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音乐启迪学生心灵

时间:2022-10-29 12:40:13

【前言】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音乐启迪学生心灵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利用无意识记在记忆中的作用,课前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乐曲或歌曲。乐曲如:轻松活泼、富有朝气的《单簧管波尔卡》;清新的《茉莉花》;优雅抒情的《水边的阿迪丽娜》等。歌曲可播放艺术歌曲或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如,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鲍蓉演唱的《中华的家园...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音乐启迪学生心灵

摘 要: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学校艺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师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上好音乐欣赏课,成为摆在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鉴赏;网络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用心聆听

遵循“音乐是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使课堂“充满音乐”,努力营造轻松、温馨的音乐课堂氛围。

1.巧用课前五分钟

利用无意识记在记忆中的作用,课前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乐曲或歌曲。乐曲如:轻松活泼、富有朝气的《单簧管波尔卡》;清新的《茉莉花》;优雅抒情的《水边的阿迪丽娜》等。歌曲可播放艺术歌曲或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如,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鲍蓉演唱的《中华的家园》;刘欢演唱的《我和你》等。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优美的音乐、熟悉的歌曲,音乐课的轻松氛围,一下子将学生从文化课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转移过来,身心沐浴在流动的优美旋律之中。此刻,不良情绪能得到及时调适和排解,心灵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得到荡涤和陶冶,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既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规律,又让学生不知不觉爱上音乐课。

2.课上提问有方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怎样让学生静得下来,又听得进去?我认为:提问法聆听和对比法聆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行方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当中去,在聆听中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1)提问法聆听。提问法聆听就是在聆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时,听前教师出示几个准备好的问题,如,歌曲的情绪怎样?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很简单,但通过提问,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全曲,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活跃,并初步获得了对合唱曲的感性认知和了解,为进一步聆听、感受和互动奠定了基础。

(2)对比法聆听。对比法聆听是听的深入,对学生来说,唯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意境、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比。如,欣赏《牧歌》,在提问法聆听的基础上,媒体出示草原美景,引领学生对作品的开始部分、中间部分、结尾部分从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意境等进行对比聆听。学生在谈感想时说“一开始,歌声缥缥缈缈,似微风吹拂,从草原那一边传来,徐缓的速度给人一种宽广悠远的感觉;中间犹如歌者渐渐走近,看到牧民们安详、幸福的神情和滚动着的羊群,歌曲尾声听来细腻悠扬,意境更加深远,牧民们渐渐远去,他们的身影在落日余晖里,定格成一幅美丽的剪影。”通过对比聆听,不仅使学生对《牧歌》这首作品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习惯

认真地欣赏一首作品,必须保证视听环境的安静。我常对学生说:“安静聆听、用心感悟、享受音乐!”

二、积极运用学校网络资源,在欣赏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给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课堂音乐欣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听赏需求。他们可以直接点击音乐网站,从网上下载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作品,并通过随身携带的各种播放机自由自在地欣赏。并且获得比音乐课上更好的视听效果。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现代科技优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音乐鉴赏课堂情境。在欣赏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具体做法是:

1.课前的准备

在欣赏《1812》序曲时,考虑到整首乐曲篇幅较长,我让学生课前在网络上查阅俄国1812年的历史背景和柴可夫斯基的相关资料,了解“序曲”这一音乐形式。课上学生自告奋勇讲俄法战争、讲拿破仑,师生共同回顾当时的历史背景……拟好情境后再作欣赏,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这部作品了。结合媒体的史实画面,音画流动中学生仿佛又亲历了一次战争。学生在赏乐随笔中写道:“音乐将我们带进了时空的隧道,历史扑面而来,我仿佛就是一名全副武装、奋力拼杀的俄国士兵,我见证了流血牺牲和最后的胜利!”――课前的预习,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发了学生更深层面的思考。

2.课外的拓展

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加以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结合对音乐作品的听赏实践,对与之相关的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各种现象加以探究与思考。如,在“音乐的欣赏”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下探究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课题,如,“音乐的产生和特性”“信息时代音乐作品的传播”“流行金曲排行榜”等;在“音乐与民族”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地理、风俗、服饰、音乐特色等很感兴趣,在我的倡议下,他们自行分组、自行选题,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最后将研究成果在课上进行交流,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学校成果橱窗展示。课堂知识的外延和拓展,给音乐学习注入了新鲜活力,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能力的平台,同时也使得音乐欣赏与文学、历史、美术等学科相互渗透。学生在充满探究喜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3.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欣赏四部混声合唱《祖国颂》时,我精心设计了课件画面:喷薄而出的红日、蓝天下飞翔的鸽群、蜿蜒起伏的长城、天安门前庄严的升旗仪式、国庆阅兵场面、火箭发射升空场面……学生在聆听合唱的同时,欣赏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音如诗、乐如画,徜徉其中,感受到祖国的腾飞与富强,时代强有力的召唤扑面而来,使学生身心受到震撼,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在欣赏“音乐与影视”这一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选编,教材中有四首作品,我选用了其中的《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和《红楼梦》主题歌,另外,自选加入了《卧虎藏龙》中竹林较量一段的场景音乐,《康熙大帝》的插曲。当时没有随书课件,资料是一点点找的。课前、课后曲的选择,素材结构的设计,活动的设计……课件的每一次制作和修改,都会对《新课程标准》有更深的理解。既有捕捉灵感的激动,也有收获提高的喜悦!课后,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一定要看《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音乐太感人了!”――我很欣慰:音乐引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热情。学生在音乐随笔中写道:“音乐可爱又神奇!这个捉不到、看不见的精灵,时而使你浮想联翩,时而又让你感激莫名!”有的学生则亲切地将每周一次的音乐鉴赏课称作“心灵花园”。

实践证明,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增加课堂容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实效。教学中出现了“多、快、好、省”的教学效果,这种“音画结合课”很受学生欢迎。我认为,课件制作不见得越庞大就越好,关键要便捷、实用。如,欣赏哪些作品?作品的风格?主次处理,出现先后,画面、插图、文字等的选择与设置,都要同音乐的风格、情绪特点等相一致,做到:图片赏心悦目、音乐悦耳动听。说到底还是要音乐化,为所要聆听的音乐服务,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服务。

三、投学生所好,请通俗音乐进课堂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都很喜欢流行歌曲,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列举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字,唱上几首流行歌曲。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把时下的流行金曲请进课堂或推荐给学生。如,《愚公移山》《天之大》《在路上》等。在“投其所好”的同时,学生又受到了陶冶、教育。相反,把高雅音乐捧上天,禁止流行音乐,学生会很反感。作为教师,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欣赏流行音乐。

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一样能起到美的启迪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会更明显,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比如,《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这首影视歌曲,表达了小沉香对妈妈的深切思念之情,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以自己的行动,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报答妈妈,对待亲情;毛阿敏的《思念》唱出了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之间的友谊问题,把握男女同学交往尺度――“自然”“适度”;当然对于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教师就要明确态度,杜绝带进课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始终渗透于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审美观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四、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适时进行角色转换

西方现代教育家罗素认为:“热爱学生能使学生的道德和智慧得到良好的发展。”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个体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从思想上摈除一些陈旧的观念,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以一个“灌输者”“训练者”的姿态自居,而是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做学生的“指导员”和“合作者”。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也从原来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在一次“校园艺术节”活动中,高二年级的一位同学带领她的创作小组,编排演出了童话课本剧《两个朋友》,同学们穿着他们自己制作的“环保服装”,那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的表演,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也使我获益匪浅。

教改的全新教育教学理念给我以启迪,实践中带给我收获和喜悦。我将更加深入地领会新教改精神,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自己,不断总结积累好的经验和做法,根据音乐学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遵循艺术教育规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的“心灵家园”,让音乐启迪学生心灵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新时期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有关思考 下一篇:坚持校外辅导教育常态,彰显社区教育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