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在医院放射科优势的分析

时间:2022-10-29 10:20:38

DR在医院放射科优势的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化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DR摄影作为一种全新X 线成像技术,使整个放射科特别是常规放射诊断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DR摄影以其高质量图像和高工作效率正逐渐替代现在传统X线摄影技术, 成为当今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代表。我们通过对DR的使用,从多方面比较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X 线摄影 图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8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442-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

飞利浦公司数字X线机(DR);万东公司X线机;万东?500mAX线机。

1.2 分析方法

①DR和传统X线机摄取同一部位的摄影条件取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②通过应用中的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模块与后处理技术、被检者检查及医师发报告时间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两者的优势与不足。

2 结果

2.1 DR的图像清晰,动态范围广

DR的空间分辨率高达2.8~3.6线对,密度分辨率可高达1000万像素,所以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明显优于传统X线机。

2.2 DR 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增大图像信息量

DR强大的质量控制模块和后处理技术保证了图像质量的稳定性,操作的简易性和图像质量的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X线机。

2.3 DR的数字化,改变传统放射科模式

DR 从工作流程登记―投照―直接成像―传输到影像储存器―传输到医生工作站―医生阅读影像图片并发报告,其检查时间比传统X 线机摄影减少了70%,DR检查的平均时间明显少于传统X线机,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DR和传统X线的成像原理

DR 将穿透被照射物体后的X 线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灰阶由胶片的256级提升至2048级,因而可通过计算机软件和功能实现图像的优化,图像质量大大提高。DR的核心技术是它的主板(FP),采用一个带有碘化铯闪烁器的单片非结晶硅面板,将吸收的X光信号转换成可见光信号,再通过低噪声光电二极管阵列吸收可见光,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低噪声读出电路将每个像素的数字化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由计算机将其集成为X线摄影,因而其图像层次丰富,影像边缘锐利清晰,细微结构表现出色。DR强大的质量控制模块的后处理技术保证了图像质量的稳定性,避免了散射造成图像的畸变、模糊与失真。图像质量提高,提高了诊断医师的满意度,大大减少了疾病的漏诊和误诊[1]。DR条件设置自动是根据患者部位、体形等级统一设定,曝光时应准确把握患者体形分类,将照片个体化,方便工作,得到满意图像。传统X线能使人体在荧光屏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主要是由于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作用和感光作用等特性,同时也因为人体组织结构有密度和厚密的差别,导致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导致X线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出现差异,从而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传统X线摄影时曝光参数范围小,需要准确掌握曝光参数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影像效果,增加了曝光条件选择的难度。由于受传统X线成像设备限制,随着数字化影像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平板探测器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在普通的X 线摄影上[2-3],使普通X线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该探测器集影像采集和转换于一体,直接输出数字图像信息,成像环节少。系统成像时间仅为5 s左右,X线采集时间约几毫秒,可减少摄影中运动及呼吸伪影影响。胶片直接干式激光打印,省去暗室冲洗,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环境改善,深受临床欢迎。

3.2 DR能显著降低患者照射的X 线剂量

摄影同普通摄影基本一致, 摆放患者时动作轻柔、迅速准确,选择适当曝光条件、照射野、焦片距,这是图像质量的根本,并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照射剂量。传统X线投照患者接受的X 线剂量明显高于DR。DR很低的X线量就能成像,通过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能获得理想的诊断图像,而传统X线需较高的X 线量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诊断图像。

3.3 DR质量控制模块和丰富的后处理功能保证了图像质量的稳定性

在影像处理站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不同处理及图像对比增益法功能可用对比度控制、细节增强控制、动态控制,窗宽、窗位调节,辅以图像切割、局部放大等处理,使图像显示结果达到最佳状态,提高影像对比度和分辨率,保证了图像质量的稳定,降低了漏、误诊率。DR所具有自动曝光控制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设定不同的探测区域,在曝光前准确测量了打在患者身后X 线胶片上的辐射剂量,当达到屏幕胶片联合使用的预定剂量时自动关闭X线系统,这保证了只采用最小的所需剂量。结果图像表现出一致的黑度,由于图像中的错误而使X线检复进行的可能性也得到减少,间接地减少了患者的照射剂量。

3.4 DR明显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 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DR 是直接式数字摄影,在曝光后26s即可成像,再通过PACS 网络约10s的输送存储,即可供影像工作站即时调用,调用时间为2~4 s,从摄影到影像生成共需2min。而传统X线摄影中,从患者检查至发报告,共约7 min(以一名患者照完片马上冲洗计算,若多人时此时间会更长)。DR和传统X线摄影比较将检查时间减少了70%。由此可见,DR能更有效地缩短病人检查和获得报告时间,从而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

3.5 DR与普通X线成像技术的不足

DR 影像与普通X 线影像一样, 所得也是二维平面影像,缺乏立体效果,而且对被照体的设计要求高,对呼吸和肢体运动造成的影响更加敏感。摄影参数过高或过低会对影像结果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摄影条件过低时,图像噪声大,影像颗粒粗且均匀性差,使影像对比度、分辨和清晰度下降;条件过高,图像的对比度反差过大图像显示较差,甚至因图像信息丢失而不能得到组织影像。多级图像对比增益容易夸大图像增益,过高反而各项参数值或搭配不当,就会失去显示优质图像的意义。传统X 线采用屏-胶成像,其增强效率受增感屏的种类、质量的影响很大,且易发生散射造成图像的畸变、模糊与失真。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影像质量的因素很多,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操作环节,传统X 线成像系统没有后处理功能,X线胶片一旦曝光就无法对影像进行补救, 图像动态范围小,因此,要想得到理想的图像,就必须掌握曝光条件,否则图像显示较不理想。DR 应加强操作者的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和医师对增强影像的适应和认识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对细节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DR摄影在放射科使用中以其功能强、性能稳定、图像清晰、投照成功率高、能量减影、组织均衡、断层三维合成等高级应用功能进一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而备受医务人员青睐。DR 的临床应用实现了放射科无胶片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美好前景。在科研、教学方面为放射科和临床医生提供了方便的服务,为广大患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因此,数字X线的优势将越来越被医院所认识。

参考文献

[1] 尹志军.马彪.漆兰,等.数字X 线摄影技术的进展[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3,25(12):5-6.

[2] 杨凯.常规X 线图像数字化成像技术CR 与DR 的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3):219-220.

[3] 李清军,张建梅,赵洪朴,等.DR 在胸部摄影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11):883-884.

上一篇:肝细胞性肝癌AFP-mRNA检测外周血癌细胞的价值 下一篇: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