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激活 善引导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2-10-29 07:11:53

巧激活 善引导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然而,中学生因为认识水平有限,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或偏差。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因素,巧激活,善引导,帮助学生在更宽广的时空范围内提出假设,寻找答案,表达见解,求新求异。

一、巧激活,培养创新思维

1.让学生的思维在可发散处多向辐射

发散思维是和集中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或是语文活动课,都有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发散思维训练的切入点,设计训练。比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来于勒怎么样了,他是不是又回到了兄嫂身边?我的父母将会怎样对付他?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辐射。教学《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便可以联系实际,多层次、多角度地创造出生动形象的新画面:柳丝、柳絮在春风中飞舞的形象,柳树在烟雨迷蒙的江畔的形象,柳树杏树桃树掩映山路的形象等,不仅在诗的意境中感受体验诗人的情感,而且运用已经感知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的形象。

作文教学和语文活动课更有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记叙文的审题立意,材料作文的组合,童话的创作等都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极好形式。如《眼光》可以写知人善任的眼光,也可以写教师关注我们的眼光,更可以写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内心思想情感的外露等;以《朋友》为题的记叙文为什么只能写人而不能写物呢?世界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提供图形“0”写《0的断想》学生说像西瓜,像车轮,像跑道,像太阳――经启发学生不光从图的外形特点联系相似的形象,还从象征意义等方面发散,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0,是一片空白,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它是一块处女地,需要我们开垦、播种,它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它是战鼓,催强者奋进。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老师都习惯从一个已有定论出发,秋天只能是“收获”的季节,而不能理解成“金色”的季节,冰雪化了只能是“水”而不能理解成“春天”,用习惯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失去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机会。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打开思路,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2.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求异处和已有答案撞击

语文教学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师精心设计的所谓课时计划,事实上却是“牵”着学生的鼻子沿着教师的思维轨迹爬行,煞费苦心把学生引入既定的答案之中。这样做,完成了一课教学的小任务,却忽视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大目标。其实,让学生大胆的说出他们的见解,无论对与不对,都能培养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独立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更何况教师、教材,以及前人、权威,并不是完全正确、一贯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于教师的,不同于前人的见解,积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如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却认为:如果不是深埋水中的淤泥提供养料,清香又亭亭玉立的荷花是怎么来的?更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只有这样让学生大胆说才能强化创新意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再如《愚公移山》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愚公”征服大山的强烈愿望,学习、养成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并战胜困难的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智叟”的观点有没有可取的地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不可以回避等等。相同的教材,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尤其不能用成年人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思维。在这些地方,我们要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敢向“权威”挑战。有的学生的求异未必逻辑严密,理由充足,但是学生的求异过程,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敢于用批评的眼光看问题的品质,这是发展创新思维所必须具备的。

二、 善引导,发展创新思维

1.思维不当时,引入正轨

创新思维一个重要特点是用批判眼光看问题,敢于对前人的说法提出不同的观点,其思维要突破一般的思维模式。在思维的角度上不同一般,过程上也可以有一些跳跃,但每一个思维环节之间仍需符合逻辑。

有时候学生的思维会目标不明,混乱不清,钻牛角尖。如学了《伤仲永》一文后,有学生认为方仲永由神童变成了平庸的人,原因是“不使学”。而自己是由于笨才学不好,这就要教师举一些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更加准确,人文素养也得到提高。

2.有悖常理时,纠正导向把握尺度

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和最高价值就在于不受传统思维和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想人所未想,从而开拓思维空间,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求新求异本身切实体现出创新思维,但求新求异性应把握好尺度,符合道德准则。这既是思维的方法问题,也是思维的品质问题。

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学生深深感受“愚公”征服大山的强烈愿望中,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并战胜困难的精神。但是,有学生认为愚公太愚,没必要移山,只要把家移到别的地方不就行了,愚公太愚蠢了,这可以作为一家之言,但无论从对文章的全面理解,还是从思想教育的角度看,都值得推敲。其实愚公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的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师可以从求异思维的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懂得即使是求异思维,也要遵循一定的准则。

美国诗人、评论家爱默生说,创造新思维的要义不是脱离实际想入非非,而是立足现实。扎根生活,去观察,去感知,去领悟。这种观察、感知、领悟才是创造的原动力。所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感知了自然、社会、人生中诸多活泼生动富有生命力的事物的基础上求新存异,这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正确道路。

上一篇:坡:喜欢说“呵呵”的古人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