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中浮动抵押规定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10-29 09:03:22

《物权法》中浮动抵押规定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我国《物权法》规定了浮动抵押制度,这一制度的规定不仅提高了抵押人的融资能力,而且对银行在信贷资产风险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经营管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对浮动抵押制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经营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浮动抵押;银行经营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92(2008)07-0049-02

《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中关于浮动抵押的规定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是对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影响,随着物权法施行后对银行这两方面的影响,银行间的竞争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 浮动抵押的法律规定

我国《物权法》对浮动抵押作了以下具体规定:

第一百八十一条 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第一百八十九条 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的动产抵押的,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抵押的,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二、浮动抵押的实行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浮动抵押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抵押财产不确定,抵押标的具有广泛性和浮动性。而浮动性正应是浮动抵押最本质的特征。抵押标的为抵押人现有的和将有的财产;二是抵押权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抵押权实现时,已售出的财产不是抵押财产,已购入的财产是抵押财产;三是浮动抵押权登记优先,已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未登记的抵押权,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浮动抵押的上述特点将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是信贷风险管理和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涉及存量信贷资产风险的控制与降低,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主要涉及增量信贷资产风险控制和银行金融产品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多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即多家银行对一家客户贷款,其中一个或几个债权人与债务人办理了全部或部分浮动抵押,未办理浮动抵押的银行债权风险将增加。

二是一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如果新的债权人介入,则原有债权风险增加,例如,债权人甲以保证担保的方式为债务人办理了流动资金贷款,债务人以贷款形成了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与乙债权人办理浮动抵押且办理了登记,则债权人甲的贷款风险增加。根据我国《物权法》第181条的规定,原材料、半成品等可替代性动产的抵押,由于流动性强、变化性大,很难公示,目前的登记公示制度很难解决异地销售和因原材料被加工而产生的变化问题。

三是一家银行利用浮动抵押制定出风险可控、市场竞争力强的金融产品,则经营同质化的其他银行将在风险管理和市场拓展两方面被消弱竞争力。如银行针对信用度高的企业,以企业产成品设定浮动抵押后,再行设立应收帐款质押,即可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确保债权实现。

四是已签订浮动抵押协议的债务人在抵押权实现前善意或恶意出售抵押资产、减少或阻止抵押范围内资产流入,则银行债权风险增加,并且容易引起骗贷行为的产生。因为浮动抵押设定主体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是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这些主体均可以设定浮动抵押权,而我国目前对于个体工商户、普通农户现在的和将来可能拥有的动产,甚至对个体企业、合伙企业现在的和将来拥有的动产,均缺乏现实可行的监管制度,会增大抵押权人的受偿风险。

三、 银行利用浮动抵押加强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银行应成立由相关领导为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信贷、资产保全、法规、前台业务部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加强对浮动抵押的管理,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组织、研究、协调和推动工作。

(二)摸清底数,分类排队,落实重点

摸清银行信贷资产底数,将信贷资产按本行是否为第一债权人分为两大类,其中要把非第一债权人并且具有十个债权人以上的客户作为重点,将其中的潜在不良贷款和现实不良贷款作为重中之重。

(三)加强研究,提前准备,确保第一时间办理浮动抵押登记

加强研究,提前准备是前提,因此围绕浮动抵押从法条研究、竞争策略、操作管理办法等技术层面展开十分必要。确保第一时间办理浮动抵押登记是目的。浮动抵押设立之后,即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约束力,即可以对债务人本人执行权利,但是要使其效力真正完善,必须要进行登记。所以银行一是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法条,密切关注同业以及法学界的研究成果;二是抓紧研究制定浮动抵押合同以及相关合同文本,为与客户签订合同并办理抵押做好准备;三是主动与工商管理部门联系,力争抢得先机 。

(四)强化贷后管理,把贷后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浮动抵押合同签订后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贷后管理,客户经理对贷后管理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管理部门执行贷后管理制度的力度尤为关键,因此应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培训,提高客户经理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尤其针对浮动抵押所涉及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要制定标准的检查内容,以检查形式的规范带动检查内容的规范,确保把贷后管理落到实处。

(五)利用浮动抵押,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在认真研究浮动抵押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深入市场,深入客户,研究客户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研究浮动抵押所涉及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运行特点,制定出满足银行风险控制和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来。

参考文献:

[1] 关涛,2007: 《浮动抵押刍议》,《 法学论坛》 第3期。

[2] 梁慧星,2007: 《物权法草案第六次审议稿的若干问题 》,《比较法研究》 第1期。

[3]霍冰,2007: 《浮动担保的法律问题探讨》,《 金融理论与实践》第8期。

[4]唐荣娜,2007:《 评物权法规定的浮动抵押制度》,《 法制与社会》第8期。

[5]李玲,2007: 《浮动抵押的法律特征及影响》,《 现代金融》 第9期。

[6] 潘建明,2007:《 物权法中动产浮动抵押的理解与适用》,《企业家天地》第10期。

[7]刘生国,2007:《 抵押权制度的变迁――从到》,《 太平洋学报》第8期。

[8]秦瑞芳,2007:《浮动抵押制度浅析》,《法制与社会》第12期。

[9] 汤新祥,2008:《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立法完善》,《江西社会科学》第2期。

上一篇:基层央行事后监督效能及规避风险策略 下一篇:银行卡密码的法律效力及法律归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