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并不是件很难的事

时间:2022-10-29 06:28:58

6岁的儿子是个肯动脑子的小家伙,从他小时候开始,眼里的世界到处都是新鲜的事情。

有一次,晚上带他看电影回来,进了房门,打开客厅的灯,他就抬着头,看着墙上的莹光灯管发起呆来。我让他快点洗澡,准备睡觉,他都没有听见。忽然,他跑到门边,按下了墙上的电灯开关。

房间里一下子黑了下来。

“宝宝,快开灯,”我叫起来,“你关灯干嘛?”

“爸爸,你看,”儿子指着灯管叫起来,“灯是两边先亮,然后,中间一下子就亮起来了。”儿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我。

我摸了摸他的头,赞赏着:“是啊,爸爸还真没注意呢。咱们一起找找看是什么原因。”我们打开电脑,在网络上搜索到了相关的知识。明白了灯管先亮后亮的原理,儿子对“我没注意到”的新鲜事开始感兴趣了,总想找出些新东西,让我“开开眼”。

虽然他发现的,大多都是些我熟视无睹,觉得没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但我还是为儿子的眼界开了而感到高兴。

不过,有一次,儿子真是让我大长了见识。

那天,儿子从学校回来,在自己房间里摆弄着画片书。这些画片书,就像大百科全书似的,对动植物、衣食住行都有所涉及,大到航空母舰,小到茶杯、酒杯,不但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还有精美的图画。

我坐在客厅里看报纸,看着儿子认真的神情,不由得笑了:这个小子,读书还算认真,也没太让心。

忽然,儿子拿着书站起身来。

他走到我面前,把他的两本图画书摊开在我面前。

“爸爸,你看看,如果我把这些东西按类型排成两队。”儿子得意地指着画片说,“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看了看这两本书。两本书上的当前页上,都有相关的介绍。一本书是日常的家庭用具:碗、拖把、椅子、台历,另一本书上是些植物:南瓜、牵牛花、榆树和竹子。我以为,儿子的用意不过是相关联的事物联接起来这么简单,于是,就随意地给出了一些答案,蛮以为能让儿子仔细思考上几天的了。

没想到,我完全想错了儿子的用意。

“爸爸,你说的有道理,的确,竹子可以做碗。”儿子拍了拍两本书说,“不过,我想的是另一种可能。”

“还有什么可能?”我感到奇怪。

儿子笑嘻嘻地指着南瓜说起了南瓜的故事,说是他们老师讲的,南瓜在外力的重压下,内里会变成粗硬的纤维,根本无法食用。所以,儿子说,是不是可以用南瓜造纸做台历呢?牵牛花很漂亮,可不可以用牵牛花藤的样子,曲曲弯弯地,设计成椅子呢,那一定会很漂亮。还有用天然榆树做桌子,用竹子做碗……

儿子一口气说出了这两排事物间无数种可能。

我第一次明白,孩子脑海中的事物无可限制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不过,儿子的想法大多都是天马行空,根本无迹可循。我虽然听得频频点头,一个劲儿地赞扬他的想像力,但心里其实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儿子似乎也看出了我的这些想法,感到有些意味索然。

“老爸,”儿子在走进自己的房间时,回过头来对我说,“这不是想像力,这叫对联,是点对点,是发明创造思维中的一种――老师说的。”

“未来的科学家,你还是快点去睡觉吧,”我笑着挥挥报纸,“不然,明天不必用什么创造性思维,你也必然会迟到。”

儿子看看表,忙钻进了自己房间。

几天之后,儿子已经睡了,我取过当天的报纸,看到了报纸上有这样一条消息:一个老农民,在二十几年前,想到了用自然生长的榆树做家具,就自榆树幼小时,刻意进行塑造,果然种出了桌子椅子,甚至有人出二三十万买他的这些天然家私……

我不禁目瞪口呆:这不就是儿子前些日子和我说的榆树与桌椅之间的联系么?原来,发明并不复杂,其实还蛮简单,不过是两种事物间的不同“对联”―我记住了这个词,因为,我还想找些这样的“对联”题,和儿子再玩一玩。

上一篇:按音符培养出一个口齿伶俐的孩子 下一篇:成长艺术,妈妈伴我想像中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