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地区无公害茶园管理技术

时间:2022-10-29 09:57:20

闽北地区无公害茶园管理技术

摘 要:为进一步探讨闽北地区无公害茶园的管理技术,从土壤、施肥和病虫害等方面对无公害有机茶园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闽北地区无公害茶园管理的改进措施,将对闽北地区无公害茶园管理技术推广和创新起到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闽北地区;无公害茶园;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07

闽北地区作为重要的茶叶产区,其栽培历史已经有200多年,茶产业已经成为闽北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伴随着目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饮茶的健康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闽北无公害茶园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无公害茶园栽培、茶园生态基地建设、无公害茶叶标准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和推广闽北地区无公害茶园管理技术,本了以下探讨。

1 闽北地区无公害茶园管理技术

1.1 土壤管理技术

对于改造或者幼龄的茶园,由于面积大,要利用稻草进行覆盖,厚度为6cm左右,通常铺草的量为10t/hm2,稻草腐烂后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肥力。在茶园行间可以套种绿豆和黑麦草等作物,壁间可种植匍匐性植物,梯沿种植黄菜花等形成有机绿色茶园,据研究表明在这种环境下,7月份相比于没有套种的地区,土壤温度要下降2℃左右,土壤的含水量提高1.5%左右。此外套种的绿色作物收获后通过深埋增加土壤的肥力。补充茶园所需要的养分,改善茶园的小气候。此外茶园客土的使用能显著增加土壤耕作层,土工矿物质元素,改善土壤肥力,通常在秋季伴随着茶园深耕,将旧土挖出,填入新红土,一般填入客土量为30t/667m2,3a填1次。

1.2 茶园施肥管理技术

茶园施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尽量不用化肥,化肥的用量要严格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0%以下。在催芽时要以N肥为主,施肥量为30kg/667m2,秋茶在深耕时可以施肥饼肥或者专用肥300kg/667m2,但最好采用结果发酵处理的有机肥施肥2t/667m2以上。有机茶园也可以采取叶面追肥的方式,通过喷洒的方式补充N、P、K以及微量元素,推广较多的为“叶霸”叶面肥,效果较好,可以促进茶叶早采,提高效益。

1.3 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茶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主要采取一些农业技术来改善茶树的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防病虫害的发生。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茶树品种,通过合理搭配栽植,破坏害虫的生育链;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新园用双行双株,换种后用单行双株,利用行距差异来限制病虫害的发生;在中耕除草,深翻土壤,将病害虫的幼虫暴晒;合理施肥,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使用,提高茶树抗病能力;合理修剪茶树,秋茶采摘结束后要及时修剪,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清理病害树枝和洒落的树叶减少病虫害的数量。生物防治主要包括病虫害天敌和生物药品的使用,要保护蜘蛛、寄生蜂和鸟类等生物,作为害虫的天敌,对病害虫防治具有很好的作用。在生物农药方面阿维菌素、天霸、阿克泰等生物试剂在防止茶毛虫等害虫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在茶叶包装加工和运输等方面要确保整洁、无污染、无残留[1]。

2 闽北有机茶园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加快旧茶园改造

闽北地区的茶园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种植,这些地区远离村庄,生态环境良好,十分适宜有机茶叶的种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生产效益不高,需通过改造来提高效益。改造措施包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在茶园主耕道种植杉木的遮阴树种,对茶园的道路、沟壑、梯等进行修复,防治水土流失;对茶树树冠进行剪修10cm,对老茶树进行20cm的修剪,恢复茶树生机;在茶园翻耕追肥时要将杂草刀割后埋入茶行当中,集合深耕,深度在25cm左右;严格按照有机茶园的标准,使用发酵的农家肥和生物肥料,不使用化肥,牛粪堆积肥1000kg/667m2;采用农业技术防治病虫害,辅以生物和物理的方法,禁止使用农药。

2.2 建立生态有机茶园

建立生态有机茶园要远离城市,附加没有排放废物的工厂,避免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构建森林、山体等天然防护带,保持周围无农业耕作区,水源无污染;三茶园土壤层要厚,基本要超过70cm肥力较强,有机质达到18g/kg,坡度在30°以下;在新改造的有机茶园种植豆绿棵作物,增强土壤肥力,防治水土流失起到固梯的作用;种植抗病害品种,例如福鼎大毫茶、龙43等优良品种。

2.3 扩大有机茶生产基地

闽北地区的有机茶生产呈现出十分可喜的发展趋势,获得了有机茶或绿色食品认证(如表1所示),很多茶叶质量达到了出口欧洲的标准。为进一步提高闽北有机茶生产效益就要扩大有机茶生产基地的规模,利用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等优势,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扩大有机茶生产规模,提升有机茶加工水平,推动无公害有机茶管理技术的普及推广[2]。

2.4 培育有机茶龙头企业

虽然闽北地区有机茶产业出现了许多生产、加工企业,但由于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足,难以形成气候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也不利于有机茶生产管理技术的整体推广和普及。所以只有将企业联合起来,培育一批高标准、严要求、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才能带动本地区有机茶产业的整体发展和有机茶园管理技术的普及推广。

2.5 完善有机茶市场体系

有机茶除了生产管理外,市场管理也十分重要,要增加有机茶园的生产效益,就要建立有机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相互联系的市场体系,比如通过建立名优有机茶展览厅或举办有机茶叶博览会等活动来促进有机茶的贸易,扩大市场销售额度。构建了完整的产销链条,完善了有机茶市场体系,增加经济效益;通过市场竞争进一步完善了有机茶园的管理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6 加大有机茶园管理技术的推广和交流

目前有机茶已经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其管理技术推广和交流也日渐频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为促进有机茶园管理技术推广,使更多的茶园管理者掌握新的管理技术,就要加大推广力度。开展有机茶园管理技术培训,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解等方式宣传有机茶园管理技术;加大有机茶园管理技术的交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实地验证和创新,探索适合促进闽北地区的有机茶园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姚信恩,陈荣冰.福建绿色食品茶叶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茶叶科技,2002(2):12-14.

[2] 徐赛禄.闽北绿色食品茶叶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措施[J].茶叶科学术,2006(4):46-48.

[3] 罗莲凤,韦锦坚,韦雪英等.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J]. 茶叶通讯,2006(03):78-81.

[4] 袁安友,刘兆东.北方地区无公害有机茶园管理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5):46-48.

上一篇:试论五龙壮族乡冬早马铃薯的种植现状及其发展 下一篇:我国林业系统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分析与对策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