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的角膜曲率比较

时间:2022-10-29 07:57:18

【摘要】目的:分析角膜曲率随年龄的变化特点。方法: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分为4个年龄组,6—17岁为儿童组,18—39岁为青年组,40—59岁为中年组,≥60岁为老年组。将四组的角膜曲率做对照,分析年龄对角膜曲率影响。结果:1、随年龄增加,角膜曲率有增大趋势,中、老年组角膜曲率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大,p

【关键词】角膜曲率;散光;年龄

【中图分类号】R7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134-03近年来近视眼的角膜手术已经被大家接受,角膜手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曲率来改变屈光状态。但人眼的角膜形态随年龄而有增长会有一定的变化。角膜曲率也随年龄增加有所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如何。本文对158例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角膜曲率进行对照分析。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入选标准:将我院2010年3月2日—25日期间的小儿眼科、准分子激光中心、白内障科三个科室的门诊患者,做角膜曲率检查。入选标准:1.常规查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和眼压,排除青光眼、各种角膜病变(包括角膜上皮不完整、角膜云翳、白斑、营养不良、大角膜、小角膜、圆锥角膜等)、活动性葡萄膜炎,2.无眼部手术和外伤史。

1.2基本资料: 我院门诊随机选自愿者233例,480眼。男132例,女101例。年龄3—87岁。排除圆锥角膜,无角膜外伤史及眼部手术史,无角膜瘢痕、云翳、白斑、异物,眼压正常者为入选标准。

儿童组:来自小儿眼科门诊,共80例,160眼。男35例,女45例。年龄3—17岁,平均11.56±3.16岁。

青年组:来自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共87例,男56例,女21例,174眼。年龄:18—39岁,24.53±6.01岁。

中老年组:来自白内障科门诊,中年组共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1.13±1.86岁。老年组共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70.71±7.56岁。

1.3循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90°±30°的散光。

逆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180°±30°的散光。其余为斜轴散光。[1]

凡双眼散光轴度数总和是180°±15°或及双眼散光轴均在180°的为对称性散光,否则为不对称性散光[2]。

2结果

2.1四组之间不同散光类型所占比例不同:

表1各年龄组不同散光类型的比例:

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眼(%)眼(%)眼(%)眼(%)循规散光142(92.50)153(87.94)24(48.00)20(24.39)逆规散光5(3.13)14(8.04)15(30.00)39(47.56)斜轴散光6(3.75)7(4.02)11(22.00)23(28.55)合计16017450 82循规散光的比例青年组和儿童组之间比较:x2= 2.4485 , p>0.05,

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之间基本上减去一半的比例。而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的比例逐步增加。详见图一。

2.2各年龄组内左右眼不同散光类型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表2各年龄组不同散光类型在左右眼的比较

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右眼左眼右眼左眼右眼左眼右眼左眼眼(%)眼(%)眼(%)眼(%)眼(%)眼(%)眼(%)眼(%)循规散光74(92.50)75(93.75)76(87.35)77(88.51)14(56.00)10(40.00)11(26.83)9(21.95)逆规散光1(1.25)4(5.00)8(9.20)6(6.90)5(20.00)10(40.00)21(51.22)18(43.90)斜轴散光5(6.25)1(1.25)3(3.45)4(4.60)6(24.00)5(20.00)9(21.95)14(34.15)合计80808787252541412.3各年龄组内的左右眼角膜曲率无显著性差异。

表3双眼角膜曲率均值比较

右眼左眼x2p老年组44.39±1.7444.46±1.752.7261p>0.05中年组44.70±1.6544.67±1.691.9767p>0.05青年组43.42±1.2543.41±1.301.6956p>0.05儿童组42.56±1.2643.08±1.171.4642p>0.05 角膜曲率随年龄变化的散点图如下:

2.4四组之间角膜曲率的比较: 青年组和儿童组比较,角膜曲率稍有增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组和老年组之间角膜曲率无显著差异,p>0.05。

中年组和老年组角膜曲率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大,p

各年龄组织间角膜散光度和散光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老年组的标准差明显增大,也说明角膜的不规则性增加。

2.5各年龄组双眼角膜不对称散光比例如表5:

表5各年龄组双眼不对称散光例数比较

总例数不对称散光%儿童组801417.50 青年组872022.99 中年组251976.00 老年组412356.10 合计2333824.05中年组与青年组比较:x2= 25.9951 ,p

2.6老年组斜轴散光眼30例中,最小曲率子午线在30°-60°之间和120-150之间者分别是:

表6中老年组斜轴散光眼轴位与眼别

最小曲率子午线右眼左眼X2p30°—60°63120°—150°9165.048

3讨论

3.1人眼角膜的形态随年龄增加而变化。40岁以上年龄组角膜的平均曲率高于其他两组,尤其以水平子午线方向为主,所以表现为角膜散光向斜轴和逆规变化。有文献报告人眼有一个从循规向逆规性散光状态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转变。40岁以后是逆转过程的转折点,且这种逆转大多双眼同时进行[2]。而人眼的散光主要来源于角膜,本研究支持该结论。有人认为散光轴随年龄而改变的机制可能是随年龄的增长,双跟上下眼睑逐渐松驰,减少了对角膜垂直经线的压力,同时内外眼肌的水平向牵拉.久之可使角膜水平经线曲率半径变小,屈光力增大。但是这不能完全解释儿童组和青年组之间并无明显区别的现象,因为内外直肌的牵引是持续存在的。同时,女性的角膜曲率变化较大,是否与激素的分泌有关还未得到证实。至于中老年组的这些变化是否与老年环或者老年角膜组织学的变化如老年环等有关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3.2角膜曲率的变化无明显左右眼差别,但老年组表现为双眼散光轴的不对称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尤其表现在斜轴散光的患者,双眼的不对称性也明显增加。同时,虽然各年龄组之间角膜散光度和散光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老年组的标准差明显增大,也说明角膜的不规则性的增加。

本研究用角膜曲率仪做检查,虽然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计在测量角膜曲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3]。但是由于角膜曲率只反映角膜中央3-4mm直径范围的形态,不能反映角膜的全部形态,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3.3老年组的斜轴散光者双眼均以120°—150°子午线方向的最小曲率为多见。而儿童组和老年组以60°—120°为主。由此我们推测,双眼的角膜散光轴有增大的趋势。也就是说,双眼的散光轴均有向(患者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倾向。

3.4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手术中我们曾经尝试将散光度全部切削到0度,而随年龄增加角膜散光向逆规性变化,这可能会导致40岁以后与老视和白内障无关的视觉质量下降甚至视力下降。所以角膜屈光手术应考虑到这种变化特点,而不是只考虑了暂时的形态角膜态,以达到更好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瞿佳,葛坚,眼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年8月:370.

[2]唐学龄,方臻,582例散光轴向分布的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17(3):179—181.

[3]张立, 王艳玲,青年近视眼多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比较[J],河北医学, 2010(16),3:371—373.

上一篇:老年人腿脚保健八法等 下一篇:400万解约金+年薪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