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医生”的手术台?

时间:2022-10-29 06:34:50

没有“医生”的手术台?

你可能看过去年在网络上流传颇广的一则视频:一个叫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用它的机械手臂缝合了一颗葡萄上有些破损的表皮,而整个过程竟然是在一个窄口瓶里完成的。

这并不是医疗领域未来的“黑科技”,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就在今年4月,重庆西南医院就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一例甲状旁腺瘤切除手术。这是中国首例由机器人“操刀”的该类手术。

手术机器人已经来了,尽管它的使用者―医院们仍然对此部分保持谨慎。

病人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时,最大的心理负担是为什么手术成功率不能达到100%。影响成功率的因素包括医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为失误,比如把纱布留在病人体内,或是在使用手术刀时误伤病人的其他血管和组织。

为了尽可能避免类似的事情,由不太会受身体不适或外界干扰的手术机器人“操刀”手术也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制造者是美国的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 Inc)。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医疗机器人生产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正式名称是“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简单来说,就是采用微创的方法来代替原本十分复杂的外科手术。而最新开发出的第四代机器人已经拥有了远程观察和指导系统的功能。

这意味着,过去可能需要10名或更多医护人员围绕着的手术台,现在最少只需要1名医生就够了。取而代之的是拥有4个机械臂的精密机器人仪器。医生只需要坐在工作台背后,通过成像系统观看病人体内被放大高达10倍的3D立体环境,用脚踩脚踏板,控制机械臂和内窥镜就能完成精准的切割、止血、打结和缝合伤口等等工作。一条机械臂拥有13个关节,这能让达芬奇实施很多人手难以完成的复杂动作。

精确的微创手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病人接受传统手术后由创伤带来的剧烈疼痛,病人的康复时间将因此缩短,医院的病房和床位使用效率则会相应提升。另一方面,在手术台一旁坐着操作的医生,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疲劳感。

此外,远程医疗或许是达芬奇系统让全球医疗界兴奋的另一个原因。尽管直觉外科公司向《第一财经周刊》表示,操作远程手术并不是公司未来设计和改进产品的核心目标,但理论上这是可行的―如果能够更好解决通信信号稳定性的问题。

不过,成本过高却在现实中阻碍了它的迅速普及。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的售价超过2000万元。而机械臂的使用次数限定为10次,如果到时不更换就不能手术。但替换一条机械臂的价格就超过10万元。

另一方面,操作该机器需要上岗证明。这意味着医院还必须付费送医生出国学习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医生必须要充分了解机器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还要经过线上培训和线下的动物试验操作,考试取得证书等一系列流程之后,才有资格做临床手术。

目前离中国内地最近的学习地点是香港的威尔士亲王医院。“除了直觉外科公司以外,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院以及专业的医疗社会团体均会负责向购买者提供培训。”直觉外科在给《第一财经周刊》的答复中说。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截至2016年1月,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每年营收达到74.7亿美元,至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有望达到114亿美元。很多医院和医生都相信,将手术刀交给机器人,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

不过本质上,达芬奇并不是一个能够自己做手术的机器人,而是外科医生的智能操作平台。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过程是把外科医生的手术动作“翻译”成为一个个更微小也更精确步骤的过程,真正做手术的仍然是医生。

而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今年5月初则展示了一个似乎比达芬奇更聪明的“医生”,这个名为STAR(Smart Tissue Autonomous Robot)的机器人,能完全取代医生自主手术。它也是全球第一台可以处理软组织的自主手术机器人。其研究团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STAR配备了达芬奇不具备的力感应系统和亚毫米级定位系统等设备,它的成像系统则通过捕捉组织器官的光场信息,生成3D立体影像,这使STAR可以知道哪个组织是手术目标。同时,它还有一套算法,不仅可以制定手术方案,还可以根据成像系统传回的信息,判断组织的变化,进而对手术方案做出调整。

就像无人驾驶汽车一样,未来的医疗界或许也会出现没有“医生”的手术台。不过也正如汽车业一样,安全性是决定这一新技术能否成为主流的一个关键。

就在4月,直觉外科公司表示,在两项达芬奇机器人做的心脏二尖瓣修复手术后,病人出现了暂时性的神经系统症状。虽然并不能断定该症状和机器人手术有直接联系,但公司还是发出了安全告示。

技术仍然有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如果机器人完全自主地手术,一旦出现事故,谁来承担责任?

最近,直觉外科公司收到了FDA的许可,可以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与新的手术台系统整合,以完善机器人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定位调整能力。

达芬奇系统在2000年至2014年间的毛利率一度高达70%。直觉外科公司也一直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占据垄断地位。

相比手术时可以“抛弃”医生的STAR,在不远的未来,“达芬奇”这种医生的“助手”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这有点像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的关系。

上一篇: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教师六种意识 下一篇:同舟共济风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