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腾岳 主持“成语”三生有幸

时间:2022-10-29 06:14:57

张腾岳 主持“成语”三生有幸

《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一套周末黄金档热播,和选手们神奇表现同样吸引观众眼球的还有主持人张腾岳的精彩表现。这位央视十套一哥在这档文化节目中以深厚的文化内功与娴熟的大型节目驾驭能力,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张腾岳,1975年出生于甘肃兰州,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主持艺术学院94级播音本科专业,毕业后进入央视工作。多年来一直担任CCTV-10《走近科学》《百科探秘》等多档栏目的主持人,2014年担任央视年度重点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主持人。

误打误撞学播音

生在陕西,长在兰州,作为地地道道的西北人,对儿时的张腾岳来说,每天的清晨都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

“我们那时候,特别讲究早晨起来一定要吃头汤,所以早晨四点多就会骑着自行车去牛肉面馆等着,看老板调汤,很自豪地吃完头汤再去上早自习,还会美滋滋地告诉同学吃了头一碗。”

小时候,张腾岳家里管得很严,尤其是他的母亲一心想让他考到北京上学。“我母亲是从北京支边到西北的,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给我灌输要考清华、北大。那时就一个目标,就是要考回北京。”

高中时代的张腾岳学习成绩很好,不过回忆起那几年的生活,张腾岳说,当时有着很强的挫败感。“我们高一的时候是年级前30名进红榜,贴在学校门口,我恰恰考35名;我就想努努力,下一次要考到红榜。等我好不容易进前30了,门槛提高到前10进红榜;好不容易考到了前7,学校宣布不挂榜了……”尽管到头来都没追上红榜,但这些都成了张腾岳学习的动力。“那时候,重点班排座位是按照成绩横向排,考到第7,就意味着能坐在第一排听课。”就这样,张腾岳凭着自己的努力,不仅挤进了学校的重点班,还坐到了他“人生的前排”。

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家里很多人又都在铁路系统工作,高考前夕,张腾岳决定报考北方交大。那个时候,作为理科生的他,压根就没有听说过有一个学校叫北京广播学院。最终,考上北广的播音系,纯属无意。

“我们家当时住得离广播电台非常近,就陪着同学去考试了,真的没想过自己要当播音员或者主持人,我们家里也没有干这行的……”巧合的是,那年北京广播学院第一年文理兼收,而且是播音系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通的标准而不是艺术生的标准录取学生。

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张腾岳以甘肃省第一名的专业课成绩考进了北广播音系。

在大学里脱胎换骨

在张腾岳的记忆中,中学时代的自己和“口才、朗诵”很难沾上边,“唯一有过接触的就是初中那两年,那时候的班主任黄老师对我非常好,也很纵容我。学校有一些活动时,老师会安排我做主持人,包括像教师节代表全体学生给老师致辞。但那时也只是觉得自己会很简单的朗诵,完全没有考虑过去做主持人。”

以一个理科生的身份进入北广学习,张腾岳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不适”。

“班里56个人,三男三女是理科,我是其中一个。因为高中是学理的,一开始上课很不适应,都不会记笔记。我们宿舍有一帮文学青年,写文章都非常厉害,谈吐也非凡。他们一天到晚跟你聊文化,跟你聊电影,就在那样的气氛和环境下你会觉得自己特别无知。大一时,每天晚上宿舍熄灯后,室友们就会在宿舍门口的楼道里铺张席子,借着走廊的灯,摆点小酒,然后5毛钱一包的花生,聊上半宿。当时的我因为插不上嘴,就只能做一个听众,那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从那之后,深受“刺激”的张腾岳开始恶补文科知识。

张腾岳拿着录音机把同学聊天的内容录下来,把里面提到的书名记下来,然后到图书馆去借来读,自己也经常买书看。到大三时,他已经有整整3个书架的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张腾岳逐渐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

后来参加了工作,张腾岳一直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主持科普类的节目,他整天跟各个学科的专家一起聊问题,不读书充电就更不行了。因此,生活中的张腾岳几乎就是睡在书堆里,“经常看的书都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我的床也比较大,一边堆满了书。”

录完“成语”差点掉泪

也正是看中了张腾岳深厚的文化积累,《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的制作方点名要让他来主持这档央视2014年的重头戏。

成语大会的总导演关正文说:“‘成语’这个节目方案做出来以后,得到了央视领导的高度支持,给了我们挑选主持人的开放空间,允许我们在中央电视台选择任意一个主持人。只要觉得谁适合,就可以让谁担任节目主持。”而在关正文眼中,成语大会的主持人非张腾岳莫属。

关正文之前策划制作过《挑战主持人》这个节目,他积攒了对于潜质主持人的很多观察,他相信张腾岳绝对可以成长为优秀的一线主持人。

而在张腾岳自己看来,《中国成语大会》这个节目绝对是对他的一次锤炼。“就好像是你练某一门功夫练到了一定程度你会发现自己毫无寸进,需要借助一个外力,给予你一个突然的突破一样。”

成语大会给张腾岳带来的冲击是超强的,他说,当节目录完之后,自己心里空落落的,从现场出来坐在车里的他差点掉眼泪。以至于他后来再主持头几期《影视名堂》时都缓不过劲来,感觉自己好像还在成语大赛的这个氛围里。

“因为这个风格跟以往我做的任何节目风格都不同,央视十套不是没有大型节目,我们的天宫系列、神舟系列的直播做过无数回了,还有科技盛典这样的大型活动,也做过很多回。但是像“成语”这种紧张激烈的、环环相扣的、一次一次往前推进的节目,确实是给了人一种从未有过的刺激。”

而张腾岳也为自己从这个节目中得到的收获感到高兴,“好多平时没用过的、不知道的成语,这回算是恶补了一下。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化、碎片化的时代,大家可能更喜爱微博微信这种学习方式,但我觉得,没事翻翻成语词典也挺好的……”

腾岳有话说

成语大会 是比赛更是传承

回应一:

科学新生活:相对于其它竞赛类节目主持人坚持把一碗水端平、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你受到观众热议最多的是你在成语大会中喜怒形于色、真性情的流露?

张腾岳:我也听到一些反馈,说应该保持一个完全中立的态度,不管选手答对了还是答错了,不应该有所褒贬。但是我们办成语大会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国文化,不是选出几个人去塞舌尔群岛豪华双人六日游。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这个节目是不成功的。

在一开始比赛的时候,选手可能还是以比赛为第一位的,要争取到最好的成绩,于是他们开始拆字,用浅显的字表的意思来解释,而这恰恰是我们不允许的。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就要对选手严厉一些。后来选手的表现反而越来越好,那时候,我反而就没有那么严厉了。

回应二:

科学新生活:成语大会播出后,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说考题用词比较生僻?

张腾岳:我们的选手是从全国3万多选手当中甄选出来的,绝对是万里挑一的水准。拿简单的成语来考他们的话,那到底是侮辱观众的智商呢还是侮辱选手的学习水平呢?所以肯定是有一些可能大家都不知道的词。这恰恰也反应了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在拼命抓好其它学业的同时,忽略了汉语言本身的一些教育。这些词如果放到民国、晚清的时候,都不算是偏词,为什么到现在却认为它是偏词呢?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

本刊记者 陈业雷

上一篇:跟着“爸爸”去武隆 下一篇:陶昕然 生活中可以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