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出来的好新闻

时间:2022-10-29 06:32:53

蹲出来的好新闻

包头市北梁地区被称作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棚户区,也是内蒙古面积最大的棚户区。这里危旧房屋多,弱势群体多,市政基础设施匮乏,改造难度大。2011年和2013年,总理先后两次到北梁视察,对北梁棚改给予了高度重视。2013年,北梁新一轮棚改拉开大幕。对于这样一项十分重要但又困难重重的工程,如何推进?怎样取得实效?内蒙古广播电台多次派出记者蹲点采访,对北梁棚改进行了全方位关注,集合全年素材,于2013年底采写了新闻专题《北梁这一年》。此篇专题报道在2014年内蒙古新闻奖和内蒙古广播奖中获奖。作为参与者,回顾这篇作品的采制,感受和感动颇多。

一、深入基层和群众,寻找报道的激情和活力

包头,素有“根在东河,魂在北梁”之说。300多年的历史,使得北梁既集聚了包头的多元文化,又留下很多城市发展中的问题。2013年是北梁新一轮改造的起始之年、关键之年,面临的问题多,群众的疑惑多,干部的难题多,这既是北梁改造之难,也是新闻报道之难。面对琐细繁杂的内容,该从哪里入手寻找报道的激情和活力呢?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们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段话,几乎每个新闻记者都很熟悉。践行“走转改”精神,对北梁的采访我们确定了总基调:走近群众,深入基层。

于是,从北梁干部入户摸底调查,到棚户区改造初步方案出台和若干次征求意见,再到干部挨家挨户传达棚户区改造精神、做动迁工作,乃至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进程……每个节点的工作,记者都采用蹲点方式进行真实记录。北梁棚户区改造中,几乎每个搬迁群众都历经了从不了解政策到理解支持政府工作的过程,大多数的入户动迁干部也经历了从苦口婆心做工作到和群众培养起了深厚的感情,这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于是,就在这些看似琐屑的事件中,我们记录、梳理着北梁人在棚改过程中的心态、生活和精神的变化,也在跟随干部入户做工作的过程中,感受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给干部们带来的震撼。

蹲点采访,给记者提供的首先是鲜活的第一现场的素材,群众的真实心声、生动话语,棚改的现实问题、推进举措,干部的酸甜苦辣、真情实感……都朴素地呈现在话筒前;蹲点采访,让记者深入挖掘到北梁新一轮改造顺利的深层原因,全方位展现出群众路线在北梁棚改中的实践和效果;蹲点采访,让记者实实在在体验到北梁人生活由于棚改发生的变迁,体验到干部从老百姓角度做工作的重要性,体验到干群关系融洽所迸发的力量,真正激发了记者报道的激情。笔之所至,情之所至,因为被北梁的群众、干部、事件所感染感动着,所以,新闻专题《北梁这一年》虽然酝酿采访的时间长,但成稿是水到渠成,一挥而就的。

二、选好角度和表达,以文感人,以声达意

在写作新闻专题《北梁这一年》时,我们曾经面临无从入手的局面。因为,2013年是北梁新一轮棚户区改造的第一年,启动的工作涵盖方方面面,动人感人的故事也有很多。以什么角度切入报道,用怎样的表达完成作品,成为记者一度很纠结的事情。

在重新梳理了对北梁的采访素材后,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既然2013年是北梁棚户区改造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必将成为北梁改变的重要节点,北梁百姓在这一年实现了几代人都不曾敢想的愿望,而且这一年让所有参与棚户区改造的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工作作风上有了崭新的认识,那么,这个新闻专题是否就应该从“这一年”入手?!在确定了大的报道背景后,我们设计将“这一年”细分成“四季”,这四季既是北梁2013年棚户区改造的时间进程,也是北梁百姓生活历经变化的过程,更是棚改干部和群众感情不断深厚、信任程度不断加强的过程。如何体现“四季”各个篇章的基调和节奏?春天是北梁棚户区改造的启动期,表达了百姓满含的希望和期冀;夏天是棚户区改造方案出台、修改的关键期,百姓诉求和政策制定的吻合度在不断的磨合中走向一致;秋天,动迁和拆迁工作大规模地推进,北梁棚户区改造显现效果;冬天来临,在寒冷中走进已经搬入新居的北梁群众家,融融暖意,沁入心头……

报道的角度确定了,但是如何表达主题?作为广播媒体,“声音”是最重要的表达符号,也是最能打动人的元素。于是,我们从大量的采访录音中进行细致筛选,最终北梁2013年棚户区改造各个重要阶段工作的启动现场、干部多次入户动迁群众的真诚表达、北梁群众心态的微妙变化、棚改工作能够取得重大进展的感受等内容,在新闻专题《北梁这一年》中全部通过现场录音和记者实录表现出来。干部和群众融洽的感情与深厚的信任、群众生活的具体变化、干部们通过做工作引发的思想和作风上的变化、北梁棚改贯彻群众路线取得的显著成效……真实的现场和真心的表述,使作品具有了特殊的感染力。

盘点2013年北梁的采访,回顾新闻专题《北梁这一年》的采制,在深深地震撼于北梁变化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更加深刻感受到,深入基层,尊重新闻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真正采制到感动自己、感染听众的好作品。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梵高:画语人生 下一篇:数字化让内蒙古“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