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教学中的困与惑

时间:2022-10-29 05:04:01

浅议体育教学中的困与惑

摘 要: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从学生认知规律,心里生理等特点出发。改善教学方法,营造教学氛围,以达到教学目的。然而这些理念与传统体育教学有些背道而驰。使教者感到茫然

关键词:体育教学 困境 途径 对策

体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显然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观念早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然而自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农村教育信息比较落后,没有过多的交流与学习,加上长期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和束缚,不少体育教师没有很好领会新体育课改的精神,因而难以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许多体育教师还在延续着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本文以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寻找对策。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新课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新课程认识不到位,教育观念滞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认识不够。认为孩子都在家参加劳动,无需体育锻炼,认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是一项不“实用”的内容。认为体育只是“玩”,思想停留在学好文化课的陈旧思想之上,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原来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必然使一部分人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育的老路,影响新课改的实施。这些都是片面认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第二,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教学经费不足。新课程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挖掘校外资源,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增长经验的机会。但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不少的农村薄弱学校仍然是一只哨子,一个皮球来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没有充足的体育器材,就很难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需要。学生对每项活动的兴趣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校备有充足的活动器械,才有利于新课程的贯彻实施,而现在学校的器材配备很难达到要求。即使有些学校能达到,也是为了应付上面的评估检查,器械标准严重不合格,体育教学中,有些器械根本无法正常使用。对于部分场地狭小、学生人数多的学校来说,要想上好体育课就更困难了。加上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普遍经费困难,体育教学设施极不完备,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有的农村学生根本不知道“三大球两小球”,更何况单杠、双杠等。由于设备不完备,使有些项目的教学无法开展。

第三,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观念、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但目前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很难达到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体育专业教师短缺,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绝大部分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缺少正规院校毕业的体育专业教师,体育课由临时指定的几乎不懂体育教学的其他教师兼代,体育课无非跑步、打篮球等,形式单一枯燥。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需要进行教师培训,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培训不到位的现象。校本培训因缺少课程资源和学科带头人而实效不大。有些偏远农村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这些都制约了农村体育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领导重视不够,课程管理缺乏力度

新课程实施的在于校长的组织参与和引领。但是,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校长对新课程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当前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还应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看试卷分数,看升学率,实施新课程是先进学校的事,是以后的事,有等待观望心理,实施新课改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实施新课程是教师的事,组织管理是主任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无需对新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了解。由于校长认识上的不到位,使新课程实施缺乏有效的领导和组织管理,致使农村学校新课程实施工作处于被动地位。面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缺乏细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的也多是理论层次和观念层次的内容,而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参与不够、研究不够,不能与教师一道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发挥有效指导和引领作用。教师实施新课程多数属于“自由”状态。

二、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新课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第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的课程标准把健康放到了第一位。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体育课课程的特点,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第二、转变教学行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体育课中是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教师充当着教学舞台的主角,课堂也就成为了教师施展才华的场地。教学的表现为主体性缺失,以教师的主体性压抑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样只会造成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却无味的学,中小学生是一个好动、好奇的群体。体育教师要接受“以目标引领学习的内容”的新观念,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可以以多途径来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是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多给学生创造、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性、参与性、创造性。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教学目标,让所有的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平等的体育教育。注意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三、充分发掘地方素材,改善场地、器材、设施。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作为体育教师要自力更生,组织发动师生开发地方民间项目(素材)。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可以自制沙袋、接力棒、毽子、铁环、呼啦圈、陀螺,利用废旧的饮料瓶子制作投掷物、保龄球瓶材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和社区体育活动……通过趣味项目活动,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达到“寓教育于娱乐中”的目的,还可以使人其乐融融,心旷神怡,催人奋发向上,陶冶情操。因此,作为学校,除了开展正常的田径运动会以外,还可以召开趣味运动会,开展新兴的体育项目,包括民间体育项目、游戏,开展趣味运动会,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推动体育新课程在农村学校顺利实施。

第四、体育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重建知识结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许多先进的体育设施、媒体被带进了体育课堂,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率。虽然农村学校可能不具备这么好的条件,但是作为农村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改革的精神实质,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掌握体育教学的各种专业和技能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得新的信息,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精神和内涵,重建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智能型”的教师。同时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等;加强对农村课程改革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指导,多提供教师外出进修的机会;体育教师也要改变思想观念,坚持自学自研,深刻体会新课程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2].《中国学校体育》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 下一篇:有效教学,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