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ⅡA 对妊娠期子痫血清刺激 HUVEC 的影响

时间:2022-10-29 05:36:09

TanⅡA 对妊娠期子痫血清刺激 HUVEC 的影响

子痫前期是导致孕产妇和新生儿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滋养细胞过度凋亡、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及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键。其中,血管内皮激活、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之一。蒋荣珍等[1]利用子痫前期患 者 血 清 对 已 培 养 的 正 常 人 脐 静 脉 内 皮 细 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进行损伤的研究,为本实验建立实验模型奠定了基础。丹参酮(tanshinone,Tan)ⅡA是丹参的脂溶性有效单体,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2-3]。本研究观察TanⅡA对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刺激HUVEC的影响,旨在为TanⅡA临床治疗子痫前期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

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20例子痫前期患者采集的60份血清标本(每例患者采集3份)为研究对象。子痫前期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7版)[6]。60份血清标本根据是否使用TanⅡA对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刺激HUVEC进行预处理,分为子痫前期组(n=20)、1.0mg/L TanⅡA处理组(n=20)和2.0mg/L TanⅡA处理组(n=20);随机选取同期于相同医院就诊的20例正常晚孕期妇女的20份血清标本(每例孕妇采集1份)纳入空白对照组(n=20)。本组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晚孕期妇女平均年龄分别为(28.6±3.2)岁和(27.5±2.8)岁,标本采集时平均孕龄分别为(33.7±2.6)孕周和(35.1±1.7)孕周,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实验方法

1.2.1 采集血液标本

20例子痫前期患者与20例正常晚孕期妇女均于空腹状态下,分别采集肘静脉血(治疗前)10mL,3000r/min,离心5min后,取上清液置于1.5 mL环 氧 树 脂 (epoxide,Ep)试 管 中,于-80℃低温保存备用。

1.2.2 细胞来源及实验试剂与仪器

HUVEC系CRL1730和F-12K培养液(ATCC公司,美国),胎牛血清 (GIBCO公 司,美 国),内 皮 细 胞 生 长 添 加 物(endothelial  cell  growth  supplement,ECGS)(Sciencell公司,美国),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Dojindo公司,日本),Tan ⅡA(中国食品生物制品研究院标准品),CO2孵箱(Forma Scientific公司,美国),全自动酶标仪(TECAN公司,瑞士)等。

1.2.3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

采用含ECGS及10%胎牛血清的F-12K培养液进行HUVEC培养,并放置于5%CO2孵箱中37℃保存,待细胞生长融合后,使用胰蛋白酶消化,以1∶2比例进行传代,每隔1d更换培养液或进行传代。1.2.4 丹参酮ⅡA溶液配制 将TanⅡ溶于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中,使用前加入培养液稀释,将其配制为1.0mg/L和2.0mg/L TanⅡA溶液,使DMSO终浓度为0.02%(DMSO终浓度≤0.1%时,对细胞生物性状无显著影响)。

1.2.5 CCK-8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活力

HUVEC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以5000个/孔的细胞密度接种至96孔板(100μL/孔)。孵育24h后,采用PBS缓冲液洗去未贴壁细胞,待HUVEC生长融合至80%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进行饥饿培养24h。子痫前期组HUVEC加入含10%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标本的培养基培养24h和48h待测;将1.0mg/L TanⅡA处理组和2.0mg/L TanⅡA处理组HUVEC分别加入含1.0mg/L和2.0mg/L TanⅡA培养液进行预处理,孵育30min后再加入10%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标本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和48h待测;空白对照组HUVEC仅加入含10%正常晚孕期妇女血清标本培养基培育24h和48h待测。每组每份标本均设5个复孔和1个空白孔(10%血清培养基)。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各组细胞,每次更换培养液量均为100μL/孔。每孔各加入CCK-8溶液10μL,继续培养1.5h后终止培养。使用全自动酶标仪(波长为450nm)测定各孔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记录结果。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珚x±s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形态

倒置显微镜下各组内皮细胞形态(图1)。空白对照组镜下可见HUVEC细胞形态呈单层镶嵌状排列,细胞呈扁平圆形或多角形“铺路石”状;子痫前期组镜下可见HUVEC细胞形态呈典型损伤改变,细胞稀疏,细胞质与细胞核界限模糊,细胞质中有暗色颗粒;1.0mg/L TanⅡA处理组和2.0mg/L TanⅡA处理组镜下可见HUVEC细胞形态呈多角形、椭圆形排列紧密,细胞边界清楚。

2.2 CCK-8检测内皮细胞活力

4组HUVEC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继续培养24h和48h所测OD值结果(表1)显示:子痫前期组与空白对 照 组 比 较,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5);1.0mg/L TanⅡA处理组、2.0mg/L TanⅡA处理组分别与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mg/L TanⅡA处理组与2.0mg/L TanⅡA处理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管内皮功能失衡为引起子痫前期的关键性生理异常因素[4]。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选择性屏障、传递信息及分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功能,并具有调节血管张力、凝血和纤溶系统平衡及血管壁炎症反应等作用。氧化反应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变化中具 有 关 键 作 用[5]。炎 性 介 质,如 肿 瘤 坏 死 因 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白 细 胞 介 素(interleukin,IL)-6,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lipoprotein,VLDL)等均可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类脂过氧化物持续产生,并产生大量毒性因子,引起血管内皮损伤[6]。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存在,可致胎盘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及毒性因子释放,引起全身小血管痉挛及损伤而导致子痫前期。当血管 内 皮 细 胞 受 损 时,血 管 舒 张 因 子 前 列 环 素(prostaoyctin,PGI2)分泌减少,由血小板分泌的血栓素(thromboxane,TX)A2增加,导致PGI2/TXA2下降,增加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的敏感性,使血压升高,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发生[6]。TanⅡA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机制为:可有效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减少脂质过氧化造成的内皮细胞结构损伤或功能障碍。Lin等[2]研究表明,TanⅡA对HUVEC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范英昌等[7]发现,TanⅡA可通过降低缩血管因子内皮素(endothelin,ET)-1和TXA2含量,增加舒血管因子NO含量,而发挥治疗子痫前期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均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密切相关[8]。李永胜 等[9]研 究 发 现,TanⅡA可 部 分 抑 制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Ca2+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痫前期组HUVEC形态严重受损,TanⅡ干预可使呈典型损伤改变的HUVEC获得部分修复。子痫前期组与空白对照组HUVEC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子痫前期组HUVEC损伤导致HUVEC活力下降;1.0mg/LTanⅡA处理组、2.0mg/L TanⅡA处理组分别与子痫前 期 组 比 较,及1.0 mg/L TanⅡ A处 理 组 与2.0mg/L TanⅡA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提示,TanⅡA可抑制细胞活性降低,并且随着TanⅡA浓度增大,HUVEC活力逐渐增大。

上一篇:建筑设计及节能环保关联浅见 下一篇:新型环保喷砂房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