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时间:2022-10-29 07:18:23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启蒙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又肩负着启蒙教化的重要职责,这个职责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最为基础性的作用。重视小学语文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学教学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方法滞后、教学的灵活性偏差、培养学生的能力表现欠缺、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等困境,需要从多维的角度加以考虑解决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32-02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启蒙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又肩负着启蒙教化的重要职责,这个职责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最为基础性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认识和学习汉字的初始,汉字是我们日常学习和工作交流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学习好小学语文的知识,也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性前提。因而重视小学语文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现实困境: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考察

1.1现实情况导致教育形式单一,方法滞后,吸引学生力度不够。由于受我国历史及现行的制度、体制、机制的影响,在我国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学生也以学生成绩的好与环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还是唯"分数"论。另一方面,现行对教师的考核政策也指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与教师的职称评聘、考核结果的好坏直接挂钩。政策对人是有引导性作用的,因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也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在这种背景下,自然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功利化倾向。于是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身份永远是老师主导学生,学生在角色扮演上永远处于被动的角色。单一填鸭式的方式,永远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自然产生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感,继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1.2小学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偏差,学生个体性因素长期被忽视。这里所指的教学灵活性就是指完全按照教育教学的规范性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按照教育教学的规范性进行教学没有错,但是会存在一点完全就是灵活性偏差。例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问题应该是推行素质教育中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个体性因素影响,注重教育教学的灵活性,使得学生跟上学习的节奏与步伐。

1.3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表现欠缺。由于现行的考核指标及考核体制机制的问题,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注重学生成绩,做到把教材的全部内容一下子全部抛给学生,但是对于语文教材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就不管了,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指导很丰富,但是实际运用能力比较差,这也是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背的。

1.4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在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还存在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较差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表现的尤为强烈。这些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存在学历偏低、职称偏低、长期缺乏师资等情况,加之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条件使之很多毕业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去从事教育工作。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学历偏低、职称偏低、长期缺乏师资的情况存在,因而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能力等方面就表现的相对较差。

2.路径选择: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

2.1注重兴趣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兴趣主要表明对某种事物在心理上主要表现出来的爱好或者偏好,兴趣更多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往往表现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现实诉求,兴趣具有一种内驱力作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就是学生渴望掌握、了解语文的相关知识的诉求,进而提高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兴趣教学旨在激发刺激学生的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求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结合教学的对象及教学的相关内容,善于运用多种语文教学方法,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营造与学生个性心理相适应的学习氛围与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2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性,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化的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效果,促使教学目的的达成。多元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户外考察、案例分析、小组研讨、做课堂游戏、探索式学习、多媒体教学等,通过多元的方式不会使学生产生单一乏味感,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2.3注重小学语文教师师资的培养、引进。师资是开展教学的第一步,没有良好的师资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不断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师资的培养力度,建议财政或者学习专门建立相关资金专项计划,使得在职小学教师去先进发达省区的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接受专门得教育,或者鼓励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攻读本科、硕士或者博士的学位。与此同时,加大小学语文教师师资的引进力度,增加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橙治.小学教学教育的改革与思考[J].魅力中国,2010年第7期,第14页.

[2]邹丽艳.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初探[J].时代文学,2014年第12期第221-222页.

[3]董荣杰.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年第9期第71页.

作者简介:

张淑惠(1972-),女,汉族,江苏沛县人,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三小学小教高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上一篇: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初中英语情景教学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