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卖油翁》讨个说法

时间:2022-10-29 12:34:56

在教学《卖油翁》一文时,我们很多语文老师都会抓住两个人物(陈尧咨与卖油翁)和两件事情(习射和酌油)来解读文本。分析陈尧咨这一人物形象时通常紧扣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由陈尧咨自矜――忿然――笑遣的态度变化,“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等言辞傲慢无礼、咄咄逼人的气势,进而揭示了一个骄傲自矜、不可一世的武将陈尧咨形象。而由“睨之久”、“微颔”、“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等动作语言描写,展现一个谦虚沉稳的卖油翁形象。通过人物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一个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不可自傲,要精益求精。由“习射”和“酌油”两件事,则悟出“勤学苦练、熟能生巧”的道理。

一切似乎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但文本后的e累拓展第四题“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气。但是有人可能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使我眼前一亮,并勾起了我质疑、探究的兴趣。

质疑一:陈尧咨真的就只能作为反面教材吗?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不是生活的真实再现,很多情况下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和鲜明的时代性。欧阳修笔下的陈尧咨常被冠之以“骄傲自满、傲慢无礼”的述评,但历史上的陈尧咨果真如此吗?

查阅有关史料发现,陈尧咨和其兄陈尧叟是宋太宗时期中国科举史上备受世人称颂的兄弟状元。另外从原文陈尧咨的谥号“康肃公”,我们也可以看出世人对其评价之高。陈尧咨也为后世留下了习射、买马、碎金鱼的典故。据史书记载,陈尧咨遣送走卖油翁后,更加勤学苦练,射技更是精益求精,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这种虚心受教、知错就改、积极上进的态度,不值得每位读者敬佩和学习吗?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这种优秀品质有极深的家教渊源,买马的典故,其父陈谏议的训导使陈尧咨“长厚远类古人”;碎金鱼的典故,其母冯夫人的杖责,使得陈尧咨谨承父志“以忠孝辅国家”,而不再是游手好闲、丧志。这就造就了一位虽少文,然以气节自任的好学上进的将军陈尧咨。

质疑二:习射与酌油岂可同日而语?

在文忠公的笔下,一个“当世无双”、“发矢能十中八九”的神射手陈尧咨,却与一个身怀酌油绝技的卖油翁相提并论,甚至相形见绌。

习射也好、酌油也罢,确实蕴含着相同的熟能生巧的道理,需要勤学苦练。但是,习射和酌油岂可同日而语?

酌油可以说一般人,甚至妇孺小孩皆可为之;而习射非常人可为也。大凡参加过射击比赛的运动员都知道,习射的人若要成为一个好射手,需要天生的禀赋与悟性,需要强健的体魄,需要强大的臂力;需要锐利的眼力,更需要惊人的意志力。而这些,不单单是靠勤学苦练就能做到熟能生巧的。

然而欧公阳修硬是要安排高超的射技在酌油的绝技面前逊色一筹,不能不说是那个时代“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的熏染所致。

质疑三:卖油翁真的谦虚吗?

《卖油翁》一文思考与探究二有这么一道题“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薄彼厚此,卖油翁的谦虚沉稳自然是溢于言表。

说实在话,一个“发矢能十中八九”的“当世无双”的神射手陈尧咨,自我炫耀一下又何妨,抑或是言传身教训诫家丁,更何况人家是“射于家圃”。再说骄傲,人家也是有资本的呀?而你一个卖油的小商贩,吆喝着走街串巷卖油应是本分,却放下担子立在人家门前“睨之久而不去”、“微颔之”是为何故?还不是仗着自己身怀酌油的绝技借机卖弄。如果说,陈尧咨以射技高明而自矜是不内敛谦虚的表现,但卖油翁面对一位神射手而“睨之”(斜着眼睛看)、“微颔”(稍微点点头),显然是一副底气十足、不以为然的神情,如此自负又怎能算是谦虚?

最为精彩的是陈尧咨与卖油翁的对话。陈尧咨三句话“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用反问的句式,足以显出陈尧咨在受到卖油翁的冷遇之后傲然、不服气甚至愤怒。而卖油翁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两句话,,虽然并没有附加神态描写,但卖油翁的不瘟不火、不以为然、胸有成竹、从容自若的自得之情不难想见。更有甚者,用酌油绝技与高超的射技偷天换日,并以一个老者的身份来说教,倚老卖老何来谦虚之说。

所以,一篇经典之作,要使它灵动起来,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论从史出,同时关注元典、关注名家之说,大胆质疑,疑得有理有据、有趣有用,这样才能呈现经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李多发,陈兵生,江西余江县第四中学教师。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应渗透作文的结构 下一篇:评析2017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