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保守疗法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29 04:36:53

探讨保守疗法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保守疗法对于功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实验组加服化瘀止血汤。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3.39%,对照组为78.78%,两组雌激素水平均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降低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米非司酮与化瘀止血汤联用的保守疗法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上效果显著。

【关键词】 保守疗法;功能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由于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出血,是常见妇科疾病,简称“功血”。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阴道流血等。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影响了丘脑下-垂体-卵巢轴任何部位的调节功能,均可导致月经失调。一般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两大类。无排卵型多见,占功血的大部分,常发生在绝经期或青春期。有排卵功血常发生在生育年龄,周期性出血,缩短月经周期、延长经期、血量多或经前后淋漓出血,常发生在产后、流产后,与内分泌功能未能恢复正常有关[1]。本文通过保守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分析并评价了其临床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为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6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资料如下:实验组:一共33例患者,年龄均在26-49周岁,平均年龄35±2.8岁,4个月以内病史者有10例,4-6个月者有11例,在6个月以上者12例;经期血量增多患者14例,月经紊乱患者有10例,经期延长患者9例。对照组:共33例患者,年龄均在24-5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4±3.1岁,患病4个月以内者有12例,患病4-6月者有12例,患病6个月以上者9例,经期血量增多患者有12例,月经紊乱患者10例,经期延长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网织细胞计数,肝功和宫腔镜病理检查,所有患者排除子宫内膜癌,均无盆腔炎、阴道炎和宫颈炎等妇科疾病,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等资料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所以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于33例住院患者入院后每晚服米非司酮片12.5mg,若流血量不减,加至每晚25mg,待患者流血量减少至停止后改为4.5mg每天。

1.2.2 实验组 对33例住院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化瘀止血汤,其主要成分为:川芎5克、白芍10克、仙鹤草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血见愁20克。

1.3 治疗效果评价 显效: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血,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异常出现,治疗后出血减少。无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没有改善,出血情况没有减少甚至增加。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7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均变薄,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最常见的妇科病之一,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不断衰退,雌激素分泌水平逐渐降低。宫能性子宫出血是受雌激素控制的,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使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生几率增大。排卵受阻卵巢不能产生孕激素,雌激素的产生量也不同,当孕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子宫内膜便会出血,且出血后血管不易恢复,出血量增加,引起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出血量的多少及出血时间的长短与内膜厚度、坏死面积及是否同步生长有关。所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必须要考虑到子宫内膜修复等问题。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的比较,发现通过服用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方法有效,实验组在服用米非司酮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化瘀止血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效,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服用米非司酮基础上再服用化瘀止血汤治疗有效率更高,使子宫内膜厚度减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2]。

引起青春期和更年期无排卵型功血的原因不同,青春期功血多是因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不成熟或延迟所致。引起排卵型功血的原因有4种:①黄体功能不足,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变化。②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子宫内膜过早脱落。③子宫内膜修复延长。因雌激素分泌不足,致子宫内膜不能如期修复再生,延长经期。④排卵期出血。当雌激素分泌恢复时,修复内膜止血[3]。

本次探究通过临床试验证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应以止血、恢复月经周期和促进排卵为原则,调整周期和促进排卵是防止功能性子宫出血复发的关键。围绝经期患者止血后以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激素治疗前要配合诊断性刮宫。

综上所述,化瘀止血汤加上米非司酮对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能调节患者的激素趋于正常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欧阳晓霞.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96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9-60.

[2] 曲凤丽.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2,20(4):21-25.

[3] 崔艳国,邢福祺.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特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9):526-537.

上一篇:血管内皮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下一篇:血清D―二聚体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