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设的探索

时间:2022-10-29 10:26:28

关于企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设的探索

[摘要]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我国为了保障信息安全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本文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进行整理,通过对中国石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进行介绍,总结成功经验,分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信息等级保护概述;中国石油;等级保护建设

[中图分类号] TP391;X9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57- 02

1 信息等级保护制度概述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是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其具体内容包括:①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实行分等级安全保护、分等级监管;②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③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配套政策体系及标准体系如图1、图2所示。

定条件的测评机构开展等级测评;④建设整改:备案单位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按照国家政策、标准开展安全建设整改;⑤检查:公安机关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指导。

2 中国石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

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处于我国大型企业领先地位,在国资委历年信息化评比中都名列前茅。2007 年全国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之后,中国石油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各项要求,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逐步建成先进实用、完整可靠的信息安全体系,保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支撑公司业务发展和总体战略的实施,使中国石油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契机 , 全面梳理业务系统并定级备案。中国石油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组织体系,明确信息安全责任部门,对中国石油统一建设的应用系统进行等级保护定级和备案,通过制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实施暂行意见》,加强桌面安全、网络安全、身份认证等安全基础防护工作,加快开展重要信息系统的等级测评和安全建设整改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在全面组织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工作之后,聘请专业测评机构,及时开展等级测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并通过等级测评工作查找系统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制订安全整改方案,开展安全整改和加固改造,保障信息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2)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抓手 , 全面推动中国石油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中国石油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抓手,完善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建立技术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和控制保障体系。采用分级、分域的纵深防御理念,将桌面安全、身份认证、网络安全、容灾等相关技术相互结合,建立统一的安全监控平台和安全运行中心,实现对应用系统的授权访问、桌面计算机的安全控制、网络流量的异常监控、恶意软件与攻击行为的及时发现与防御、业务与数据安全保障等功能,显著提高抵御外部和内部信息安全威胁的能力。建立了总部、区域网络中心、企事业单位三级信息系统安全运维队伍;采用集中管理、分级维护的管理模式,网络与安全运维人员采用授权方式,持证上岗,建立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制度;初步建立起中国石油内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队伍,并于 2010 年完成地区公司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3)建立重要信息系统应急处置预案,完善灾难恢复机制。2008 年,中国石油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所有业务系统、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等都建立了应急响应处置预案和灾备系统,保障业务系统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快速反应并恢复业务系统可用性。通过灾难恢复项目研究,形成了现状及风险分析、灾难恢复等级划分、灾备部署策略分析和灾备部署方案四步法,划分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等级,完善了灾难恢复机制。

(4)规划信息安全运行中心,建立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控机制。中国石油规划了信息安全运行中心的建设方案,提出了信息安全运行中心建设目标,通过网络运行状态、安全信息数据汇集、安全监测分析功能和安全管理流程的有机整合,实现中国石油 信息安全状况的可感知、可分析、可展示、可管理和可指挥,形成中国石油信息安全事件分析、风险分析、预警管理和应急响应处理一体化的技术支撑能力;通过完善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将安全运行管理组织、安全运维管理流程和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三方面有机结合,实现事前预警防范、事中监控处置、事后追溯定位的信息安全闭环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石油统一的应急指挥与协调调度能力,为中国石油信息安全保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公通字[2007]43号)正式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开始,通过5年的努力,全国信息安全工作形成了以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核心,信息通报、应急处理、技术研究、产业发展、网络信任体系和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重要行业部门的信息安全意识、重视程度、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40余个重要行业出台了100余份行业等级保护政策文件,20余个重要行业出台了40余份行业等级保护标准,但同时存在着以下不足:

(1)对信息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缺乏应有的重视。依据公安部相关资料统计,截至2012年6月,我国有18%的单位未成立信息安全工作领导机构;21%的单位未落实信息安全责任部门,缺乏信息安全整体规划;14个行业重要信息系统底数不清、安全保护状况不明;12个行业未组织全行业信息安全专门业务培训,开展信息安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得当,措施不得力。20%的单位在信息系统规划过程中,没有认真制定安全策略和安全体系规划,导致安全策略不得当;22%的信息系统网络结构划分不合理,核心业务区域部署位置不当,业务应用不合理,容易导致黑客入侵攻击,造成网络瘫痪,数据被窃取和破坏。34.6%的重要信息系统未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相关岗位设置不完整,安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48%的单位信息安全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加固和整改经费严重缺乏;27%的单位没有针对安全岗位人员制订相关的培训计划,没有组织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管理、运维技术人员能力较弱。

(2)重要信息系统未落实关键安全保护技术措施。重要信息系统未落实安全审计措施。在主机层面,有34.9%的信息系统没有保护主机审计记录,34.8%的信息系统没有保护主机审计进程,容易导致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无法确定事故(事件)原因,影响应急处理效率。38%的信息系统没有落实对重要系统程序和文件进行完整性检测和自动恢复的技术措施,35%的信息系统没有采取监测重要服务器入侵行为的技术措施,容易使内部网络感染病毒,对攻击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监测和处置。

(3)我国信息技术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安全专业化服务力量薄弱。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核心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依赖国外产品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国内信息安全专业化服务力量薄弱,安全服务能力不强,部分重要信息系统的关键产品维护和系统运维依赖国外厂商,给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留下了隐患。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企业信息安全水平,增加等级保护的可行性及执行力,建议:①各企业开展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为核心的安全防范工作,提高网络主动防御能力,并制订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网络应急处置能力。②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提高保障能力。③国家层面加快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化,重视产品供应链的安全可控。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J].信息网络安全,2012(1).

[2]池仁隆,张超,张春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建设与测评方法简析[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2(2).

[3]马遥,黄俊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等级保护管理要求[J].信息技术,2012(6).

上一篇:浅谈配电线路的常见故障与防范措施 下一篇:论成品油零售市场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