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引发了摩尔定律新变种

时间:2022-10-29 07:51:00

戈登・摩尔,这位现年76岁的高个子老秃头已经在整个半导体产业界阴魂不散多年,他那个预言芯片技术每18个月进步一倍的摩尔定律至少还要管用10年。但是这项技术预言似乎开始产生变种了,随着数码消费品替代市场饱和后的传统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上突然间也看到了摩尔的影子。

麻省理工下属的《技术观察者》杂志不久前注意到一个新的技术趋势,“全球手机和数码相机设计界也在沿袭着摩尔定律,这个信息时代的第一诅咒,只不过比传统摩尔定律规范半导体技术更新频率更快了,每九个月就要升级一次”。实际上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并不是麻省理工的杂志,而是一个叫高桥的日本人,他曾经是索尼的传感器工程师,正是他所在的研发团队第一个制造出了CCD,也就是目前数码相机的普遍使用的核心感光元件电荷耦合器。

从2001年开始当数码相机和可拍照手机彻底民用化起,像素数字一夜之间成为了数码相机新衡量标准,就如同游戏迷追逐CPU频率一样,数码相机的像素问题也渐渐成为了数码时代的追逐标准。2002年流行300万像素,2003年400万,2004年500万,这个数字正在疯狂地增长着,目前民用级别的数码相机普遍都达到了500万以上,不乏700万和800万像素的超前机型。但是这场技术升级战却并没有终止的迹象,尽管对于一般民用级别数码相机而言,500万像素已经可以拍摄出杂志大小的照片了,但是似乎全球数码摄影的痴男怨女们并不满足。

《个人电脑》的约翰・德沃尔夏克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今日数码相机对于像素的争夺,就如同昔日AMD与英特尔对CPU频率标注方法的口水战一样,只不过CPU这类半导体都被美国厂商控制着,而数码相机的核心CCD,则都是日本厂商的内部战争”。实际上数码相机的像素争夺背后恰恰是以索尼、佳能和富士三家为主的争夺战,索尼凭借普遍被使用的CCD技术,佳能则非常看重平时被用在廉价机型上的CMOS,即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相比富士要吃亏的多,虽然其SPUER-CCD并没有采用常规正方形二极管,而是使用了一种八边形的二极管,像素是以蜂窝状形式排列,一块240万像素的SUPER CCD可以媲美430万像素的CCD画面,按照约翰・德沃尔夏克的说法,“富士就如同芯片领域的AMD一样,像素表面上看数字低,性能却并不差,可惜消费者却并不买账。”以至于2月底在奥兰多市举行的国际摄影市场联合会年度大展(简称PMA大展)上,影像技术论坛中无数人抱怨消费者对于像素的盲目热情,有再一次加速摩尔定律变种的可能。

实际上从每年的PMA大展上,完全可以领略未来9个月内数码相机技术的变化,当索尼将袖珍数码相机W系列的像素提高到700万时,富士和卡西欧都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卡片相机上去了,由柯尼卡、美能达率先开拓出来的立式镜片组和,将变焦镜片竖立在相机内部,从而开创了卡片相机的新市场,富士的Z1可以说是目前卡片相机领域最纤细的机型,按照富士总经理前田保知的说法:“口袋相机正在洗劫拍照手机,即便百外像素的拍照手机层出不穷,但是要想拍出高质量的图片,Z1所代表的依旧是相机的水准,而不是拍照手机那种充满玩具感的东西。”而索尼也在PMA大展后不甘寂寞,配备三个CMOS传感器的摄像机DCR-PC1000一举打破了佳能对CMOS技术的垄断。正如《商业周刊》在探讨数码影像领域近两年无尽的像素之争时所评论的那样:“当像素达到1000万的时候,这种竞争还有多少意义呢,除非你拍摄的照片都被用来当海报。”

当2005年初全球数码相机累计产量突破一亿台的时候,欧洲《光与影》年度杂志特意写了篇社评,“民用数码相机技术正在面临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时代。”实际上这番话颇具意味,拍照手机正在以蚕食者的姿态追逐着数码相机的像素论,三星甚至拿出来3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来吓唬人,而同时以佳能和尼康垄断的数码单反相机又渐渐放低了身价,向百姓级别靠拢,当佳能300D和350D等一批数码单反相机价格被放低到1000美元以下时,数码相机的摩尔定律变种已经不再仅仅是以像素为标志的技术进化了。大变焦、超大超亮的液晶屏幕,以及十几张的快速连拍,成为了像素论的“摩尔定律变种”之后,惟一可以区别数码相机技术含量的指标。不过对于佳能350D的出现,《连线》杂志网站上有一种新奇的看法,因为350D的体积被减小了25%,有人认为这种技术趋势将让数码单反相机进入“减肥时代”,未来数码相机的摩尔定律也许不再是像素之争或者长变焦的误区,将数码单反相机的技术民用化袖珍化,足够应付拍照手机的威胁。

上一篇:利用矛盾提高企业竞争力 下一篇:通过知识产权收购获取最大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