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与重孙子一起练拳击

时间:2022-10-29 01:25:27

七旬老太与重孙子一起练拳击

家住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的魏平英,今年71岁。平时就喜爱运动的她凡能接触到的体育器材都要试试。由于陪6岁的重孙子去区少年官上拳击课,老人竟爱上了拳击,并且买下了全套的拳击用具和一个巨大的沙袋,在家练习。

一次,在体育用品店里,她看到了厚实的沙袋,随意地试了两下,没想到沙袋很有力度地弹了回来,魏平英兴起,便用了更大的力气将沙袋击回去。最终,她对沙袋和拳击手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自己的退休工资付了款,让店员把这一套体育用品送回了自己家并安装固定在一楼的院子中。

魏平英年轻时曾就职于南京手表厂。由于爱好体育,后被任命为单位的体育干事。退休后,她患过腰间盘突出的病,但是她每天坚持在小区广场上做空翻,渐渐地她已经能做15个连续空翻了,后来她就一直坚持。不久后,腰间盘突出的毛病竟不治而愈。

带重孙子去体育用品店的时候,她又买了好几款颜色不同的成击手套。回到家,她每天练习一会儿,起初感到胳膊酸疼,三天以后,她感到一反常日,精神特别好,腰肩酸的毛病也减轻了很多。

但是关于拳击的一些专业知识,魏平英并不懂,她就每天在重孙子上课的时候细心地听。有时候,坐在一边陪课的魏平英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还会借休息的间隙去教练那儿问问。看到一个带重孙子的老太太也喜爱拳击,教练就把自己的一些心得毫无保留地告诉她,还特别指出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回到家,魏平英就在院子里按照教练的指导方法练习起来,果然效果很好,水平提高不少。老人的目标是:通过练习拳击,让自己成为意志顽强、身体健康的耐力型拳击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魏平英感觉到自己已经扔掉了以前老态龙钟的心态,她每天都感觉拥有年轻时的激情和快乐,经常在和邻居、家人聊天的时候爽朗大笑。

魏平英的两个儿子担心她练拳击会伤了骨头。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便每天都喝下两大碗孙媳妇炖的骨头汤,用以补充钙质。儿孙们看到老人如此酷爱拳击,也就不再阻止她了。

很快,魏平英已练了近两年的拳击。每遇到电视节目中有拳击比赛,她总是掌控电视遥控器,认真欣赏学习,并对年轻拳击手们的动作啧啧称赞。由于爱上了拳击,她还接触到了与此相关的有氧搏击操,并经常练习。

前不久,魏平英老人在大家的祝贺下,吹灭了71岁的生日蜡烛。因为她健康的身体和开朗的性格,锁金村社区还在社区活动中,把她请到台上,让她’发言。站在话筒前,魏平英乐呵呵地说――

长寿,没啥秘诀,就是要多锻炼;遇到开心事就大笑……

温馨提示:运动是养生的重要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也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像魏平英这样练习拳击的老人应该算是一个特例,对广大老年人而言,还是应该选择比较舒缓的运动项目。

年届90“不走寻常路”

姜 燕

提起90岁的匡璧如,许多人都一脸羡慕加佩服:“这个老太太,真是不同寻常,活得有味道。”匡老太太最骄傲的事情,是把家变成了跳舞厅、健身房、音乐厅和会客厅。

到公园锻炼身体,七八十岁的老人上小山坡,都老老实实走台阶,一步一步慢慢来;但年岁比他们大许多的匡璧如例外,她每次必定从台阶边的土路爬上去,63岁的儿子廖建平看着提心吊胆……

匡璧如在公园里练气功,收了许多徒弟。她从1972年开始练,颇多心得,连儿子的美国朋友到上海来,都专程向她请教。家里的书架上摆着一堆气功书,还有匡璧如自己写的气功心得,厚厚一沓。

近两年,老人又喜欢上了跳舞。放一段音乐,她站在客厅中央翩翩起舞,双臂摆来摆去,眼睛还不时眯起来,一副陶醉其中的模样。不过,儿子说她的舞姿,怎么看怎么像在练气功。此外,她还有唱歌天赋,看了电影,马上会唱里面的插曲。儿子对妈妈唱歌的评价是:“不一定唱得好,但是唱得响,有感情、有中气,大家听了都喜欢。”

匡璧如好动不好静。打开老相册,她年轻时候的飒爽英姿便一一入目。“这张是1940年我在重庆,跳伞。”指点着一张放大了的黑白照片,老太太骄傲地说:“我恐怕是中国第一个女跳伞员了。”

匡璧如是湖南醴陵人,抗战时来到重庆,参加了妇女工作队。在那里和丈夫相识、结婚,1947年跟随丈夫从重庆到上海,在当时的市南区邮电中心局工作,直到退休。

如今,她又迷上了英语。每周五下午,她都要拎着一只手提袋,装上英语书;到社区的英语班上课去。在她看来,学英语一来是“预防得老年痴呆”,二来是为参观世博会做准备……

匡璧如共有3儿1女,平时她和大儿子廖建平住一起。

老太太一天到晚没个闲,一会儿晒被子,一会儿给地板打蜡,什么事都不用廖建平做。有这么能干的妈妈,儿子也大得清闲,幸福地享受母爱,他的任务是逗妈妈开心。“匡璧如,老匡,外婆,奶奶……”这些都是廖建平对妈妈的称呼,如果匡璧如没反应,廖建平就一个接一个地叫下去。

对付妈妈,廖建平的“杀手锏”是装病,“她一发火我就装病,我一病她的火气马上就没了。”

假妈妈成了真妈妈

龙 飞

安徽男青年应治慧从小失去母亲。6年前,他在杭州打工时和一位同乡女青年相识并相恋。但不久女友离开了他,更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尿毒症……正当应治慧万念俱灰时,61岁的高宝珍毅然走进了他的生活。

在淮南做家具生意的高宝珍独自一人生活,当听说应治慧从小缺乏母爱,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消息后,决定把公司业务交给孩子打理,自己去做应治慧的义务保姆。她带应治慧去医院做透析,还去市场上买菜,亲自下厨房做饭。这一切,高宝珍做得亲切而自然,俨然是应家的成员之一。

2008年春节,高宝珍为应家忙完年夜饭,自然而然地就留在了应家吃了这顿特殊的年夜饭。“孩子,如果我让你喊我一声妈,你愿意吗?”吃饭的时候,高宝珍突然问道。

在陪伴孩子的日子里,高宝珍得知,目前治疗尿毒症最后的办法是换肾,而目前的法律规定只有亲属之间才可以进行活体移植。这样,如果高宝珍要对应治慧捐肾,首要的条件是,她必须从法律意义上成为应治慧的家庭成员,成为他的母亲才行。

在和应家父子接触的这大半年中,高宝珍被应治慧的父亲应家龙的善良和诚实打动,心早已有所属。如果能和应家龙结合在一起,对应治慧的治疗又可给予最大帮助。高宝珍基于这样的想法,就试探地问应治慧的态度。

“妈,你辛苦了!”应治慧端起酒杯。“好,孩子,有我和你父亲在,你的病一定能够治好,放心吧。”说完,高宝珍端起酒杯,爽快地喝下了杯中酒。

2008年3月13日,高宝珍和应家龙来到淮南市民政局领了结婚证,高宝珍正式成了应家的一员。他们决定,等应治慧做完肾移植手术,再择日举办结婚仪式。

高宝珍的女儿在网上查到湖南一家医院,可以在血型不配的情况下做肾移植。4月25日,高家三口直奔湖南那家医院。专家对他们进行了检查。应家龙是AB型血,应治慧是B型,高宝珍是O型,经过检查和配型,医生认为高宝珍更适宜为应治慧换肾。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手术了。次日下午,应治慧接到家乡医院的电话:合肥有一名30岁的非正常死者,其家属决定将他的一对肾捐出来,而该人的血型恰好是B型,和应治慧的血型相配……

高宝珍立即办理了出院手续,一家三口乘火车当晚返回淮南。到了淮南,应治慧马上住进医院。应治慧得救了!高宝珍乐得合不上嘴,应治慧逢人就要夸自己的好妈妈。

上一篇:75岁“休而不退”法律帮他讨回养老金 下一篇:乐子满地跑 看你找不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