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高效的课堂

时间:2022-10-29 04:01:39

走近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和高效,就要在每节课十分有限的教学时间范围内,教师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完全接受、充分理解、自主掌握和灵活运用主要内容和核心知识,通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之后,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把握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相比其他学科来说,在学生眼中语文是一门比较枯燥和乏味的课程,但是语文又是应用性和基础性兼具的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为学生铺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语言思维习惯,激起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科目的欲望。

然而,初中生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自身阅历与自身情感还不丰富,特别是在语文教师讲授课文时,对课文中描述的景象、人物以及事物缺乏直观的感受,与自己实际的生活相距较远,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语文教师就必须依据具体的教学安排,积极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课堂氛围,把课文中讲述的学习内容生动再现和鲜活还原,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参与到课文的学习和课堂的互动当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激情,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不断感悟,引发共鸣的同时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文章《背影》时,首先需要学生熟读课文,在熟悉课文具体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以及个人爱好的需求,选取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并要尽可能把文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表现出来,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和参与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虽然阅历浅薄,但是他们对待事物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不要害怕说错,而要敢于说,不接受原有的约定俗成的观点。不仅要让学生拥有自由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让学生在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的前提下,向敢于质疑和敢于提出新问题的方向转变。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中,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而不是站在讲台上讲授课文的教师,教师的定位不应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学生的服务者。初中语文课堂具有典型性、特殊性,教师须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高效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高效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主动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精妙的语言表述技巧,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努力。除了语言方面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如运用现场提问、分组讨论、即兴表演等适宜的丰富多彩的方法来充实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生动丰富的课堂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致,才能够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讨论和研究当中。此外,特别要对性格内敛、不爱表达的学生进行引导,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

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会熟练运用多媒体工具来辅助教学,教师可借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展现课文的内容,依据课文内容而在感官上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课文情境当中,增进对课文的熟悉与了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师生高效的合作互动

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还在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互动。纵观应试教育指挥下的教学过程,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体,负责把课本知识机械地传输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被灌输,整个课堂似乎是一潭死水,严重影响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讲课讲得舌燥口干、疲惫不堪,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却昏昏沉沉、头脑发胀,低效的教学根本完成不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与‘学’的分离,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来加强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在教与学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将彼此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相互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积极的、高效的课堂互动,既可以丰满充实教学内容,还可以在合作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赢。

总而言之,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初中语文教学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所以最根本的方法在于: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特别是摒弃无效或者是低效的教学行为,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来顺利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增强实效意识 提升校本教研质量 下一篇:生活作文的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