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携手12年

时间:2022-10-29 04:50:38

中国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全国除上海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002个县属于缺碘地区,危及人口7.2亿多,占全球受碘缺乏危害严重人口的四分之一。碘缺乏造成的最主要危害是影响人群大脑发育,导致智力残疾。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有智力残疾人1017万人,其中14岁以下智力残疾儿童539万人,每年新增智力残疾儿童约36万人,其中有相当比例由缺碘造成。

1991年3月18日,时任中国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上签字承诺:“到2000年中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199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基代表中国政府再次做出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郑重承诺,提出到2000年中国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宏伟目标。

1994年8月,国务院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等部门共同制定的《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成立了“国务院消除碘缺乏病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协调会议制度。

经过卫生部与碘缺乏病防治相关部门的协调,确定从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为防治碘缺乏病日(自2002年起改为5月15日)。

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以来,就积极参与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并将此项工作连续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四个五年计划。1993年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后,中国残联作为国务院消除碘缺乏病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积极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下发《关于在缺碘地区开展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补用碘油工作的安排意见》([1993]残康字第93号),在缺碘地区开展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等特需人群补用碘油工作。在“八五”、“九五”期间,共为缺碘地区的9194万特需人群服用碘油丸,使特需人群补碘率达85%。“八五”以来,中国残联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全国智力残疾康复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共为近30万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了系统的康复训练。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的农村贫困地区、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对智力残疾人仍存在歧视和隔离的态度,尚无可以借鉴的智力残疾儿童筛查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模式,智力筛查和康复训练的专业人员极其匮乏,绝大多数智力残疾儿童没有接受康复训练的机会和条件,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在中国残联邓朴方主席的积极推动和倡导下,瑞典政府决定在碘缺乏病的预防、监测、特需人群的补碘和智力残疾人康复等领域对中国进行支持。中国残联与瑞典方面的合作于1993年开始酝酿,1995年开始实施。

――1995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合作项目首次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动员会为以后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1995年、2003年,中国残联与瑞典方面先后签署“中国――瑞典 碘缺乏相关的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合作项目”(以下简称中瑞合作项目)协议,在我国福建、甘肃、青海等11个省,选择碘缺乏病流行的17个县,开展历时12年的合作。

这是中国开展的持续时间最长,研究最为系统,效果显著的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合作项目。共涉及11个省,17个县,覆盖人口756.8万人。项目包括补碘与监测、儿童智力发育筛查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三个子项目。

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项目实施之前,中国残联召开专家论证会,组织全国统计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对项目的总体设计、组织架构、目标管理、现实性与可行性等内容进行论证,作为项目实施和总体评价的重要依据。

为保证合作项目的有效实施,中国残联成立了中国――瑞典碘缺乏相关的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合作项目领导小组,由中国残联理事长任组长,下设中瑞合作项目办公室,由中国残联康复部负责人担任项目办主任,中国残联康复部和国际部共同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工作。各项目省成立合作项目办公室,负责督导实施本省的合作项目工作。各项目县成立合作项目领导小组,主管县长担任组长,卫生、教育、残联等有关部门为成员。

卫生部门负责项目县人群碘营养的监测和智力残疾儿童筛查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并进行有效的教育安置。残联负责进行项目宣传教育,组织协调项目实施。项目县还成立县中瑞合作项目办公室,设在残联,负责协调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开展碘监测、智力筛查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

中国残联项目办聘请国内碘监测、智力筛查和智力残疾康复三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成立中央级专家技术指导组,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瑞方专家共同制定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提供技术咨询,并承担人员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各省也相应成立本省的技术咨询专家组,促进项目科学规范开展。各项目县依托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幼儿园、学校分别成立县级专业技术小组,负责碘监测、智力筛查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等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指导。

制定行动计划

中国残联根据合作项目协议,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明确了合作项目的任务目标、工作内容、进度要求、检查评估等内容,启动项目实施工作。中国残联项目办与项目县政府签订《协议书》,根据每年项目工作任务下发文件,具体部署指导项目地区的实施工作。各县项目领导小组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根据中国残联项目办制定的《行动计划》和年度任务及本县实际,制定县《行动计划》,明确责任,落实项目经费,确保完成任务。项目县制定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合作项目的开展。

组织培训,编写技术手册

项目培训工作采取二级培训模式,即中央级培训和县级培训。首先由中国残联项目办组织专家对项目县碘监测、智力筛查和康复训练的技术骨干进行系统的中央级培训,然后由项目县项目办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对基层乡镇技术人员进行二级培训。项目实施以来,中国残联项目办共为项目县印发培训讲义3000册,资料2000份,累计开展中央级培训14期,培训技术骨干近300名。项目县在中央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二级培训,培训技术人员近1700名,培训儿童家长1200名。

项目督导检查

为保证项目任务完成的质量,中国残联项目办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现阶段项目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和主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项目办积极组织人员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导,组织中外专家对碘监测、智力筛查、康复训练三个子项目进行检查和现场技术指导,了解项目县工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积极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残联利用“防治碘缺乏病日”、“助残日”等节点,积极与卫生部、发改委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防治碘缺乏病、预防出生缺陷等系列宣传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外,中国残联项目办还定期制作形式多样的宣传材料发放到项目县。项目开展以来,共出版碘缺乏病预防书籍1万册,印制补碘宣传小册子30万册,发放宣传教育录像带4000盘,制作补碘宣传围裙5万个,印制补碘宣传画15万张,印制小学生补碘宣传作业本10万册,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促进了项目工作的开展。

科学分析处理资料,保证项目质量

合作项目三个周期的工作,使用表格近35万张(份),形成1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收集、汇总、处理这些表格与 资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专家、技术人员按照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对全部数据和资料均采用计算机进行分析、统计和汇总,保证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项目内容与成效

补碘与监测

对项目县人群碘营养状况进行基线调查,评估人群碘营养状况,了解碘缺乏病流行水平。调查的内容包括:儿童甲状腺肿、尿碘和家庭碘盐食用情况。

在项目实施的前两个周期,对项目县特需人群实施口服碘油丸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因碘缺乏造成的智力残疾发生,同时对妇女的尿碘进行跟踪观察和监测,对新生儿进行尿碘和TSH的监测,以确保碘油防治计划取得预期效果。

利用电视、电台、报刊、杂志以及制作宣传画册等多种形式对项目地区人群进行宣传教育,举办培训班,对教师、学生、家庭妇女、领导干部等群体重点宣传碘缺乏的危害和食用碘盐的重要性,以提高家庭食用碘盐的普及率。

碘缺乏作为群体的公共卫生问题,在17个县的756.8万人口中,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在重点人群中树立防治意识成为项目县持久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保障。

通过重点人群补碘和普及碘盐的综合防治,项目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有效地预防了与碘相关的智力残疾儿童的出生,显著提高了补碘出生后儿童的智力水平,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地区的人口素质。

儿童智力发育筛查

评估项目县0~6岁儿童智力发育状况以及康复需求,开展农村基层儿童卫生保健人员的智力筛查培训,探索适于农村地区使用的儿童智力发育筛查技术及建立儿童早期智力筛查工作模式。

举办培训班,向农村基层儿童卫生保健人员传授智力筛查知识和筛查诊断工具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指导。

成立筛查组,组织筛查人员对项目县0~6岁儿童进行智力发育筛查,并将被诊断出的智力残疾儿童转介接受康复训练。

对项目县10万多名0~6岁儿童进行了大规模的智力发育筛查,共筛查出1258名智力残疾儿童,了解了项目县智力残疾儿童的现患率及分布特征。儿童智力发育筛查结果表明,项目县智力残疾儿童发生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为康复训练提供了对象。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在项目县建立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和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培训康复训练技术人员和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探索适合中国边远农村地区开展学前智力残疾儿童教育与康复的模式。

通过康复站、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家庭等形式,对筛查出的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安置;依托项目县现有资源,建立以县、乡两级康复训练指导站为龙头,社区和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模式;组织康复人员为筛查出的智力残疾儿童建立康复档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对项目县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对社区居民、康复训练员和家庭成员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综合评估康复训练效果。通过项目实施,树立了社区康复理念,充分利用项目县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家庭资源,逐步形成了社区康复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编写了培训教材及训练手册,形成了适合中国边远和农村地区使用的一套学前智力残疾儿童教育康复评估模式。

结 语

中瑞合作项目历时12年,经过三个周期的努力,是中国开展的持续时间最长,研究最为系统,效果显著的残疾预防与康复合作项目,取得了比较系统的关于碘监测、智力残疾儿童筛查和康复训练的成果与经验。中瑞合作项目在三个周期中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正是中国现阶段和未来开展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所需要的。这一项目在因碘缺乏造成的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的理论观念、技术方案和实践方式上都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这些经验不仅对于我国在康复资源匮乏的碘缺乏地区、边远和农村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智力残疾儿童预防、筛查和康复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为国家制定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相关政策、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上一篇:穷则思变新传 下一篇:江西/北京/广东/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