行某个Debian的新版本,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开源软件包也是随时变化的;如果静止不动,那就不是开源软件包。所以,Debian发行版里面有一个所谓“源文件表”(/etc/apt/sources.list),其中包括了各个软件包所在互联网站点的信息。人们可以使用Debian系统提供的特有“打包工具(APT,Advanced Packaging Tool)”来方便易行地处理这些软件包。每到一定时候,Debian社区,会根据各站点软件包的稳定版,经过“统一打包”,一个Debian的发行版。这里的道理非常简单,但是,这种开源软件的常规开发方法,却与我们的“国产”软件的开发活动大相“冲突”。有人认为,如果不把源代码统统搬到国内,不放在自己手中,那怎么能行?是的,我们可以把源代码统统收集到国内来,但是,那有什么用呢?这些源代码,一旦离开了它的开发社区,便成了“死代码”。我们只能看着国际开源列车轰轰然向前驶去,逐渐远去,最终成为一个“远方的圆点”,而我们自己却在原地不动。

如今,Ubuntu来了。它的所有“源代码”,都分布在互联网相应的各个站点上。如果把它们统统收集到某一个国家、某一家公司或某个人的手中,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此,我们就不用再讨论“国产”的Ubuntu Linux。事实上,我们只有投入到国际开源开发社区中去,积极参与相关软件包的开发活动,我们才能够拿到一份“自主Ubuntu”版本(开源软件也是自主软件)。这有什么不好呢?在开源世界中,“国产开源软件”是指软件包的所有源代码必须是“国产的”(在本国境内),那么,这种“国产开源软件”必定是采用了离开国际开源社区的软件包“静止版本”,尽管增加了一些在本国完成的编码工作,但是,把它拿到国际软件大市场去比试,恐怕也只能算是一种“落后版本”。国际开源社区总是在不断前进的。Ubuntu本身的开发机制采用了Debian的软件包管理工具,因而,根本不允许我们重复过去Linux“国产化”的发展道路。

这是Ubuntu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上一篇:数据整合 未来企业必经之路 下一篇:客户管理真正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