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

时间:2022-10-29 03:22:55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如何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理解、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的目的,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个长期不懈的研究课题。做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来――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激发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尚小,上课注意听讲时间较短,持久性相对较差,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往往能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在教学中一个使用得恰到好处的课件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有个知识难点,是已知游泳池的长、宽、高,求游泳池的表面积。我们应及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在屏幕上放映了游泳馆里人们游泳的场面,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喜欢游泳吗?”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喜欢,喜欢。”紧接着我说:“上个周末老师去游泳馆游泳了,遇到了一个问题,谁能帮助解决下?”这时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着急地说:“老师快说呀。”我说:“遇到了两个小学生,他们在谈论一个问题。”一边演示带声像的动画课件:两个小学生的对话,意思就是估算游泳池的表面积,小学生目测出了游泳池长、宽、高的数据。我说:“仔细观察游泳池,谁能帮助估算一下这个游泳池的表面积呢?”边演示边将画面停留在整个游泳池上。有的同学小声说:“游泳池是由五个面组成的。”我追问了一句:“同学们,游泳池有几个表面呢?说说理由。”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五个。”有的同学还开玩笑地说:“如果要是六个表面的话那怎么游泳呀。”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不失时机地说:“仔细观察游泳池,怎么列式呢?”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列出了不同的算式,课件依次演示每个面的面积求法,最后得出了游泳池的总面积。最后屏幕演示那两名小朋友中一名小朋友的正确解答。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同学能用更多的方式求游泳池的表面积,你们更棒!”学生们的积极性倍增。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有身临其镜的感觉,使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上,它远远胜过传统的手段。它的呈现方式灵活多变,如可以以图形、文字、动画、视频等形式出现,这些丰富多彩的演示功能对学生是极大的吸引力,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圆锥的认识》中,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同学们对圆锥有了直观深刻的了解,使学生们很快就了解了圆锥的基本形态和具有的特征。尤其是圆锥高的演示,由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课件中用一条线表示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不用老师过多语言的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年龄,他们非常愿意去探索、去发现各种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有趣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充分激励学生去猜想、想象和联想,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长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点。此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合作去创造。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变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得到结论。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生活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可以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理解

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生由于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对公式推导、几何形体组合、解决问题等知识理解掌握不好,教师也感觉讲解困难。如果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构建了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突破障碍、理解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转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它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使我们教学更加快乐,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1] 姚 飞,浅谈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数学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2).

[2] 章剑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08).

上一篇: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 下一篇:初中语文写作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