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微软青年教授奖”

时间:2022-10-29 09:47:35

我与“微软青年教授奖”

编者按:作为教育科研、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中坚力量,青年学者的成长和发展始终受到各界关注。他们在工作中投入极大热情,一部分人正在迅速成长为科研教学骨干,然而在取得足够的学术名望之前,他们又面临着学术资源、国际交流和研究资金不足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青年教授奖”于2006年应运而生,旨在支持那些在计算机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极富创新精神和具有巨大潜力的青年学者,以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尽快开创自己的发展舞台,迎来事业的辉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研究员李三江博士以其在人工智能理论和空间推理方面的研究潜力和创新性成果,赢得了评审委员会的青睐,成为第一届“微软青年教授奖”获奖者之一。本刊就此事采访了李博士。

让我们追随着李博士获得“微软青年教授奖”的经历,来体会一位计算机界青年才俊成长和发展的心路历程,感悟微软亚洲研究院“身在微软,服务中国”的承诺及对中国人才培养的卓越贡献。

《计算机教育》:李老师,我们知道,微软亚洲研究院于2006年设立了“微软青年教授奖”,用于支持那些在计算机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极富创新精神和具有巨大潜力的青年学者。您作为第一届“微软青年教授奖”获得者,能否回忆一下自己获得这个奖项的经历?

李三江:我从2001年9月起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工作,从事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空间推理。历任博士后(2001.9-2003.6)、助理研究员(2003.7-2004.12)、副研究员(2005.1月起)。2004年,我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资助,到弗莱堡大学做洪堡学者,为期18个月(2005.1- 2006.6)。微软亚洲研究院2006年设立“微软青年教授奖”时,我正在德国从事自己的研究课题。当时我们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钹院士主张应多考虑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作为推荐对象,于是同应明生教授一起向我校计算机系建议推荐我参评。

《计算机教育》: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对于开始科研职业生涯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但是也会有一些现实的困难,您能否从个人的角度上介绍一下青年学者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普遍状况?

李三江:现在,大多数以科学研究为自己职业的青年学者都经历过博士生(甚至博士后)阶段的系统训练。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做学生不一样,没有人给你指定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这些都需要自己来决定。一旦选错方向,确实会走很多弯路。另外,科研经费也要自己去申请,而这往往是刚刚博士毕业的青年学者很难做到的。第三,青年学者往往没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即使有,对研究生的选择空间也很有限。这在青年学者早期的职业生涯中是一种普遍状况。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博士期间从事基础数学方面的研究,方向是一般拓扑学。后来我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随应明生教授做博士后,选定的方向是定性空间推理。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空间知识的定性表示和推理。而拓扑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类定性空间知识,这就与我在博士期间所从事的研究紧密相关。于是,我和应老师就以空间拓扑关系模型为切入点,开展定性空间推理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进展很顺利,一年内就完成了两篇论文的初稿,并将其中的一篇投往人工智能领域最顶级的国际刊物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后称为AI),第二篇论文也于第二年正式完稿。

在科研经费方面,2002年我申请了博士后研究基金,但由于论文还在审理当中,没能得到资助。2003年3月,我再次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项目,这时我投往AI的第一篇文章已被录用,于是我的第一个国家项目申请成功。

2003年留校以后,我还没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但指导过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取得一些不错的成果,2005年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刊物Fundamenta Informaticae。

可以说,在申请到“微软青年教授奖”之前,我虽然在研究上走过一些弯路,也遇到过一些困境,但在导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事业的起始阶段还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科学研究的职业生涯也走得比较稳健。

《计算机教育》:获得这个奖项以后,您最真实的感想和感受有哪些?

李三江:虽然有张钹老师和中科院数学所陆汝钤院士的全力推荐,但当我得知自己获得这个奖项后,还是觉得有点意外。其一,我是从事理论研究的,而微软在我的印象中主要是面向实际应用的;其二,我博士毕业刚三、四年,没有主持过大的项目,也没有获得过有影响的奖项,而这在通常的评奖中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因素让我感觉到微软的这个奖项与其他奖项有不同之处。经过了解,我得知微软的“青年教授奖”主要是奖励在科研领域具有潜力的青年学者而不是奖励拥有既有成果的学者,我的个人经历和研究背景可能比较符合评奖的标准,因此有幸获奖。另一方面,我要衷心感谢张、陆两位老师的提携和帮助,并衷心感谢微软亚洲研究院授予我这个奖项及对我的资助。

《计算机教育》:在获得“微软青年教授奖”资助后,微软提供了哪些机会给您?能否介绍您参加微软教育高峰会、微软青年教授奖交流活动、与微软研究员们交流的一些感受?

李三江:获得“微软青年教授奖”资助后不久,我就结束了洪堡研究,返回清华工作,参与了微软组织的一些很有特色的交流活动,颇有收获。

2006年10月,我应邀参加了微软教育高峰会,有幸认识了闻名已久的沈向洋博士,并结识了其他六位获奖者。同日,在教育部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周济部长和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为我们7位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对于一名青年学者来说,这都是一些很好的开阔视野的机会。

2007年1月,我们到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研究员们进行了学术交流。虽然很早就知道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信息检索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地位,但这却是我第一次到微软访问。在这次交流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了解。随后,我们分别与自己研究方向相近的研究员进行一对一交流。由于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方向暂时没有完全相关的研究人员,我就和东南大学郑文明教授一起参与了关于情感计算的交流,也颇受启发。

《计算机教育》:您认为这个奖项的获得对您所从事的研究和事业的发展有何帮助、作用和影响?

李三江:首先,是经费上的帮助。获奖之时,我自己主持的23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已快结题。虽然还有一些小额国家基金经费资助,但这些国家基金在使用时会有限制。比如国际交流经费不能超过10%或15%,而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就需花费约两万元。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顶级国际会议具有与顶级国际刊物同样的地位。微软提供的50万元科研经费可以支持我进行自主选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对我的帮助非常及时,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其次,是研究视野的开阔。在获得微软资助以前,我没有参加过计算机界的国际会议。这使得自己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获奖后,我就开始参加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或空间推理方面的专题研讨会,在这些国际学术会议中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选题和研究热点,开阔研究视野,将好的思想带回来,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以做出更加新颖前沿的研究成果。

第三,“微软青年教授奖”对青年学者来讲是一个相当高的荣誉,也是我获得的第一个有分量的奖项,这对青年学者的成长(例如评职称、申请大项目、评奖)等具有重要帮助。

《计算机教育》:您是否将所获奖金用于人才培养方面,都做了哪些创新性的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三江:获奖时我在德国,没有招收研究生。2007年我招收了第一个硕士研究生,还协助应明生教授指导两位研究生。我们每星期举办一次讨论班,主要由研究生来作报告,微软所提供的经费部分用来支付研究生的生活补助和劳务费。目前,一名硕士生已经毕业,他的毕业论文获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我们讨论班所获得的部分成果已被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AAAI-08录用为口头报告。更深入的研究成果正在整理之中,将投往AI。

《计算机教育》:您能否谈谈您最近从事的研究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李三江:最近两年我们考虑了空间知识的分层表示、空间拓扑约束与方位约束的综合推理问题,空间方位约束网络的有效实现问题,软约束求解问题的抽象,定性策略的表示等理论问题。在“微软青年教授奖”的资助下,这些工作已发表(或被录用)在国际刊物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和国际会议IJCAI-07, AAAI-08, ECAI-08等。最近,我又获得了第13届中创软件人才奖(公示中)。

《计算机教育》:您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有何打算?有怎样的计划?

李三江:科技进步为空间知识的表示和推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问题。如何从海量的难以理解的空间数据中提炼出人类能理解的知识,怎样才能满足普通用户日益增长的空间信息需求,这是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我们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建立(静态和动态)空间知识的形式演算,使得机器能够完成下列任务:

(1) 理解和处理定性的甚至是模糊的自然语言知识;

(2) 能把用数值描述的空间数据转换并表示为人能理解的常识知识。

《计算机教育》:您所在学校中是否有其他支持青年学者的项目?您是否参加?与“微软青年教授奖”相比,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似之处?

李三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有一些支持青年学者的小项目,主要用于刚留校新教师的科研启动经费,帮助新教师开始自己的科研生涯。我2003年留校后即申请到了国家项目,因此没有参加系内的项目。

学校的项目与“微软青年教授奖”一样,是鼓励和帮助青年学者进行科学研究。但如前所述,校内的项目资助在使用上会受到一定限制,如自主选题或国际交流等方面;而微软的这个奖项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有足够的资金自主选题,确立研究方向,参加学术会议,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且奖励的额度比较大。

《计算机教育》:今年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十周年,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您能否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发表一些赠言或感言?

李三江:微软亚洲研究院对中国计算机领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其“微软学者”计划培养、发掘了很多优秀青年学生。最近,“微软青年教授奖”的设立又为优秀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这往往是被国内其他奖项所忽略的。

我衷心祝愿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能更上一层楼,也希望她能为中国计算机领域发掘出更多更优秀的青年学者。

上一篇:C语言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开发学生思维 下一篇:“单片机原理”课程层次式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