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 第8期

时间:2022-10-29 02:00:19

“我身上痛!”

“拔个罐子吧!”

这段对话可能发生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中。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医学所知甚少,但对“拔罐子”这种古老的治疗方法绝不会过于陌生。由于这种疗法简便易行,并且效果明显,所以在中国民间历代沿袭,甚至一些外国人也对这种疗法颇感兴趣。

拔罐疗法在我国已经有2 000多年的历史,也有很多种名称。早在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医家就开始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所以那时的拔罐疗法被称为“角法”;而到了宋金元时代,竹罐则完全代替了兽角,所以拔罐疗法的名称也由“角法”变为“吸筒法”,拔罐的用途也逐渐从传统的治疗疮疡脓肿,拓展到用于治疗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如今,拔罐工具很少再用传统的兽角,竹筒似乎也不多见了,更常用则是陶瓷、玻璃制品等。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罐子才是最好的?

竹筒罐:罐口直径一般分为分3、4、5厘米3种,高约8~10厘米。如果存放日久,罐子可能过于干燥,拔罐时容易透进空气。所以在临用前,可以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的质地紧密一些,保证不漏空气以后再用。

陶瓷罐:用陶土制成,口圆肚大,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这种陶瓷罐,里表光滑,吸拔力大,比较经济实用,在北方地区更受欢迎。

玻璃罐:用耐热硬质玻璃制成,分1、2、3三种型号。透明度高,便于观察。罐口越光滑,其吸拔力好。

真空拔罐器:一般由真空罐、有封闭活塞的真空枪及连通器胶管组成。方便卫生,不会烧灼肌肤,但价格稍贵,且没有经验的人不容易掌握真空负压的力度。

角制罐:用牛角或羊角等加工制成的,罐口直径有4、5、6厘米3种。其优点是经久耐用,缺点是产量较少,故很少应用。

紫铜罐:用紫铜制成,是藏医、蒙医传统的拔火罐。

其实,很多中医专家更喜欢用价格低廉,似乎也不甚美观的竹筒罐。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拔罐经验不那么丰富,所以,直观、透明的玻璃罐和真空罐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无论选择哪一种罐子,都一定要选择瓶口厚而光滑的,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而且,罐子的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一次留罐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而言,大罐吸力强,一次可拔5-10分钟;小罐吸力弱,一次可拔10-15分钟。另外要注意:

①夏天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患皮肤病。这时拔火罐主要为了去湿气。拔罐前可先洗澡。把身体擦干,然后再拔罐。

②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

③拔火罐后不宜洗澡。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绝对不能在拔罐之后立刻洗澡,要洗澡至少要等两个小时以后。

上一篇:游世博 防中暑 下一篇:用药导航.药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