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时间:2022-10-29 03:34:15

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文章编号:1962-5913(2008)15-0058-02

摘要:基于课群的课程体系结构稳定,内容动态,可以兼顾理论与应用,可拓展课程的深度与广度。本文介绍了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群体系,以及我校计算机专业对于软件课群的具体实施计划。

关键词:课群;课程体系;软件课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课程体系的目标

课群的最终目标是“面向应用,结合专业,注重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围绕着这个总体目标,在建设课程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因素,综合教材、教案、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实践环节等各个方面内容,建立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基于课群的课程体系具有结构稳定、内容动态的特点。下面是我们建立课群体系的一些思想要点。

(1) 重在应用,兼顾基础理论

重在应用,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区别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基本特点。简言之,后者关心的是整个“计算学科”,而前者更看重“计算机的应用”,同时兼顾必要的理论。我们认为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认为应用即是操作,不必学什么理论;二是以为既然是基础课,就应该加强基础理论,惟恐理论讲少了会降低课程质量。前者混淆了“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界限,后者混淆了“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的界限,其结果都不利于真正提高IT应用的水平。

(2) 拓展广度与深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课群既是一个整体,参与的所有老师可以共享同一个资源平台;同时又可以分为四个独立的分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集中精力专攻某个方向,从而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3) 注重创新与实践,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构建基于网络的创新实验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成材目标,自主地、有选择地、比较深入地学习到某种计算机软件专项技术。

(4) 探索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虽然学生学习了不同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但通过学生的组合,能组建完成较大型项目的团队,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各尽其长,发挥技术优势,培养了团队精神。

2基于课群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课群是指多门同一个类型的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自己所学专业的选择某个课群中的一门课程。根据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我们设计了如下基于课群的课程体系(见表1)。整个课程体系中,共有五个课群:基础课群、程序课群、软件课群、硬件课群和应用课群,供不同专业学科和学生选择。其中每个课群覆盖某一个计算机知识领域,课群中的各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不同。

基础课群覆盖的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本知识领域,就是1+X模式中的1。作为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先导,基础课群紧随在中学IT课程之后,又位于X门后续课程之前,应该成为“承前启后”的桥梁。程序课群覆盖程序设计知识领域,除了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外,不同课程教授不同程序设计语言,已满足不同专业学科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软件课群覆盖数据库应用知识领域、多媒体应用知识领域以及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知识领域。本课群的各门课程在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公共基础知识之后,以理论+实践的方式教授软件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内容。硬件课群覆盖计算机硬件知识领域和网络技术知识领域,本课群以硬件及网络为主要内容,以讲座的形式介绍目前主流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备以及应用情况。应用课群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和专业结合,二是选择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热点技术作为内容,包括电子商务导论、动态网页设计、三维动画设计、局域网设计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等。同一课群所开设课程随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3基于课群的课程体系的实施

确定了基于课群的体系结构后,就要通过实施来贯彻“面向应用,结合专业,注重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思想。具体实施计划如表2所示。

确定了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后,根据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以及各个专业学科的需要来动态设置每个课群的课程配置和实施。这里以软件课群为例说明课群配置的思想。

软件课群是在原有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计算机软件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各种新的软件技术的不断涌现,想做到“博”和“通”难度越来越大。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在众多的计算机软件课程中,筛选出必要的教学内容,构成一个软件课群。新的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内容作为课群的公共基础,选取重点精讲,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突出体现其精髓,博中求精;在软件技术公共基础上开设四门相对独立的模块课程“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技术与应用”和“软件开发技术与应用”,课群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这四个独立的模块中,要求学生必修其中的一个模块,学生也可以选择其他模块作为选修课。每个模块预计用18-20学时,另外根据情况配套安排教学实验环节的内容,用时大约20学时。

在课群中,把原来用在多种软件技术基础教学的学时用到一种软件技术中,集中时间和精力学习一种软件技术,从学习技术基础转到学习技术和应用上,教学中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在“通”的基础上做到会用。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看到这种软件技术的前景和应用的结果,变被动为主动,开始学习时就为自己设定目标并最终加以实现,通过学习可以在某种软件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动手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上一篇:关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本科教学评... 下一篇: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