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中的开源教育

时间:2022-09-01 09:55:11

襁褓中的开源教育

在目前供给过剩的人才市场,Linux人才却频闪紧缺的红灯,面对攒动的求职人群,不少Linux企业却在为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而发愁,从事Linux开发的公司和人才太少,已经成为制约国内Linux发展的瓶颈。Linux人才缺乏并非偶然现象,而是Linux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蓬勃发展的Linux产业相比,Linux的人才供给严重滞后, 已经成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熟练的Linux开发人员严重不足,很大一部分Linux技术人员都是自由软件的爱好者,或者由Windows开发人员转化过来,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课程培训,也正是因为这样,国内专业出身的Linux人才十分抢手,特别是懂得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及软件开发的Linux人才更是成为各企业争夺的香饽饽。

Linux的快速发展,不仅导致了Linux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也导致了应用人才的巨大缺口,调查数据显示,在2005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中,有23%的企业已经部署了Linux或其它开源软件,但由于应用人才的匮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去维护其开源的信息系统,致使大部分企业信息主管对于这些开源的企业级应用软件表示了不信任。

对此,国内软件企业的负责人一致认为,Linux要发展,人才问题必须解决,培训大规模的Linux人才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因此,大力发展开源教育,打造开源培训平台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崛起的开源教育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中国国内已有若干家知名的开源培训机构开始了开源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并且取得不少成绩,其中北京市软件产业促进中心的“Linux 1+1+1 工程”、新华科技联合江苏省推出的“江苏 Linux 英才计划”都取得了不少经验,为开源走进大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即时科研针对Linux的教育、培训市场提出了“普及Linux 共创软件联盟”的全新理念,并联手国内众多合作伙伴,将在全国75个大中城市建立即时软件区域教育管理中心,提供了包括Linux操作系统、Thiz Office、系统管理员以及网络管理员培训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

这种企业为主导的“联盟”模式以强势企业的产品为依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使学员随时掌握最先进的Linux技术及其最贴近实际应用的技术。此外,政企联手的1+1+1工程也得到了国内外大批致力于Linux平台及互联网技术应用软件研发和推广的软件公司的支持、响应。包括IBM、金山、中软、中关村软件、交大铭泰等十余家大型软件公司已经正式与Linux“1+1+1”工程签订了培训及人才实习就业基地协议。

利用企业自己开发的Linux产品、技术和专业的Linux人才优势建立起来的商业培训,不仅为推动中国Linux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一条新的思路,也为迅速建立覆盖全国的Linux培训认证体系,大力培养专业的Linux人才指出一条捷径。

在Linux的推广普及教育中,学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浙江省,以校园为基地的“浙江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早在浙江省Linux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初,就把“Linux专业培训认证考试”以完全免费的方式快速推进到浙江省的各大校园,在全省各重点高等院校设立Linux推进中心,推出Linux操作员、Linux网络管理员、Linux网络工程师和Linux系统分析师4个等级的认证。

到目前为止,浙江省Linux专业委员会已在30多所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Linux推广活动,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根据形势发展和市场需求,浙江省Linux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开源软件公共服务中心就联合杭州高校发起成立了“开放代码高校推进联盟”(LUPA)。

LUPA主张软件自主创新,围绕学生“就业与创业”搭建起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给在校学生或社会群体提供一个直接与产业对话的平台,LUPA融合国际最新前沿技术,打造新型、实用的标准化课件,促进中国高校教学教程改革,扶持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是解决目前我国“就业瓶颈”的理想模式。

目前LUPA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100余所大专院校加盟,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拥有院校资源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开源社团组织。LUPA的推进模式,获得了政府和国内外开源社区以及软件企业的充分肯定和重视,已成为中国开源软件发展与普及的生力军,在我国开源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想说爱你不容易

尽管我们在Linux的培训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无论是商业培训,还是大学的Linux培训,相对而言还都还处于启蒙的阶段,如果用"规模化"、"规范化"和"权威性"等几个常见指标来衡量全国的Linux的培训,依然难尽人意。

目前Linux培训教育的问题,首先是规模大的培训机构很少。Linux开源软件的应用普及必然对Linux源软件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Linux教育培训又成了国内各大Linux厂商、Linux社团组织及Linux专业教育公司的竞争点。但环顾四周,几乎找不到几家业界认可的Linux培训机构,企业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缺乏规模,没有形成系统。

其次,由于企业各自为战,课程以企业实际应用需求而定制,好处是与厂商伙伴时刻保持最新技术沟通,紧跟技术的最新发展。但是,这种以自己的产品为依托,其课程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的Linux版本很难得到业界广泛认同。由于缺乏规范,导致其证书含金量不断下降,学员的来源与出路都没有保证,难以保证运作的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4年以来,不断出现一些Linux培训教育机构淡出教育行业,大批专业讲师、技术人员纷纷跳槽、另谋出路及转投至其它Linux厂商环抱的情况,这使得还处在襁褓期的开源培训雪上加霜,形势十分严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

1.缺乏一个好的经济支持

长期以来,经济都是科技发展的强劲原动力之一,只有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在这个世界上产生影响的基本能力。财大气粗的微软通过一纸“长城计划协议”,几乎控制了中国所有顶尖大学和软件学院的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培训和学生实习,掌握了中国软件行列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与微软相比,势单力薄是Linux厂商的一个弱点,这个弱点在中国尤甚。由于国内Linux企业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赢利模式,找不到投资者的更多支持,规模始终无法扩大,不可能培养大批的Linux人才,也无法雇佣和吸引更多的高级人才服务于开源软件,而缺乏Linux人才又进一步制约着Linux的发展,这就形成了Linux当前面临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对Linux软件行业寻求突破带来了极大困扰。

2.缺乏一个好的教育支持

由于没有找到有效的赢利模式,Linux的影响力不能与微软相比,有些学生跟本没有听过Linux,甚至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居然不知道Apache等开源软件;相反,很多学生都这样描述到:精通ASP、.NET平台、SQL Server、IIS服务器和ISA等,这都是微软的产品,有人戏称,中国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微软产品的培训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有的Linux人才大多通过自学掌握,完全依靠兴趣支撑,这样的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需要。”

3.企业缺乏长远目光

Linux的商用发展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料,几年前,企业根本不愿意花费精力去培养Linux人才,他们正在为当年的培养乏力而付出代价。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民间的培训机构都纷纷推出了各式各样的Linux培训内容。但是,大多数Linux培训只注重对学员单一技能的掌握训练,处于Linux的启蒙阶段,而由于技术视野狭小,应用性不强,根本无法胜任企业对系统架构等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三板斧做强开源教育

要使Linux人才培训更上一层楼,“规模化”、“规范化”和“权威性”是必由之路,而要做到这一点,构建统一的教育培训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Linux培训认证体系和加强基础教育就势在必行。

1.构建统一的教育培训平台

目前,全国各类Linux培训机构不少,但真正有权威的不多,散乱差现象非常严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必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Linux教育平台,统一品牌形象、市场宣传,学体系定制,统一师资培养,统一协助学员推荐工作、指导就业等系统性的后续支持与服务,联合社会、企业和学校的各种力量,形成合力。

教育平台必须形成一套由浅入深的培训内容,这些内容要形成一个包括Linux操作系统、Office、系统管理员及网络管理员培训等内容在内的培训体系,向广大最终用户提供标准的、规范的培训内容,不仅看眼前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看一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性,在跟进最新的国际趋势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特点,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企业和用户的需要,实现厂商、培训机构和Linux学员三方的共赢。

2.打造Linux人才测评的国家标准

权威化的前提之一是打造Linux人才测评的国家标准,在这方面尤其需要政府的支持。04年3月28日,国家Linux技术认证考试大纲专家评审会召开了国家Linux技术认证考试大纲专家评审会,联合Linux业内厂商共同推出的国家级Linux人才培训、测评体系,通过了考试大纲。

认证考试按照技术方向和难易程度分成了三个方向、八个级别,目标是为中国开源软件领域培养各个层面的人才,为建立覆盖全国的Linux培训认证体系奠定了基础。这样不但解决了规范化的问题,也解决了权威化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一个横向的地域问题,使Linux人才在国内任一地区所受的Linux培训在全国乃至国外都得到承认。

3.借助学校力量,夯实人才基础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Linux也要从学生抓起。现在,很多培训机构感到,接受培训的学员缺乏对开源软件的基本了解,这也就反映在大学教育里,Linux普及化不够,Linux的概念并没有完全深入到学生中。

软件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竞争,对此,开源软件也不能例外。从技术层面看,软件的竞争,既不只是金钱的竞争,也不单纯是代码量的竞争,而更多的是创造力的竞争,也正因为如此,人才培训问题才应该被摆在软件业发展的首位,开源也才会因为对于人才培养有着更好的效果而更具魅力。

上一篇:众说纷纭话构件 下一篇:中国软件期待世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