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籍考试,移民鬼门关

时间:2022-10-29 04:51:23

入籍考试,移民鬼门关

赵永君6年前来到荷兰,目前在一家科技公司任职,他申请了加入荷兰国籍。他的基本条件完全符合要求,但即将到来的入籍考试却让他非常头疼,据说那些刁钻古怪的问题连研究荷兰语言文学的教授都不一定答得上来。这还不算什么,去年他的朋友碰到了更意想不到的情况:考官要求他观看一盘充满同性恋和裸女镜头的DVD光碟,并描述感想,如果表示不能接受,就会被认为不能理解荷兰的文化,不适宜这个开放的社会。

每年像赵先生这样受困于入籍考试的人数不胜数。事实上,大多数国家的入籍考试都十分严苛,其中许多充满了怪诞抽象令人哭笑不得的幽默。比如上次德国黑森州的入籍考试题是:“你怎样理解宗教改革?是谁领导的?”以及“‘大屠杀是个童话’,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理解?”一位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几十年前从波兰移民来德国,他说:“至少我无法确定能否通过这个考试。”恐怕对于那些申请入籍的连德语都说不好的清洁工来说,入籍考试比电视智力竞赛节目答对15个问题获百万巨奖还难。

入籍考试越来越难

然而各国设立入籍考试的初衷并不在此,针对移民或公民申请者的考试,是在2001年9月11日之后流行起来的。官方说法是,随着移民和外来者越来越多,为了“吸纳更多民族和文化融入国家而开始考试”。一开始考试都比较简单,更像是一种“宣誓仪式”。像德国2006年前,入籍时申请者只需要背诵“忠诚宣言”。而美国仅仅需要回答“国旗上有多少颗星?有多少条纹?”等一两个简单的问题就能过关。

但随后内政部们好像为了证明智慧,开始了一次次的完善修改,像竞赛一样攀比着哪个国家的入籍试“更具特色和国家烙印”。比如英国今年不但要申请者熟悉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的生平事迹,而且对板球运动还要有一定的了解。而在刚刚举行的的法国公民入籍考试中,应试者必须知道碧姬·巴铎是谁,做了什么。

荷兰的态度一直未变,十分明朗,旨在淘汰穆斯林原教义主义者,参加入籍试的外国人,会被发放一部带有同性恋婚礼和无上装妇女镜头的荷兰生活宣传片。性情大胆开放的荷兰人想必是想借此吓走穆斯林,使他们不敢来荷兰(几十年以前,这些画面也会吓着大部分荷兰人)。随后反对移民的丹麦人民党发现这个主意相当高明,于是提议在该国电影中加入拍摄特写的画面。

比较善变的是英国,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大的变动。今年1月28日,英国内政部又推出了一本新的移民手册,厚达180多页!据说涵盖了包括社会、体育、历史、文化、音乐等各个方面,从中世纪土地所有权到音乐大师韦伯都包括在内,“很有英国特色”。可能跟难以摆脱的英国贵族思想有关,本次修改完全删除了旧版中类似自来水表怎么读、求职面试该如何应对以及互联网等“小市民”内容。英国“移民者权利网络”的负责人弗林认为这让考试更像一场“精英学校的入学试”,“它让我们在帮助外来移民融入英国时绕了远路”。

大概是受此影响,美国近年也有大的动作,据说是因为高达97%的通过率,早就让美国政府“看不过去了”。特别是对于高学历申请者来说,入籍考试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就连一个复习一下也能轻松过关”。美国移民局表示新入籍考试不仅要求申请人具有口头表达、阅读和书写英语的能力,还测试他们对美国历史、地理和政治制度的了解,而最突出的特点还是爱国主义,几乎考遍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划时代事件,其中也包括“9·11”。对此美国泽维尔大的金琼教授表示,“进行过四年正规大学教育的历史系学生应该能通过该项考试”。他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1/3的美国人可能通不过本国的入籍考试。

跳跃的问题

也许正是由于教材的多变或者日趋异于他国的文化特征,使得各个国家的入籍通过率普遍不是太高(除了原来的美国)。英国保持了55%左右,韩国最低,只有44%,即使标榜开放融合的荷兰也仅达到65%。每年都有数万人被挡在了这道门槛前。那些怪异的试题让人们费劲了脑筋,即使那些名人们也不能幸免。

卢达恩?阿尔?加里迪是一名伊拉克的著名作家,掌握多种语言,他曾经用荷兰语写了一部获奖作品,但他却没能通过荷兰人的入籍考试。后来他解释说:“我不知道女士在流产之后什么时候会再来例假,因为我从未怀孕过。我可以证明。”

甚至以技术人才身份加入国籍也并不会得到多少优待。原中国乒乓球手唐娜在加入韩国国籍时就被折腾了一把。唐娜说:“要默写国歌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还要非常了解韩国的历史,入籍考试太难了。”她在考试中要求回答“哪位人物的号是‘白凡’?”她笑称,虽然在手掌上记了密密麻麻的答案,但还是不懂它在说什么。

那些想归进“德国”这一支特别阵营的外国人则必须经受一番折腾,德国入籍考试时虽然那些客观性知识测验题,不偏离“德国”主题,但仍然让人直冒冷汗。前两题还只是小菜:“请说出3条流经德国的河流名称”、“请报出7个联邦州及其州府”。后面则开始渐入佳境。“哪一位德国医生发现了霍乱的病原体?”“德国科学家奥托·汉恩在1938年有何科研成就?”下一轮更像猜谜游戏:“德国画家卡斯珀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曾经描绘过吕根岛上的风景,这幅著名的画作有何寓意?”。德国媒体调查表明,入籍测试的问题过难,甚至许多德国人都答不上来。

一些国家自认为考试内容理直气壮,英国认为准英国人应该熟悉《大》。但在伦敦关于这个话题的一场辩论中,有人问在场的人中谁真正读过《大》,在场的几百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伦敦人中只有两三个人举手。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土生土长的人中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入籍考试的基本要求。难怪丹麦正在悄悄放弃该国的入籍考试,诚然,成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与头脑里装了什么实在没有太大关系。

插排 为什么要去受刁难?

既然如此的困难,那么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趋之若鹜?绝大多数的外国人是出于经济目的考虑,希望通过入籍得到身份保障。因为同样在工厂工作,外国人要比本国人劳动时间更长,工资更少,且没有健康保险,他们希望获得与本国人同等的待遇。

当然他们还有另一种选择:获得永久居住权。但条件是,2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者,投资50万美元以上、在国内居住3年以上并雇用3名以上劳动者的人,持博士学位被国内企业雇用的人等。与此相比,英国的入籍指导手册上“请保持花园整洁,待回收的垃圾袋和垃圾箱只能放在人行道旁或公共区域内。”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和做到了。

上一篇:出去,打工 下一篇:陈好:老编辑部的情结和新编辑部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