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延历史的布缎上作画

时间:2022-10-29 02:25:33

在绵延历史的布缎上作画

宋代有言“传绘画之神韵,减针线之痕迹 ”,说的就是蜀绣工艺的精妙与传奇。蜀绣是我国列入第一批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蜀绣的技艺特点为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蜀绣绣法灵活,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据统计,蜀绣的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它的品种也丰富多彩,有偏重于实用价值的日用品,更有偏重于艺术效果的欣赏品。在古代的蜀绣品种中,主要是官服、礼品、日用花衣、边花、嫁奁、彩帐和条屏等。现代蜀绣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比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大小熊猫》座屏都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蜀绣的历史发展经历分外波折。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蜀绣就有相当高的技艺。其起源于夏桀时期(公元前1818―前1766年),古蜀国的蚕丛氏因教先民养殖桑蚕而首位称王。推算,应有 3000来年的发展历史了。关于蜀绣最早记载的文字,出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扬雄《绣补》一诗,诗中高度赞誉了蜀绣技艺。可见那时的蜀绣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了。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就已经驰名天下。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蜀国经常用它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他物资,从而成为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掠夺的对象除了金银、蜀锦、蜀绣,还大量劫掠蜀锦蜀绣工匠,视之为奇珍异物。时至宋代,蜀绣之名已遍及神州,文献称蜀绣技法“穷工极巧”。清初艺人们吸取了顾绣的长处以及长针刺绣而后扎针的民间绣法,使蜀绣进入一个繁荣的发展时期。民国后,蜀绣虽然不再绣制朝衣和贡品,但绣制日用品的范围却越来越广,几乎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1949年后,在四川设立了成都蜀绣厂,使蜀绣工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技术上不断创新,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中,蜀绣同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被作为“封、资、修”的东西加以批判,从事刺绣的艺人甚至被诬为“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服务”,致使刺绣行业转产,刺绣工人改行另谋生路。1971年以后,成都蜀绣厂开始恢复生产,那些改行从事其他行业的刺绣工人也纷纷返厂。20世纪 70年代末,川西农村绣工人数达四五千之多,相当于刺绣工厂在职职工的 15倍。她们除刺绣被面、枕套、头巾、手巾、衬衣、桌布等几十个品种外,还积极生产外贸出口的生纺绣片、绣屏等。绣品仍保持浓厚的地方特色。1982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品第二届百花奖评选,以及 1985年的巴黎博览会,蜀绣都赢得了极高的荣誉。

蜀绣是一种工期长,技术复杂的手工艺品,价格比较昂贵,尤其是精品蜀绣,但是假冒蜀绣现象也很严重。目前,蜀绣还缺乏一个强大的产业链支持其市场发展。没有品牌规模效应,难以适应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蜀绣的知名度逐渐下降,甚至整个行业陷入了恶性循环。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外来游客如果想买到正宗、优质的蜀绣,如果没有内行的介绍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是这样,仍有一群人想要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这份美好。任何技艺都需要代代相传,也会不断涌现出学徒愿意将这份手艺继续下去。蜀绣就像是四川的宝藏,有许多人渴望从事蜀绣创作,然而蜀绣那种高贵和稀有,又让不少人望而声叹。但其实传统文化非常需要这份普通人的热爱,因为所有的大师都是从学徒、从普通爱好者做起的。也许某天,在这广泛培养蜀绣的人才中,能涌现技艺高超的蜀绣大师,但这仍旧是一件漫长的事。其实蜀绣一直都是以一门艺术存在的,它有它更为珍贵的艺术价值,然而现如今的蜀绣艺术多用来制造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屈才。如果更多的人能真正的接触蜀绣,认识蜀绣,他们会觉得“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

一件巨幅蜀绣的绣成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由几位技艺最精湛的绣师合作完成,然而成为这样的绣师,也需要从十几岁就开始从师学艺。专业绣娘、蜀绣传承人白桦和蜀绣产业领军人胡译丹就经常作为培训导师讲解授课,她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挖掘人才,传承蜀绣。胡译丹成立“尚品绣坊”后带领数十位专业绣师进行蜀绣技法与工艺的提升研究,研发出“浸色”、“合线”等技法运用于新古典蜀绣作品中。白桦作为首席绣师,也是胡译丹在蜀绣方面的导师,她们一起创作蜀绣作品,为蜀绣传承和发扬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蜀绣的历史和传承状况,BQ记者随着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一起来到了四川成都,亲眼见证了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为其“赋权女性”基金的首个培训项目。并且非常荣幸地可以采访到在四川当地非常著名的蜀绣绣娘胡译丹和白桦。通过和她们的交谈,我们更加了解到蜀绣的传播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我们只有将蜀绣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它的生命才能和这个时代共同呼吸和延续。

Q=《北京青年》周刊B=白桦H=胡译丹

Q:蜀绣作为中国的古典文化,它的现状如何?

B:熟练掌握的老工人不多了,都是从十几岁开始学习的,所以要想让蜀绣发展,还是要继续保持培养。现在还是从发展前景来看,蜀绣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行业。经济在发展,国内的人们都比较接受这种工艺。

Q:您被评为蜀绣的传承人,那么您觉得蜀绣这个行业能为农村妇女带来什么?

B:这个行业和其他的行业不太相同,毕竟是有文化内涵的,因为传承了五千多年。对于农村的再就业妇女来说,收入会增加。对修身养性方面也会提高。它会让人变得平和平静。这几年培训比较多,各地的妇联都在组织农村居家就业。蜀绣对当地妇女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挣到钱,可以同时抚养孩子和照顾老人,对家庭相对稳定。

Q: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学习和绣制蜀绣作品的行业中,您怎么看?

B:初级的人加入地越多,就会对蜀绣的传承越有好处,她会做一些小的工艺品,杯垫或者枕套,能改善家庭的收入。特别出众的就会来绣房深造,对我们高精端的东西又起到传承的作用,会逐步进行。现在我们绣房高精端的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师傅,年轻的人很少,所以还是需要这些人再继续传承下去。

Q:那么来说说对这些妇女和蜀绣的愿景吧!

B:因为在其他地方也有培训,几年下来,很多农村妇女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现在有实际用品制作,看到她们没有放弃蜀绣。我当然希望看到农村妇女能安定,同时修养有一定提升,最主要是她们有订单接,她们在这一行才能持续下去。希望有一部分做工特别突出的绣娘要再来进修,对蜀绣起到提升和推动。

Q:蜀绣是一门传统工艺,您除了将它与画作结合,有没有想过与潮流和时尚、奢侈品进行跨界合作?

H:一直有想法。蜀绣是一门传统的工艺,要更多地跟现代当代潮流相结合,让更多的人接受也不失传。希望跟大的品牌有一些对接。在四川工艺不缺乏,但是对时尚的把控度很缺乏。与一些国际化的平台合作有可能把技法和现代的工艺相结合,让蜀绣走得更远。在古代蜀绣有一层神秘的面纱,皇宫贵族才能使用。到了民国才在民间流传。所以它本身带有一些贵气,贡缎、蚕丝就区别于很多其他的绣。绣制出来的作品就自带贵气。为了体现“贵”字,我们可以采用新的设计,让它画龙点睛。

Q:您觉得未来高端蜀绣会在哪些层面发展?

H:就像画一样,大师不会太多,设计上是需要社会上更多专业性的人才。包括我们现在也在研发的画绣合一、点绣法,达到一种唯美艺术的效果。我们也有一些设计师,需要很多人一起来努力。绣和瓷器、和茶,也说不定哪天和酒都可以融合。比如帝亚吉欧是一个洋酒公司,我们四川的水井坊现在也属于帝亚吉欧旗下,我们一直在想蜀绣能不能跟酒进行一种文化的对接。绣的范围本身就是非常广,在生活当中能融合的非常好。

帝亚吉欧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及传播总监傅凌霄在学习蜀绣针法

2013年9月17日,在成都,由全球领先的高档洋酒集团帝亚吉欧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为其“赋权女性”基金的首个培训项目蜀绣技能培训举办了开班仪式。帝亚吉欧将在未来五年内每年捐赠100万人民币于该基金,共计500万人民币,直接及间接惠及大约10万中国女性。帝亚吉欧将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携手设计并实施各类教育、培训及职业发展项目。在该基金启动的第一年,帝亚吉欧将为江苏及四川地区的1,000名女性提供职业培训。此外,帝亚吉欧还将通过发放培训材料及提供网上培训,帮助更多的女性提升从业技能。预计每年将有2万女性从基金项目中获得帮助,从而获取更广泛的职业发展空间。此次在四川的项目,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主任李晓燕,帝亚吉欧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及传播总监傅凌霄,四川省妇联副主席李静,以及青白江区领导、受训妇女共计150余人出席了启动仪式。有很多妇女已经能利用所学的基础蜀绣绣法现场绣制一些简单的工艺品。此项目对于社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中国妇基会和帝亚吉欧秉承着相同的宗旨走到一起,共同承担对女性的关爱,对社会和家庭问题的责任,也推动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

上一篇:能让中国至少繁荣30年 下一篇:不守规矩的顾客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