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29 09:42:10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分析《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现状,通过严把课程考核质量关、重视绪论课程建设和全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等措施,对课程建设开展教学探索与教学实践,以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工程热力学 考核质量 绪论课程 学习力培养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将经典热力学理论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应用基础学科[1],在我校该课程是面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以下简称“过控”)、“油气储存工程”(以下简称“储运”)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为《过程流体机械》、《压缩机与泵》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奠定热力学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近年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学习掌握情况均每况愈下,教学现状堪忧,影响到后续相关课程的开展,严重制约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形成。因此,笔者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相关调查与分析,并科学合理地开展一系列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严把课程考核质量关

对本校过控专业和储运专业中《工程热力学》的课程性质、购买教材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知,不同专业学生的到课率和认真听课率悬殊均很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学生未认识到选修课与必修课同等重要性,误认为选修课教材不由学校统一购买且选修课程不由学校统一安排考试说明学校不重视选修课程。其二,由于学校多媒体教室有限,因此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的选修课程原则上只能安排在周末或晚上,与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冲突。其三,在选修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事情的学生不在少数,学习功利心强。

表1 不同专业课程情况

选修课程成绩评定重视课堂点名、课堂讨论、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小测试、课后作业、小论文等过程考核环节,授课教师严把选修课程考核质量关,不给人情分。另外,可以借鉴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的做法,在学时允许的前提下,将《工程热力学》改为必修课。

二、重视绪论课程建设

绪,丝端也,即是丝的头,比喻事情的开始。《现代汉语词典》中阐述为“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全书的大旨和内容等”[2]。笔者认为,“千头万绪,在此概论”,故称“绪论”。可见,绪论课是对整体课程的总体概述和高度概括,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然而,通过查阅历年的教学检查资料和教学反馈意见,笔者发现在往届教学环节中,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并未充分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度表”、教案及授课过程中体现出来,存在对绪论课轻描淡写甚至根本不讲授绪论课的现象。直接进入正题,让学生在第一课就面对抽象枯燥的知识,这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绪论课被忽视,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起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乃至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在主观意识层面上没有认识到绪论课的重要性。第二,绪论课既是课程的重点,又是课程的难点,并不容易把握。据报道,在美国通常只有资深教授才有资格讲授绪论课。就绪论课对总体课程的统领作用及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而言,一堂精彩的绪论课,是对授课教师教学艺术、科研水平及知识面等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因此绪论课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的教师深知其利害关系,不敢贸然应战。第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被大量压缩,教师无暇顾及绪论部分,此乃客观原因。

在过控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设中,允许学生以试听第一节课的方式决定是否选择此门课程,且要求教师合理设计板书。这一举措对教师而言,要求更高,压力与挑战更大,促使教师摒弃照本宣科和敷衍应付,努力扩大知识面,结合理论与实践,融入科研进课堂,学习教学艺术与授课技巧,等等。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课,绪论课既是课程的重点,更是课程的难点。《工程热力学》绪论部分主要讲授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研究对象是工程中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及能量转换与工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工质性质、热力过程及工程应用,研究方法涉及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通过绪论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热力学发展概况及工程热力学发展现状与趋势,明确课程的学习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绪论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以下五点: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门课有什么作用?要学些什么内容?各内容之间存在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

要生动详尽地阐明上述五方面内容,绝不能局限于书本,必须在有大量信息支撑的前提下,串讲整本教材,举工程事例,列工程现象,提出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吊足学生胃口,在后续课程中陆续分析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教师启发下积极主动思考、收获自己解决问题的喜悦与满足。在绪论课中,有必要阐明此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详细介绍哪些知识点会在后续课程中涉及,让学生重视并意识到课程学以致用的必要性。

三、全程注重学习力培养

对本科生而言,大学课堂并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而是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并非所有毕业生均会从事本专业工作,在工作中也并非所学知识会直接涉及,只要学生能运用大学期间积累的学习力,通过正确途径最终顺利解决问题,便是本科教学的成功之处。

学习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全方位、多角度地练习。《工程热力学》秉承这一授课理念,不将死记硬背的知识列为考核内容,亦不把简单的套公式计算作为重要考核环节,重点落足于分析与思考,课堂全程采用启发式提问教学方式,教师负责提问和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回答问题,课堂氛围轻松活跃。为避免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应给每人布置不同题目,力求课外巩固环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维道,等.工程热力学(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商务印书馆,201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研项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12248)”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长江大学校级重点专业”联合资助。

通讯作者:张琴

上一篇:幼儿教育教学如何实现师生有效交流互动策略 下一篇:传播学理论在《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中的应用