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消心痛治疗稳定型心绞痛10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9 05:15:53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消心痛治疗稳定型心绞痛10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合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组)100例与对照组(消心痛组)10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消心痛每次5 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每次10 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显效率为76.0%(76例),对照组显效率为52.0%(5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消心痛;稳定型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13-02

消心痛是已广泛用于心绞痛治疗的老药,但长期服用产生耐药性[1],加大剂量其副作用亦随之增多,而减少剂量却达不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治疗心绞痛高效、安全的纯中药制剂。笔者将消心痛减量与复方丹参滴丸合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200例,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心功能Ⅰ~Ⅱ级。其中,男130例,女70例,男女比为1.85∶1;年龄46~75岁,平均57.5岁,病程1~5.5年。

1.2观察方法

治疗前2周停服其他抗心绞痛药物(除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外)及降血脂药物。将200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组)100例,对照组(消心痛组)10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消心痛每次5 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每次10 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做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检查,每周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检测心率、血压,询问药物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标准

1.3.1症状疗效标准显效:心绞痛完全消失或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59%~80%;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

1.3.2心电图疗效标准有效:治疗后ST-T恢复正常或由明显下降恢复到接近正常,负荷心电图试验由阳性转

为阴性。 无效:治疗后无改变,负荷心电图试验仍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症状疗效观察

治疗组显效率为76.0%,对照组为5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联用优于单用消心痛(P0.05)。

2.2 心电图ST-T改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0%,见表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副作用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对照组出现头痛4例,其中2例因头痛不能耐受而退出试验,有3例出现面红、头昏,仍继续用药上述副作用减轻或消失,未中断治疗。

3 讨论

消心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历史悠久,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扩张静脉,从而导致血管舒张,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另外尚能提供外源性的一氧化氮,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抑制氧自由基,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等作用[2]。可用于短期及长期治疗,后者可使血管对其产生耐受性。产生耐受性的机制包括细胞内巯基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体液潴留[3],因而疗效减弱或消失。复方丹参滴丸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已证实在治疗心绞痛上具有高效、安全和副作用少的特点。近年来研究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慢钙通道阻滞作用,稳定心肌细胞膜,消除自由基和能量调节作用,从多个环节作用改善心肌缺血和抗心绞痛,因而长期使用疗效显著,不产生耐药性[4-6]。本文通过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消心痛与单用消心痛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对比研究,发现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消心痛在缓解心绞痛显效率、缺血性心电图恢复等方面均显示了较单用消心痛为优的临床疗效,减少消心痛剂量没有面红、头昏、心悸等不良反应[7-8]。

笔者认为: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不仅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还可减少消心痛用量,减轻长期用消心痛产生耐药性的缺点,临床疗效好,显效快,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35.

[2]黄震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J].新医学,2007,33(1):10.

[3]方圻.现代内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75.

[4]王孝铭,朱世军,付国辉,等.论丹参“活血化瘀”的机制[C].2008全国复方丹参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1-4.

[5]贺风义,陈焕春,王书民,等.葛根素治疗心绞痛[J].新药与临床,2006,15(3):148.

[6]贾晓伟,刘克成,李一代,等.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33.

[7]张卫国.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1):78.

[8]井上和惠.葛根素的一般药理作用研究[J].国外医・中医中药分册,2007,24(5):48-49.

上一篇: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