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红瘦 各有千秋

时间:2022-10-29 06:04:26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讲授了课文《春》和《中国石拱桥》后,我心中有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朱自清的《春》和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分别是散文和说明文中的精品,是否可以将《中国石拱桥》和《春》分别作为说明文和散文这两种文体的典范代表,以此为“切入点”来比较说明文和散文在教学上的差别?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个人认为:说明文和散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虽然新课标要求淡化文体,崇尚人文,但是再精美的说明文无论如何也不能作为散文来评讲,所谓“绿肥红瘦,各有千秋”。试从以下几方面简述我的看法:

1 文体上

说明文既然作为一种文体存在,自有其独有的文体特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明代学者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中说:“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如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这也就是说,文体知识就是篇章的“制度”和“法式”,因此讲授说明文和散文这两种文体时,文体特征还是应该向学生讲明白的。

2 语言上

说明文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即准确、严密。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无论它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都必须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准确的语言是为准确阐明事理或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服务的。如《中国石拱桥》中的“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此句用了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语句优美且形象生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形象、生动地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桥洞成弧形”。

散文的语言优美洗练,人们常用“明净无尘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甘冽清澈的山泉”未比拟它;散文教学,品尝语言美是重点。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揣摩散文语言的生动性和情韵。“比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描写菜畦、石井栏、皂夹树、桑椹四景,分别用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四个词修饰,质朴自然,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视野和知识水平。

一句话,说明文的语言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说明事理服务,散文的语言生动、优美,为增加文章的辞采、营造情境的氛围、抒发寓于景的情怀服务。

3 特点上

说明文要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科学性、准确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单列“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就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说明文不能借文学的羽翼以获得新的飞翔。我们教师从科学的角度解读说明文,以科学的批判精神讲授说明文,学生一旦树立起这样的“科学意识”,说明文教学也就成功了。

散文总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美可以通过同其他三种文学样式的比较去把握:它同小说比,同样写人记事,但人物不求典型,故事不必完整;和戏剧比,同样讲究语言的锤炼,但不受时空限制,行笔自如;和诗歌比,同样可以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不受节奏,韵律的限制,写法灵活;它不是诗,却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样一比较,散文之美就显而易见了:一是结构美;二是语言美;三是意境美。而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抓住“三美”进行散文教学,我们就会事半功倍,从容自如得多。

说明文和散文的教学,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我粗浅的见解。

上一篇:以教带学 以学促教 共建高效课堂 下一篇:用真诚和示范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