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29 11:52:16

广西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摘 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所在家园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水平,本文通过通过采集数据的比对分析,旨在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寻求提升广西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广西属于我国经济落后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区域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创新环境有所改善,创新资源不断得到了有效利用,但是,与全国发达省份相比较,广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推进,创新资源需进一步整合。由于反映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众多并且复杂,为了便于数据整合,根据相关统计部门统计口径的特点,将相关指标归入技术创新要素潜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及创新环境的支撑能力四个方面指标,主要采取广西发展五年统计数据的纵向对比分析,剖析广西区域技术的现实情况。

一、技术创新潜力分析

技术创新潜力主要衡量的是广西拥有的人才、资金、设备、技术、信息五大要素的基本情况。这些要素是区域技术创新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衡量技术创新潜力的指标包括:人力资源潜力、经济物质基础、创新知识潜力等。广西在此方面落后于大多数东、中部省市。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更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广西共有各类普通高等院校70所,2010年有在校学生56.75万人,排名全国第22,可见广西人力资源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不能满足技术创新的人才保障要求。从经济的总体表现来看,广西的经济增长态势良好,2006~2010年,广西的GDP值分别为4746.16亿元、5823.41亿元、7021.00亿元,7759.16亿元,9569.8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9.28%。2010年,广西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91200万美元。GDP和吸引外资方面的表现反映了广西在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有一定的保障。在创新知识潜力的指标中,2010年的专利申请量达1763件,较2006年的527件增长了234.54%,年均增长率达46.91%,其中作为支柱产业的广西工业企业专利1322件,申请量占总数的74.99%,说明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产生的专利申请量在进一步提高。

二、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分析

技术创新能否得以顺利进行,投入是基本保障,一般考虑人力的投入和经费的投入,衡量区域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的指标包括:人力资本投入、创新经费投入等。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几类专业人员的数量是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2010年R&D活动人员45049人,专业人员主要由五类人员组成:即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2010年对比2006年的五年时间,科技活动人员数递增35.6%,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递增44.26%,R&D活动人员数递增59.95%,R&D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递增61.44%,增幅较大,说明各级政府,各单位均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吸引与利用。2010年广西R&D经费内部支出472028万元,R&D经费与GDP比例仅占0.49%,R&D活动人员平均经费支出10.48万元,2010年广西地方财政科技拨款152128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20025700万元的0.76%,这些数据表明广西政府和企业对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上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经费投入的比重很低。

三、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分析

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体现的是创新管理的水平,以及投入的实际效果,它关系到创新是否能持续有效地顺利进行。衡量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指标包括:技术创新直接成果、技术创新间接成果等。目前,广西已经建成的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以广西内燃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所,各部委重点实验室7所,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9所,他们在技术创新产出环节的作用十分突出。技术创新直接成果中,2010年全区专利的授权量159件,仅占申请量1763件的9.02%,可见申请的专利当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与实际情况有差距的,值得相关单位和个人引起关注,尽量减少重复建设与研究所不必要的支出。其中自主创新即发明所占比重不足1%,可见这是造成整个区域核心创新能力偏弱的主要原因。技术创新间接成果中,企业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实现主体,企业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能力。2010年,广西大中型工业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所有的51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总产值达到3260.29亿元,比上年增长46.36亿元,实现利润118.72亿元。

四、技术创新环境分析

衡量技术创新环境分析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环境卫生条件、居民生活质量等,考虑到很多环境因素无法量化,暂不纳入研究内容。近年来,广西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6~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从2006年的9196元/人到2010年增加到21782元/人,翻了1番,广西历年人均GDP基本保持与全国同步增长,但数值都低于全国水平。环境卫生条件指标难以进行具体量化的统计,但是广西主要城市如南宁、桂林的环境治理工作的成绩是十分显著的,在全国居前。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广西5年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呈现稳步提升的状态,由于基数比较低的原因,增幅是比较大的。人才、资金、设备、技术、信息方面的储存能力不高,投入占GDP的比例增长过慢,造成相应的产出水平不高的现状,这些问题有赖于整体环境保障的提升与改善。

五、对策与建议

(1)以联合创新的模式为主提升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广西政府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的投入,在经费使用上连年大幅增加,但直接产出能力弱,技术转移效果不佳。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行为主体对区域技术创新的贡献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因此,今后应鼓励相关主体加大联合创新的力度,与外部组织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创新,从而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模式。比如,广西的主导产业普遍出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主导产业要在关键和核心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必须紧密依靠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力量。在有色金属产业方面,主要研究开发有色金属采选冶炼新技术新工艺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关键技术。采取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模式,往往会带来“双赢”效果。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雄厚的科研力量,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2)以先进的管理体制构建提升技术创新的产出效率。要改善广西区域技术创新产出相对低下的状况,就要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科技队伍、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倾斜,改变条块分割、分散重复、忽视绩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或共同开发项目。(3)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技术创新的纵深发展。当前要强化政府调控职能。首先,政府需要组织和资助区域内基础性研究。其次,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需要政府支持。第三,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需要由政府来营造。区域开展技术创新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持和激励,技术创新的基础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政策体系、激励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等都有赖于政府提供。

参 考 文 献

[1]刘耀彬,王启仿,宋学锋.转型时期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9)

[2]柳卸林等.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报告[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3]广西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

上一篇:常州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形势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谈企业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