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10-29 02:20:50

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住院的1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每组60例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于治疗前、治疗后5周及7周末监测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和体质量。结果:三组患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相比于治疗前显著升高(P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首发精神分裂症; 糖脂代谢

doi:10.14033/ki.cfmr.2016.32.0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138-03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精神系统疾病,好发群体为青壮年。患者临床症状多为显著认知异常,经常出现情感、思维和行为活动等不协调。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在临床上逐渐广泛使用,而且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疗效也较为明显。精神分裂症具有反复发作性,完全治愈难度较大,患者通常长期使用药物维持治疗,随之会相应出现不可避免的一系列药物不适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其中比较明显的药物副作用是人体血糖水平不稳定、体质量有所增加、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异常等[2]。本文主要将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住院的1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这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住院的1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每组60例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其中奥氮平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27.3±9.4)岁,平均病程(6.3±4.4)个月;利培酮组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25.6±6.4)岁,平均病程(6.7±5.4)个月;喹硫平组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25.5±5.4)岁,平均病程(6.7±5.4)个月。三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所研究患者前1个月未使用任何种类治疗精神病药物,以及其他对糖代谢、脂质代谢有影响的药品;(3)患者糖脂类检验、肝肾功能、血液检验均无异常,PANSS评估超过60分[3];(4)全部患者年龄19~62岁,病程1个月~5年;(5)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象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脏疾病和重大疾病家族史;(2)既往服用过抗心律失常药物;(3)内分泌系统失衡或者合并其他种类精神疾病;(4)现嗜酒或者有药物成瘾史;(5)哺乳期及妊娠妇女。

1.2 方法

每组患者均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品,药物开始剂量为最小剂量,在2周内充分考虑患者自身情况基础上开始调整剂量,将剂量控制为常规治疗量,为期60 d。治疗常规剂量:喹硫平(启维)500~700 mg/d,利培酮(维思通)2~6 mg/d,奥氮平(欧兰宁)15~20 mg/d。全部患者均在家属和医护人员指导下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坚持定时定量服药。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和体质量进行定r监测,监测时间分别是治疗前、治疗后5周以及7周末,采用日本全自动生化检验系统,测定患者清晨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且监测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周以及7周末体质量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 17.0统计软件展开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血脂水平对比

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三组患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相比于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奥氮平组治疗7周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相比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升高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两组患者血糖值相比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相比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升高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当今抗精神病药物由于效果明显、不适反应较少和具有良好安全性,所以逐渐在临床普遍应用。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研究的不断深入,调查发现非典型精神病药品会对患者糖代谢产生一定程度影响,会提高糖尿病发生率,使体质量增长,增加发生肥胖的危险系数[4]。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为1%,患者在长期使用抗精神药物情况下死亡率会逐渐升高。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由于发生心血管疾病而死亡,而且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会造成糖类、脂类代谢紊乱[5]。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品造成糖代谢异常的原理仍在研究当中,但是相关文献提示应该和抑制葡萄糖转运过程联系密切,另外研究表示药物可能直接和胰岛素受体发生反应,起到改变受体结合特性的作用,直接造成胰岛素分泌异常,从而出现糖尿病。临床治疗实践中,奥氮平确实具有明显治疗效果,但是大多数女性患者普遍由于体质量增长过快而降低了药物治疗依从性。当今针对精神病类药物和体质量关系的研究中,有关专家一致认为人体食欲增加、运动量降低和内分泌系统失衡是体质量增长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中和多种类型神经递质相关性比较明显,不仅如此,抗精神病药物因为具有不同程度镇静效果,所以会相应减少患者活动次数,让患者经常嗜睡,引起人体耗能量降低,从而使患者体质量有所增长[6]。

上一篇: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